中国酒业新闻网

华夏酒报官方网站

官方
微信
官方
微博
首页 > 领秀 > 正文
张武举:酿酒武状元,书香举人家
来源:《华夏酒报》  2017-07-25 17:28 作者:金峰



 

从酿酒工到师从国内酿酒名家赖高淮,到确定东北芝麻香白酒“三高一低”理论,再到把三个子女培养成北大、吉大的高材生,他的大半生充实、奋进而精彩。他就是吉林省酿酒协会白酒分会秘书长、中国知名白酒专家张武举。近日,《华夏酒报》记者在长春专访了张武举。

师从酿酒名家

1950年,张武举出生在吉林省榆树县双井子乡狟洞村的一户农民家庭。在狟洞村小学度过少年时光后,进入到榆树县二中读中学,初中毕业后赶上了“文化大革命”。

1970年,借着第二批知识青年返城的机会,张武举来到当时的榆树县造酒厂当酒工。“做酒工时,我20岁。70年代的酒厂每周要召开一次技术会,刚参加技术会时,我仔细听、认真记,回到岗位上再和实际情况结合着消化,慢慢的,我在技术会上的发言也多了起来、有了自己的观点,再加上我有点初中文化的底子,就被当时酒厂的技师李云堂看上了。”张武举回忆说,“从某种角度讲,是‘技术会’带我走进了中国白酒的殿堂。”

跟着李云堂学习两年后,榆树县造酒厂准备搞榆树大曲生产,酒厂党委研究决定重点培养张武举。

“1972年,厂长、李技师和我三人远赴四川到泸州老窖学习酿酒技术。一年中,我在泸州老窖生活学习半年时间,春去夏回、秋去冬回,共8年。这8年的后5年我师从赖高淮老先生。”张武举说,“老先生告诉我的一句话,我到现在都记忆犹新:你用在泸州老窖学到的技艺、思路做酒,永远是第二。要想超越泸州老窖,必须有自己的思维、有自己的独到之处。我在东北地区搞兼香、芝麻香白酒,在以高粱为主料的基础上加入大黄米,产出的白酒醇厚、干爽,就得益于老师给我讲的这句话。”

1981年,张武举回到榆树县造酒厂做技术科长,3年后考取第四届国家评委,随后升任酒厂总工程师、常务副厂长。期间,张武举发明的半石面半泥面筑窑浓酱同步发酵生产兼香型白酒新工艺获得吉林省科技成果奖,现在的吉林省某知名白酒产品就是在此基础上获得的省优质产品称号。1997年,张武举筹建榆树酿酒集团;2000年筹建吉林省白酒集团并任总工程师、副总经理;2006年担任吉林省酿酒协会白酒分会秘书长;2009年任吉林省小村外酒业有限公司总工程师。

“三高一低”惊酒人

从1994年起,张武举在东北开始试制生产芝麻香白酒,逐步的摸索出东北芝麻香型白酒“三高一低”的生产工艺,从而奠定了该香型在东北地区的生产基础,开创了该香型白酒在东北的发展道路。

“三高一低”的生产工艺得到了已故酒界泰斗、著名白酒专家周恒刚老先生的高度评价。

“所谓的‘三高一低’就是高淀粉、高温堆积、高温发酵,低水分。芝麻香型白酒在生产过程中必须有充足的氨基酸参与反应,高氮配料是其特点之一,在东北地区,高淀粉原料是以东北高粱为主加入适量的麸皮、小麦等。这些原料的加入调整了原料中的氮碳比例,增加了相关反应的产物,利于芝麻香味成分的产生,且出酒率高。”张武举说到。

张武举告诉记者,高温堆积与高温发酵,是形成焦香与焙烤香不可或缺的工艺。有人认为这两个温度越高越好,实则不然,过高的温度不但会使酒的苦味加重,还会增加杂味。东北芝麻香型的高温堆积目的是让加入的微生物有微氧环境,在此条件下通过代谢作用产生大量芝麻香的香气物质及前体物质,同时通过高温堆积来调整微生物的区系分布。

在东北地区,芝麻香型白酒发酵过程是一个低水分的过程,对芝麻香型白酒发酵过程中菌群的形成及生成芝麻香特性的复杂成分至关重要。

张武举认为,固态发酵基质含水量与水分活度有关,维持发酵过程一定含水量,是实现固态发酵过程的关键,水分活度既影响到微生物生长状态,还影响营养物质的扩散和利用及氧、二氧化碳的交换、传热过程。芝麻香型酒是一个低水分的发酵过程,在堆积和入窖发酵不同状态下,对水分的要求不同。堆积要在有氧的环境条件下,水分不但影响水分活度,且影响着氧的吸收与传递,进而影响到堆积时各微生物之间生态分布和代谢。

