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酒业新闻网

华夏酒报官方网站

官方
微信
官方
微博
首页 > 领秀 > 正文
(两会快讯)全国人大代表金志国谈“碳财富创造”
来源:  2015-12-21 11:30 作者:

  
  2010年春节前,青啤每位员工收到了公司生产管理总部发来的一张特殊的新年贺卡。这张电子贺卡,在青岛啤酒员工的邮箱中不断传递,主题为“过个低碳年,我们可以更快乐!”


  在这封拜年的贺卡中,青啤人相互约定和承诺,春节期间少放一挂鞭炮、减少粮食浪费、节约水电、不使用过度包装物、多乘坐公交车、春节聚餐拒绝一次性筷子使用……


  春节是中国人的传统节日,燃烟花、放爆竹、走亲访友是传统春节活动,同时更是也是资源相对集中消耗的时期。青岛啤酒人在新春佳节中,却相互约定和彼此承诺,呼吁大家节约能源,改变高耗能的生活和消费习惯,过一个低碳、绿色的春节假期。


  实际上,在青岛啤酒人眼中,低碳春节不仅是一个时尚的话题,更是一种道德的选择,一种负责任的生活态度。而这只是青岛啤酒员工低碳生活、低碳工作的一个小片段。因为,这几年,青岛啤酒躬行“低碳运营、绿色发展”模式,摸索出了属于自己的“低碳经”。两会期间,记者采访了全国人大代表、青啤董事长金志国,他饶有趣味的谈起了“碳财富创造”。

晒晒青啤的“低碳账本”

     青啤董事长金志国作为全国人大代表,不仅连续多年提出加快《循环经济法》立法,并作为领衔代表参与《循环经济法》立法工作。在青啤内部,他始终要求“从战略高度考量实施碳资产管理”,并挥毫写下“碳管理是现代社会责任和商业文明的资产创造”,他把减少青啤价值链的碳足迹,看作是一种关系到子孙后代、体现社会文明和商业文明进步的具体表现。


  众所周知,我国多年来的经济飞速发展一直是走一条“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难循环、低效率”的粗放型产业道路,很多企业“大而不强”,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缺乏竞争力。如我国的酿酒行业,多年来一直以“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为生产特征。废糟及废水的有效治理就一直是困扰着我国白酒行业发展的拦路石,而我国啤酒行业也因能耗相比国际先进水平高出30%—40%,在参与国际化竞争时显得力不从心。


  作为行业领头羊,青岛啤酒试图通过自己的努力,为改变这一现状做出自己的有益探索。


  啤酒生产中,需要消耗大量蒸汽,这些蒸汽在常温下冷凝为水,以前这些冷凝水没有人在意。但现在这些“废弃物”却被青啤人收集起来,酿造工人发明了“余热制冷”的新方法,利用这些冷凝水的余热来生产冷却麦汁用的冰水,大大降低了制冷系统的电耗。以一个20万吨的工厂为例,每年节约资源消耗100万元左右。在青岛啤酒全面推广后,全公司可节约成本超过4000万元。


  二氧化碳是啤酒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副产物,同时也是啤酒生产中不可或缺的主要原料。以往啤酒发酵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经过技术处理后大部分都排放掉了。青啤公司在生产线上加装二氧化碳回收装置,对二氧化碳进行收集、压缩、净化、干燥、冷却、液化、储存,然后用于啤酒灌装、过滤等生产所需。“废物是放错了位置的资源”,现在这些“废物”在青啤人手中,又变成了可用于生产的原料,被重新回收利用起来。


  目前,这一技术又被青啤人升级到了2.0版。青啤人通过二氧化碳提纯技术的推行,改写了满罐36小时以后才可以对发酵罐中的二氧化碳进行回收的历史,将二氧化碳回收时间提前至满罐15小时后,多回收了21个小时。实施碳的闭环管理,既减少环境污染,又降低成本、增加效益。2006-2009四年间,公司二氧化碳回收总量超过21万吨。


  2009年,青岛啤酒还重点推行了糖化热能回收、麦汁热浪低压煮沸,锅炉运行控制优化、循环水汽化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节能模块、包装能源平衡控制技术、水资源回收与阶梯利用、蒸发冷和洗瓶机除垢等51项节能技术,成本共节约7600多万元。2009年公司同比节水277万吨,节电3630万千瓦时,节约原煤折标煤43614吨,共减排二氧化碳12.5万吨。相比2006年,公司水单耗同比降低27%;电单耗同比降低19%;标煤单耗同比降低28.8%。


  在新能源替代方面,青啤公司在2009年取得了突破。根据工厂所在地的资源优势,在一家工厂尝试用谷壳替代原煤生产蒸汽,不仅降低了企业生产成本,而且降低化石燃料的消耗。仅此一项,该工厂年减排二氧化碳3万多吨。


  另外,青啤还积极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如麦根、啤酒糟、酵母泥、CO2等副产品全部回收资源化利用,并实现了不菲的价值。据了解,青啤2009年实现综合利用率100%,综合利用价值1.3亿元,充分证明了“责任有价”和“低碳账本”的必要性。


  
用科技撑起另一片蓝海

     有效的“低碳经”仅仅靠“一颗红心”的责任力(软实力)是不够的,还必须有强势的科技力(硬实力)的支撑。一手抓责任心,一手抓科技力,两手都要抓而且都要硬,这其实就是金志国所领导下的青啤的“低碳经”真正行之有效的不二法门。


  早在1999年,青啤便启动了《啤酒高效低耗酿造技术的开发与应用》项目,经历8年的艰苦努力研发改进,《啤酒高效低耗酿造技术的开发与应用》项目荣获2006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这是继2002年青岛啤酒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后又一次技术创新,青啤成为中国啤酒行业唯一一家两度摘取国家科技最高奖的企业。


