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酒业新闻网

华夏酒报官方网站

官方
微信
官方
微博
首页 > 领秀 > 正文
居新平:创新酒类监管新模式
来源:《华夏酒报》  2016-01-26 17:45 作者:李玉友

  酒类市场的规范有序健康发展离不开行业自律和商家的自觉,更需要政府职能部门的勤政履职、有力监管和高效作为。上海市酒类管理专卖局在市场经济新常态下,大胆探索监管新模式、新路径、新手段,以建立三个清单为突破口,以构建信用体系为总抓手,全面创新酒类监管新局面,为行业和当地发展摸索出了宝贵的经验和打造出了成功的样板。

  日前,《华夏酒报》记者专访了上海市酒类管理专卖局主持工作的副局长居新平。

构筑酒类信用体系的意义

  《华夏酒报》:居局长,请您先谈一谈开展酒类信用体系建设的意义在哪里?

  居新平:党的十八大提出“加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又提出“建立健全社会诚信体系,褒扬诚信,惩戒失信”。2015年8月,国务院《国内贸易流通体制改革发展综合试点方案》中提出“建立以行政管理信息共享、社会化综合信用评价、第三方专业信用服务为核心的内贸流通信用体系”,这为我们开展酒类监管工作,服务酒商发展指明了方向,提出了要求。

  上海的信用体系建设一直走在全国先列。2013年9月29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成立后,《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条例》以及《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公共信用信息管理使用办法》、《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信用信息查询服务规程》,以及2014年5月《上海市公共信用信息归集和使用管理试行办法》等法规的相继公布和实施,标志着上海的信用体系建设以自贸区建设为契机,成为上海经贸发展中可复制可推广的创新之举。

  上海市酒管局作为承担上海酒类流通管理与执法职责的职能部门,根据商务部和上海市委市政府的要求,结合酒类监管实际所需,在市商务委的领导和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联席会议办公室、市征信管理办公室的指导下,自2014年下半年起正式启动上海市酒类流通管理信用体系建设,并作为专卖局重点工作积极加以推进。酒类信用体系建设具有巨大的管理和社会价值,信用体系建设在酒类监管全过程中的嵌入应用,将较大程度地改善酒类经营者数量与管理队伍配比严重失衡的现状,改变酒类监管的传统手段和措施,并降低行政管理成本,提高行政管理效能,最终保障上海酒类市场的稳定与酒类商品的安全。

  上海作为酒类流通的超大型城市,酒类品种丰富,源头把控面临不少困难,需要抓住重点逐步推进。截至2015年12月底,上海共有酒类批发企业7616家,零售企业(户)36359家,且经营户数还在不断增加。监管压力的日益增加,必须在管理上求创新。应用信用信息来监管酒类经营者,可通过与自贸区的接轨,以自贸区信用建设为契机,推动酒类监管方式的创新,取得酒类监管的新成效。

酒类信用体系建设的内涵

  《华夏酒报》:酒类信用体系建设的具体内涵包括哪些方面?又是如何推进的呢?

  居新平:自2014年下半年起,上海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联席会议办公室和市征信管理办公室将酒类流通领域信用管理作为政府应用市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平台的一个试点,支持上海市酒管局积极运用信用手段创新酒类领域管理。我们探索应用公共信用信息改造酒类流通领域管理业务流程,在许可证审批、市场稽查、商品抽检、行政处罚等工作中增加诚信承诺、诚信核查、信用预警、信用奖惩等措施安排,探索建立数据清单、行为清单、应用清单“三个清单”联动,覆盖“事前告知承诺、事中分类评估、事后联动奖惩”三个阶段的信用管理模式,发挥信用机制的约束作用。[page]

  至2014年底,我们在没有先例遵循和案例参考的条件下,“摸着石头过河”,制作完成了全市首例2014年版“三个清单”,其中原创完成的“行为清单”和“应用清单”已被市征信办采纳为模板向各市级机关进行推广,成为全市信用管理推广的标杆。上海市酒管局于2015年2月成功申报入选为2015年市信用平台子平台和应用双项试点单位(全市近20家单位中仅有3家为双项试点单位)以及酒类专卖创新市场监管标准化示范试点,配合上海市质量和标准化研究院编制数据、行为、应用三清单的《公共信用信息编制规则》系列地方标准,并以“酒类流通领域全过程信用管理”入选上海诚信体系建设十大典型案例,在2015年上海诚信活动周中正式发布。

  上海市酒管局在推进酒类信用体系建设的同时,注意加强市区联动,在有条件开展酒类信用体系建设的区县酒管局进行试点,目前已在浦东、宝山两地展开,其中浦东重点开展“行政检查应用”;宝山重点开展“金融服务应用”。

  浦东的行政检查应用即根据酒类经营者的不同信用等级,对其实施分类管理,如亮绿灯、黄灯、红灯表现其信用良好、预警、高危等方式。宝山的金融服务应用,即通过建立放心示范店,在零售终端运用信用管理,为小微企业的融资贷款、代理渠道和商超入驻等方面提供参考,扶持诚信经营。此外,市酒管局还积极推动酒类经营企业开展信用建设,目前在上海经营的部分酒类流通领域的龙头商家均在信用管理上进行了有益尝试和不同程度的应用。

酒类信用体系建设的总体架构

  《华夏酒报》:一项好的管理模式需要好的整体架构和顶层设计,上海市酒管局在此方面有何设计?

