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酒业新闻网

华夏酒报官方网站

官方
微信
官方
微博
首页 > 深读 > 白酒 > 正文
我们期待真正的年份酒
来源:《华夏酒报》  2016-03-04 16:19 作者:苏龙

  

  提到“年份酒”,你一定不会陌生,在我们平时的酒类消费中,许多消费者直接或间接与其接触过,尤其在春节期间,只要你逛超市、商场,相信一定会看到众多“年份酒”。

  那么,这些“年份酒”真的“活”了几十年了吗?相信许多消费者对此并不清楚。因此,多年来,年份酒一直被人们称为“良心酒”,因为酒中到底有多少包装上所标注的年份的酒,除了生产者谁也无法弄清,全凭生产者的良心。但目前“年份酒”还没有统一的行业标准,因而被某些缺乏责任感的企业钻了空子,扰乱了“年份酒”市场,忽悠了不少消费者。

  啥是年份酒

  通俗来讲,“年份酒”是指酒的窖藏时间。据了解,目前国际上对于年份酒有严格的限制,法律规定:自酒蒸馏之日起,在橡木桶中储存两年半以上的可以叫VO、VS,储存四年半以上的叫VSOP,蕴藏期六年以上的叫Napoleon干邑,储存8年半以上的叫XO。比如人头马公司的路易十三,酒龄都在40年以上。同时,国外也允许不同储存年份的酒可相互混合,但混合之后只能按照最低酒龄来分级,但我国目前尚未建立统一的年份酒行业标准。

  那么啥是“年份酒”?带着这个问题,《华夏酒报》记者对消费者进行了调查。

  “我认为‘年份酒’就是指酒的年龄,也就是放了多少年。”来自山东烟台的出租车司机王建明表示,“我听人说,真正的‘年份酒’有,但我们这些普通消费者估计很难喝到。”

  “我知道不只白酒有年份,葡萄酒也有年份,但是究竟是不是真的‘年份酒’以及怎么辨别‘年份酒’,我一头雾水。”经营茶室的任少贤女士说。

  记者在调查过程中发现,绝大部分消费者不清楚自己喝的“年份酒”到底是不是真的。

  来自河北省秦皇岛市的王亚非先生认为:“‘年份酒’这个概念是好的,可以让消费者明白喝的究竟是存贮了多少年的酒,但是概念提出后就变味了,被许多不良商家把这个概念绑架了,最终坑了消费者。”

  而在记者调查的过程中,也有很多消费者表示,不清楚“年份酒”与“窖龄酒”的区别。“现在来商场逛逛,有‘年份酒’还有‘窖龄酒’,这些概念把我都绕糊涂了,根本不清楚有什么不同。”来自山东烟台的张志勇说。

  那么“年份酒”与“窖龄酒”究竟有何不同呢?

  据了解,“年份酒”最初是葡萄酒、白兰地、威士忌等酒类的等级概念,20世纪90年代被引入中国白酒市场。一般认为,所谓年份酒就是指窖藏时间较长的酒。由于我国缺乏有关年份酒的标准和法规,致使年份酒乱象严重,中国市场上的年份酒多数只是使用少量的年份原酒勾兑而成。而“窖龄酒”顾名思义指酿酒窖池的年龄,如20年“窖龄酒”指生产基酒的窖池已经连续使用了20年。

  年份酒乱象

  既然绝大多数消费者并不清楚自己所购买或喝到的是否是真的“年份酒”,那为什么仍旧趋之若鹜呢?目前市场上的“年份酒”又存在哪些问题呢?

  每年的春节,是外出的人返回家乡,与家人团聚的节日。之前网络上一篇抨击农村风气变差的文章流传甚广,且不论其是否客观、真实,但文中提到的攀比风气也大肆存在于目前的乡村之间。

  今年春节,记者回农村老家过年,亲戚朋友聚会喝酒,而这个时候也是大家比拼、攀比的时候。在酒桌上,很多人会拿酒说事,煞有介事地介绍所喝的酒,而内容无非是酒的价格以及年份。甚至不少人还在拿“82年的拉菲”说事,却没几个人真正弄得清“82年”到底是咋回事。由此可见,不仅某些不良商家将“年份酒”市场搅乱了,消费者也是喝的一团乱。

