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9日,以“遥指杏花,醉美吕梁”为主题的中国杏花村国际酒业博览会,于中国杏花村国际白酒交易中心正式开幕。
本届酒博会展览规模达3万平方米,设立8大主题展区,汇聚近500家国内外参展商。然而,在行业深度调整、消费回归理性与国际竞争加剧的多重变局之下,本届酒博会的价值远不止于呈现一场产业盛宴,更在于凝聚行业共识、探路未来发展,以此回应一个关乎长远的核心命题:中国白酒产业将如何在新时代重构价值、赢取未来?
从“品类热”到“生态兴”,中国白酒迎来价值重构
当前,中国白酒行业正站在一个全新的历史节点,作为承载千年文化的传统产业,酒业不仅年产值突破万亿元、从业者超千万人,更在全球市场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展现出蓬勃生机与深厚韧力。然而,伴随消费市场步入以理性消费、理性沟通、理性发展为主要特征的“三理性时代”,行业也面临着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深刻命题,一场围绕“价值重构”的变革正全面展开。
中国酒业协会理事长宋书玉在开幕式致辞中强调,面对新阶段,酒业必须主动求变、勇于创新,以极致个性化产品、文化表达和服务能力持续引领消费需求。从智能酿造到数字酒庄,从低碳生产到酒旅融合,中国白酒正在经历一场从传统走向现代、从本土迈向全球的深刻转型。他特别指出,“合作是通往繁荣的必由之路”,中国酒业将以开放的姿态推动国际合作,打破产业边界,构建“美美与共”的全球酒业新生态,让酒香成为连接世界、繁荣经济的文化纽带。
汾酒作为产业实践的主体,也在不断探索前行。汾酒集团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总经理武跃飞表示,汾酒依托深厚的酿造历史与文化底蕴,持续推动自我超越。从确立“中国酒魂”战略定位,到践行“活态文化”创新表达;从坚定推进“汾酒复兴”,到擘画“清香世界”的宏伟愿景,每一步都彰显出企业对品质与文化的坚守。未来,汾酒将持续高举复兴的旗帜,围绕“专业镇”建设目标,完善产业链生态,致力于将杏花村打造为集观光、品鉴、体验于一体的酒文化旅游目的地。
近年来,吕梁产区发展同样迎来新的跃升。吕梁市委副书记、市长熊义志透露,目前,吕梁白酒产能已达50万吨,全产业链营收突破600亿元,“杏花村汾酒专业镇”已成为山西省规模最大的省级特色专业镇。他表示,吕梁将锚定打造“千亿产业”目标,持续优化产区生态规划,推进“十里酒城”建设,全力打造“酒都吕梁”,致力于建成世界级清香型白酒核心产区。
可以预见,在品类热度之上,一个更加开放、融合、可持续的酒业生态系统正在形成。从企业自强到产区协同,从文化赋能到全球联动,中国白酒不仅在国内市场夯实根基,更在国际舞台上擘画新篇,迎来真正意义上的价值重构与生态繁荣。
创新驱动未来,多元路径构筑增长新引擎
伴随宏观环境变迁与消费结构迭代,传统的增长逻辑正面临深刻挑战。产能过剩、渠道多元冲突、消费群体代际更迭以及价值观分化,共同推动行业从“规模扩张”转向“价值深耕”。如何以系统思维重构产业逻辑、以创新驱动构筑未来竞争力,已成为行业无法回避的核心命题。
9月29日下午,以“重构价值体系 创新驱动未来”为主题的2025中国酒业发展大会同期举行。行业专家齐聚一堂,围绕行业变革、科技创新、文化赋能、全球化布局等议题展开深度讨论。
中国酒业协会理事长宋书玉指出,中国酒业正在经历从“量价齐升”到“价值升维”的深刻转型。面对多重挑战,行业必须系统重构产品、渠道、品牌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推动价值表达从单一的“香型表达”全面转向“产区+文化+风味+服务”的立体价值体系。
波士顿咨询公司董事总经理、全球合伙人、BCG消费品业务亚太区负责人丁佳川在演讲中提出,中国消费市场已步入“黄金价值走廊”阶段,消费者更倾向于选择“品质对标奢侈品,价格略高于品类冠军”的品牌。他总结出“一低二小三个多”的趋势特征——低社交压力、小围桌与小批量,以及多圈层、多山头、多价值,并指出,白酒行业正从“政商主导”向“商商共创”转变,消费场景也从“大围桌”走向“小聚饮”,从“团购批量”迈向“个人精选”。在这一背景下,直面消费者能力成为酒企必须构建的核心竞争力。
国家信息中心中经网管理中心副主任朱幼平系统阐释了数智时代酒业转型的底层逻辑与发展路径。他表示,数智化不是对传统的替代,而是对产业的深度赋能,其底层逻辑是“让数据资产替我们挣钱,人工智能替我们干活”。酒业应积极拥抱“电商2.0”新模型,通过数据资产重构商业生态,实现消费端、渠道端与生产端的价值共创与裂变增长。