  居新平:我们酒类信用体系建设的基础是上海市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平台酒类管理子平台(下称子平台)的打造。子平台是上海市公用信用信息服务平台(下称信用平台)向市酒管局监管平台的延伸,上承信用平台,下接监管平台,实现平台之间企业信息共享,为全市酒类流通管理的行政审批、市场稽查、道口检查、质量抽检、酒类商品安全事件处理等工作提供事前、事中、事后的信息引导和处理依据。

  子平台的应用功能包括:企业信用分类管理:企业信用分级信息管理、企业信用信息分类模型管理、企业信用信息管理、企业信用统计分析;企业信用分类信息在酒类监管业务中的应用实现:许可审批业务应用、市场稽查业务应用、质量抽检业务应用、企业信用信息查询;酒类监管相关信用数据目录管理和异议处理管理:企业信用信息数据整理、共享信用信息目录维护、信用信息记录异议处理、业务操作信息查询;数据服务接口管理:数据接入服务、向上海市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平台提供数据服务、向自贸区酒类流通追溯平台提供数据服务、批量数据处理支持。

积极搭建酒类流通安全信息追溯管理平台

  《华夏酒报》:酒类追溯体系是新形势下创新监管模式、提升执法水平的重要手段和方式,也是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另一个重要抓手。作为国家商务部酒类电子追溯体系建设试点地区之一,上海市通过酒类流通电子追溯体系的试点建设,探索了一些管理机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请分享一下这方面的经验。

  居新平:我们按照“政府主导、企业参与、顶层设计、科技领先、便捷溯源”的建设原则,整合生产(源头)、流通和消费各环节信息,为本市建立“来源可追溯、去向可查证、责任可追究”的酒类安全保障网打下基础,主要做法是:

  积极搭建上海市酒类商品追溯信息平台。平台建成后,将上接国家商务部中央平台,对接上海市食品安全追溯平台,下接区县分级子平台或经营企业业务子系统。完成与现有三处区县追溯子系统的信息平台对接工作,将上海自贸区、宝山区现有的追溯子系统信息接入市级追溯管理平台。

  为了满足“数据整合、实时上报、便捷溯源、统一标准、文化传播”的多功能整合,针对高档酒品的物流、防伪等管理需求,经过技术人员前期的反复试验,最终确定了由电子标签(RFID)和二维码组成的追溯载体,并在同时满足防伪与追溯的前提下,明确了追溯载体的具体样式及加贴部位。

酒类信用体系建设面临的困难和应对措施

  《华夏酒报》:酒类信用体系建设是一项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面临许多问题和困难,那么下一步的功课怎样去做?

  居新平:做好这项工作当然面临许多问题:一是数据是否足够丰富和开放。丰富的数据源是大数据产业发展和酒类信用体系建设的前提。就已有有限的数据资源来说,还存在标准化、准确性、完整性低,利用价值不高的情况,这大大降低了数据的价值。同时,酒类信用体系建设缺乏统一的标准,形成了众多“信息孤岛”,数据开放程度较低,以邻为壑、共享难,这给数据利用造成极大障碍。而制约我国信用体系建设的另外一个重要因素是政策法规不完善,缺乏相应的立法,无法既保证共享又防止滥用。

  二是数据应用能力是否强大。当前酒类经营者相关数据处理技术基础相对薄弱,总体上难以满足大数据大规模应用的需求。数据清单和行为清单的建立,最终都是为了应用清单的有效实施,这取决于科学的数据分析,更取决于应用人员的智慧。具备良好的驾驭数据的能力,是做好酒类信用体系建设的关键。

  三是管理理念和运作方式是否适配。酒类信用体系建设以数据分析为基础,帮助酒类监管机构做出明智的决策,并优化监管方式和完善监管手段。信用体系建设本质上是“一场管理革命”,依靠信用做监管和做决策,不能仅凭经验,而真正要“拿数据说话”。深层次看,酒类信用体系不但需要真正发挥作用,还要改善传统的酒类监管模式,需要管理理念和运作方式相适配。

  对于应对措施,需要建立一套运行机制,以促进建设过程中各个环节的正规有序,实现统合,搞好顶层设计;要规范一套建设标准,建立面向不同主题、覆盖各个领域、不断动态更新的大数据建设标准,为实现各级各类信息系统的网络互连、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奠定基础;要搭建一个共享平台,在各专用数据库建设的基础上,通过数据集成,实现各级各类指挥信息系统的数据交换和数据共享;要培养一支专业队伍,必须培养和造就一支懂指挥、懂技术、懂管理的酒类信用体系建设专业队伍。

编辑:闫秀梅
相关新闻
  • 暂无数据。。。
总排行
月排行

—— 融媒体矩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