谈到自己对东北地区芝麻香型白酒的贡献,张武举很是释怀:“我很喜欢杜甫的一句话‘语不惊人死不休’,作为酿酒人,我想的是‘酒不惊人不罢休’”。

两女一子栋梁材

张武举不但在白酒行业成就瞩目,在子女的教育上也让人敬目致礼。张武举有两个女儿一个儿子,大女儿和二女儿都是当年高分数被北京大学录取,最小的儿子则毕业于吉林大学。

“大女儿现在是人民大学教授、二女儿远在美国搞科研,儿子继承了我钻研酿酒技术的愿望。”张武举开心的说,这辈子最骄傲的不是在事业上有多大成就,而是把孩子们都培养成了人才。

张武举认为,把孩子培养成对国家、社会有用的人才,首先孩子们成长的环境要融洽和谐、生活的家庭要幸福。

“家庭良好的夫妻关系是培养好孩子的定海神针。在和悦、阳光、幸福氛围长大的孩子,不仅乐观向上、相信爱、能够自然而然地表达爱,而且足够的安全感也能够让孩子们变得勇敢、能独立克服困难及恐惧。因为他们知道,爱是一件不必过多思量、自然而然的事,家永远是他的依靠和避风港。这样家庭出来的孩子们,言行举止由内而外地散发着友好,让人亲近和尊重。”张武举说。

对孩子的培养,既要有品格培养又要有兴趣培养。“孩子们体现品格的方式有很多,一份坚持、一份不服输、一份勇气等行为往往会把一个孩子的内在品格体现出来。很多时候欣赏一个孩子是因为他身上的这些品格,有了这些品格的孩子才会和大多数孩子不同,正是这种不同让他赢得了更多的人生机会。”张武举说,无论品格和兴趣,父母是孩子们的最好老师,言行举止影响着孩子的一生。

对孩子读书、学习兴趣的培养,张武举的家庭有着天然的优势,爱人是70年代通过自考成为的人民教师,他本人也有好学习的习惯。“我30多岁的时候,白天上班,晚上就背上书包去夜校,下课回家后要把老师布置的作业写完才能休息。当时,大女儿刚上小学,见我天天背个书包就问我:‘这么大岁数了,你咋还天天背书包上学?晚上还要和我一样写完作业才睡啊?’我就回答:‘爸爸年轻时没学好文化,这么大岁数只有加班学习,才能把缺失的文化课补回来。’”张武举说,在儿女们幼小的心灵里始终认知,自己不好好学习,就会像爸爸一样,在岁数大的时候加夜班补回来,因此现在必须刻苦学习知识。

张武举认为,正量的兴趣爱好不仅能锻炼孩子的能力,还可以锻炼出孩子的意志,在此基础上,做父母的从小要给孩子设定大目标。年轻时候的张武举经常告诉子女的一句话是:“学文科就进北大,学理科就进清华”。

书是进步的阶梯

花甲之年的张武举有自己挚爱的事业、有着自己幸福的家庭,同时也有着内心从未抹去的偶像,他的偶像就是苏联作家、诗人、评论家高尔基。

“高尔基是苏联社会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是蜚声世界的无产阶级作家。他的作品从20世纪初就被陆续介绍到国内,对我这一代人的影响巨大。”张武举表示,深深地影响着他的有两点。一是高尔基的童年生活,他的童年由无数苦难、艰难组成,然而,他却从最底层走过来,用自己坚强的意志、高尚的品质克服了一切磨难,最终成为了伟大的著名作家、革命家、政治家。在张武举看来,无论人或事,在初时的艰辛和磨难不但不可悲、不可叹,反而是一种大财富。“高尔基的童年磨练了他个人的意志和品质,同理,咱们初入行业时的不容易、多磨难,也坚定了我们在业内打拼的决心、信心,只有经历了这些,才能奠定走下去的精神基础。”张武举说。

深深影响张武举的还有高尔基在艰苦卓绝的环境里自学成才的精神。“母亲故后,12岁的高尔基在一个绘图师家里当学徒。这时,他对读书产生了强烈兴趣,就到处找书看。但主人不让看书,高尔基就在夜里等人都睡着后,借神龛的长明灯读书,有时会点上一根蜡烛。绘图师的母亲非常吝啬,蜡烛都有数,甚至长短都做记号。没办法的高尔基就借着铜锅映出的月光看书。有一次因为读书入迷把茶具烧坏了,绘图师的母亲用木柴打他,木柴上的刺打进肉里,医生从高尔基身上拔出42根木刺,医生气愤地要他到法院告绘图师的母亲,高尔基没这样做,只要求工作完了准许他看书。”张武举说,“每每看到这一段我都不能自已,被高尔基的读书情怀感染着。”

“高尔基读的书很多,他对书有深刻的理解,是世界上谈书谈得最多和谈得最深刻的人。”张武举说:“高尔基在回忆少年读书时说‘罗坎博尔教导我做一个坚韧不拔的人,对环境的压力绝不屈服;大仲马笔下人物启发我树立一种献身于某种重要的伟大事业的态度。’现在,我们的每一位酿酒人何尝不应该是这个样子:任何环境下都要学习、要读书,要用我们学到的知识帮助人们、忠实地为人们服务。”

编辑:王丹
相关新闻
  • 暂无数据。。。
总排行
月排行

—— 融媒体矩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