与此同时,面对国内市场的激烈竞争,出海成为酒业增长的新突破口。海关总署发布的数据显示,上半年,白酒出口额同比增长21.5%,但品牌认知仍是短板。相关报告显示,欧美市场中,能准确说出中国白酒Top3品牌的消费者仅占8%。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研究院院长赵萍认为,酒企出海需跨越“从卖产品到卖品牌”的鸿沟。她提出“四化”路径:以发展中国家和“一带一路”市场为重点的“国际化”,通过低度酒、社交电商触达Z世代的“年轻化”,对标欧盟碳边界机制的“绿色化”,以及通过本土化并购融入当地文化的“本土化”。茅台布局全球免税渠道、泸州老窖设立海外公司等案例,印证了“品牌+渠道”双轮驱动的可行性。
破局!探路!行业领袖战略共振,共绘未来蓝图
在“中国酒业发展大会”的高峰对话环节,围绕“产业变革与价值重塑”这一时代命题,茅台、泸州老窖、汾酒、剑南春、中酿品质、易宝支付等企业负责人齐聚思想前沿,分别从用户运营、文化表达与数字融合三大维度,阐述了推动行业向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思考与核心路径,共同擘画了中国酒业面向未来的价值新图景。
茅台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刘世仲认为,要解决生产、渠道与消费端的割裂,关键在于构建一个以消费者为核心的价值闭环,这需要通过三大支柱实现:一是以需求为导向,推动生产从“我有什么你买什么”转向“你要什么我造什么”;二是以数字为引擎,实现从生产到消费的协同与降本增效;三是以共赢为目标,打造覆盖全产业链的命运共同体,最终实现生产、渠道和消费三端的共生共赢和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泸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沈才洪指出,中国白酒已进入以“品质、品牌、文化、健康、数字”为核心的5.0时代。本轮调整将淘汰落后产能、改变渠道躺赢模式,并促使行业利润回归理性。面对变局,企业必须在生产端进行“效能革命”,在营销端进行“营销革命”,同时,名酒企业必须坚持“品质革命”。
面对行业变革与价值重构,山西杏花村汾酒厂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韩英表示,汾酒始终围绕“文化活化、科技赋能、营销创新”三大支点,系统构建全球认同的价值体系:一是文化为魂,推动历史底蕴的“活态传承”;二是科技为基,筑牢品质与标准的全球话语权;三是营销为桥,构建“全球共鸣”的价值传递体系。
四川剑南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田锋则强调文化IP的活化需与青年群体同频共振。他表示,剑南春高度重视与年轻人的沟通,通过设立奖学金、打造青年文化IP和组织研学之旅等方式链接青年一代,最终在以“升学宴”等为代表的具体消费场景中,实现传统文化价值与当下消费者需求的成功对接。
作为经销商代表,中酿品质北京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李作斌犀利地指出,未来十年,酒业将从“单寡头”进入酒企+电商平台的“双寡头”时代。谁跟不上年轻人的审美与电商趋势,谁就会被淘汰。
易宝支付CEO及创始人唐彬从交易价值链角度提出,酒业需打通从生产到消费的数据闭环,并引入数字资产激励,将酒与数字资产相结合,更好地激励消费、提升体验并重构价值分配,让消费者从“购买者”转化为“品牌共创者”。
从“品类热”到“生态兴”,从“吕梁产区”到“世界版图”,从“中国文化”到“世界表达”——本届杏花村酒博会以其深远的行业立意,构建了一个面向未来的新叙事。正如宋书玉所言:“价值重构不是颠覆,而是让千年酒业在敬畏中焕新。”中国酒业唯有以长期主义的定力、科技创新的锐力、文化传承的活力、生态协同的合力,方能穿越周期,赢得未来。
因此,今天的杏花村,不再只是一个地理坐标,而是中国酒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一种方向、一个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