  “消费者对‘年份酒’的认知很少,仅有的认知大多是商家宣传的。”来自山东烟台的张立勇先生对记者表示。

  来自山东济南的寰之君先生表示:“现在不仅白酒讲年份,葡萄酒也讲年份,在一些酒类展销会或饭店,推销员常常突出年份的重要性,其讲解给人的印象是‘年份越久酒越好’,而且,在家多放几年,或许还能升值。这种观念容易与民间有关白酒‘越陈越香’的理念混淆,使得葡萄酒年份之乱愈乱。”

  “把葡萄酒的‘年份’等同于‘陈’,并期待越陈越香,很不靠谱。”寰之君认为。而就目前国内市场的白酒来说,也基本做不到“越陈越香”,事实上,进入市场销售的白酒很多是勾兑而成的,某些所谓“年份酒”,只不过是用某一年份的原酒勾兑得来。至于原酒比例是多少,至今国家尚无强制性规定,行业内也缺乏统一标准,企业怎么勾兑全凭自己说了算。

  寰之君的同事李颖女士认为:“在这种情况下,很难说不存在作假行为,曾有一个建厂只有几年的白酒企业竟推出‘30年陈酿’的酒,就算酒是真的,一瓶里只加几滴原酒也打年份牌,这样的事也不是没发生过。”

  我国白酒年份酒受到市场的热烈追捧,究其原因,对于消费者而言,年份越久的白酒不仅在口感上更加香醇,同时由于年份白酒在我国白酒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因此消费者对年份白酒的追求看作是一种生活品味。对于白酒生产企业而言,推出年份白酒一方面可以赚取高额利润,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塑造品牌高端形象。

  来自山东日照市的安凤龙则认为:“‘年份酒’的盛行,也与浮躁的‘装文化’风气盛行有关,同时也缺乏酒的相关知识,一些商家才动起年份的歪脑筋,用‘××年窑藏’这样的招数实施忽悠。酒的价格也随着其标注的年份而水涨船高,商家的这种误导反过来又加固并扩大了市场的错误认识,形成恶性循环。”

  “良心酒”凭良心

  有句玩笑话说的是“心有多高,年份酒有多远”,此话虽然夸张,但一些酒厂开张三年,就敢公然叫卖三十年的“年份酒”,如此荒唐的现象,在中国酿酒行业也可以说见怪不怪,几乎成了心照不宣的“行规”。可以说,在这种乱象背后,是“年份酒”缺乏统一行业标准的尴尬现实。除了监管标准的缺失,被消费者称为“良心酒”的“年份酒”生产企业自身是否也有很大的责任呢?

  “很多消费者深信‘酒是陈的香’,并有依照年份标签来购买的习惯。而目前,年份酒造假,表面看是在炒作概念,或者说是营销手法,但实质上涉嫌商业欺诈。”来自浙江省嘉兴市的张敏女士表示。

  事实上,在欧洲国家,如酒企有年份造假行为,可能要负法律责任。但在我国,由于“年份酒”的生产标准、认定标准的缺位,加之缺乏统一的监测规范、鉴别手段,“年份酒”的造假行为,不仅很少受到处罚,反而成为酒企谋取暴利、提升“高端形象”的有利工具。

  “试想,当受到误导的消费者花费大笔资金,购买了一瓶自称‘50年陈酿’的白酒,喝到的却只是加入了一滴或几滴陈酒、甚至就是当年生产的酒水时,消费者利益显然受到了严重侵害。”来自山东泰安的李洪兵先生表示。

  业内人士认为,国家应制定有关年份酒的认定标准,形成统一的检测规范。各家白酒企业有自己的特色,储存过程中的变化也不一样,因此应加强研究,确定特征性变化,最终统一检测方法。如果这些问题不能解决,投机取巧、以次充好等造假的情况肯定还会存在,年份酒就会变成一场数字游戏。

  有了相关标准,消费者就能清楚地知道何为年份酒、每瓶年份酒中陈年酒应占据多少比例,就不至于被标签上的“天价”年份酒弄得晕头转向。而监管部门在处罚酒企违法行为时也才有法可依。有专家认为,在目前尚无成文法规的情况下,监管部门可以通过工厂成立时间、是否外购陈酿等基本指标,判定其年份酒是否存在违规现象,并予以处罚。

  同时,作为“年份酒”的生产企业,也应该进行自我道德拷问,凭良心酿造让消费者放心、安心的“良心酒”。

编辑:施红
相关新闻
  • 暂无数据。。。
总排行
月排行

—— 融媒体矩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