  该项技术自2003 年开发后,在青岛啤酒推广6 年,在没有增加设备投资的情况下,为公司新增利税73.1 亿元,新增产量817 万吨,相当于一个20 万吨的大型啤酒厂40 年的产量。节约的用水量相当于青岛城市近77 天的供水量,达到6393 万吨;累计节约的用电量可供青岛城乡居民使用77 天,达到85245万千瓦时;节约标煤95.88万吨,累计节约资源成本12.41 亿元。


  原中国酿酒工业协会理事长、国家科技进步奖评审专家耿兆林,中国啤酒分会会长肖德润等行业内的专家在谈及该项目时均表示,在啤酒生产的过程中如应用此项技术不仅可以降低水耗、煤耗、蒸汽等资源,同时也可以缩短发酵周期,如在行业内推广将节约近三分之一的能耗,市场前景非常广阔。这不仅可以缓解啤酒行业原料紧缺的困境,更是国家倡导的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需要,是啤酒行业一次革命性的创新,在中国啤酒行业的发展史上青啤又将写下浓重的一笔。


  而这正是科技的力量,也正是“低碳经济”的未来。


  也难怪金志国一直如此呼吁,中国品牌只有完成从价值链最低端的制造环节向“微笑曲线”的两端品牌和技术高端的转移,才能真正实现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型。而没有强大的技术,没有强大的品牌,就永远没有话语权。


  正所谓,观念的高度决定了思维的宽度、思维的宽度决定了行动的力度,适应决定了企业的生存,创新决定了企业的发展,而科技则给企业的未来提供了新境界。青啤无疑提供了很好的案例。

 

打造领先的低碳运营模式

  金融危机之后,全球经济转型由技术革命、信息产业革命向绿色经济和低碳经济转型。绿色经济、低碳经济是人类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世界正在没有选择的走向“低碳经济”。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碳减排相关的政策和市场环境的变化已经使中国企业面临又一个U形转弯。


  对整个中国啤酒行业,金志国却掩饰不住在“低碳时代”对行业发展的忧心。他说:目前中国酿酒行业的资源消耗与世界先进水平有较大的差距行业资产利用率低下。在世界各国应对低碳经济发展已采取行动,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成为核心的时代背景下,中国啤酒行业转变增长方式已经迫在眉睫。


  中国啤酒行业的产量虽然已经连续八年居世界第一,但我国食品业的28个行业中,啤酒属高消耗高排污行业,其特点是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而发展模式则是典型的“外延型增长模式”。“这种发展方式势必遭到低碳经济的淘汰”,金志国如此坦言。


  “将来碳管理直接就是参赛权的问题,就是参赛资格的问题。”金志国如是说,“我们无法想象一个没有参赛资格的队员,如何赢得比赛的胜利,文章来源中国酒业新闻网如何在赛场上展现自己的才华和能力,因为缺赛,他本来的一切可能性都停止了。”金志国把“碳管理”对于一个中国企业的价值提升到了参赛权的高度,这也是参与竞争的最底线。


  对碳管理的话题,他更愿意用上市公司熟悉的资产负债表来表述。“碳管理,管理好了是资产,管不好就是负债。”金志国坦言。对此,作为企业家如何想、如何做,选择“碳资产”还是“碳负债”,是关乎企业未来结局的大事。


  金志国显然选择了“碳资产”。金志国用“早介入、早行动、早受益”三个“早”字来回应低碳时代的挑战,这也是低碳管理的“行动力”的最好注脚。他说,既然已经看到今后中国企业势必面临更加严格的环保标准和排放要求,与其被动拖延,无所作为,使企业未来限制于更狭小的生存空间,还不如利用目前难得的缓冲时机,提升企业碳资产管理价值,力争成为未来低碳经济的领跑者。而青岛啤酒前期的尝试和实验,也正是得益于这三个“早”字。


  不仅在“早”字上作文章,青岛啤酒其实已经在着手搭建一种适合“低碳时代”的发展的“低碳运营模式”。“这种模式是对整个价值链的再造,是对前期运营模式的颠覆,是从技术研发、产品设计、生产制造、销售渠道等多个环节全方位的调整和改进,整合自己企业的碳战略。”在这里,低碳不再仅仅是某些具体的减排办法,而上升到一个链条,一个体系,关系到企业运营的方方面。这更深层意义上是“低碳经济”时代,一种新的运营模式的重塑,也显示了这家百年企业不断适应、不断变革,以至基业常青的灵魂所在。


  实际上,以低碳为契机,催生企业运营模式升级将成为企业新的竞争能力,已经成为后危机时代的经济趋势,并代表着一个国家社会发展的新文明程度。“首先从理念管理起步,碳管理应从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上来改变。”对“碳管理”的起步工作,金志国有着自己的看法。在生活中,可能日常生活中熟饭前先将米浸泡一段时间、洗衣服时自然晾干替代洗衣机甩干,这些小的细节就是一种生活中的低碳文明;在工作中,倡导无纸化办公、生产环节的低碳改造等都是低碳文明的表现。


  低碳社会,需要更多有责任感的中国企业挺身而出,勇担重任。对此,金志国深感自己和青啤身上责任重大,并表示:“青啤愿意发挥企业公民的力量,探索以‘责任力’、‘科技力’和‘行动力’为核心的‘低碳运营模式’,创造有竞争力的“碳财富”,打造‘绿色竞争力’,从而为中国企业提供更多的参考和模板。”


  转载此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 中国酒业新闻网。
编辑:王玉秋
相关新闻
  • 暂无数据。。。
总排行
月排行

—— 融媒体矩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