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全聚德门口等待用餐的长龙蜿蜒、人声鼎沸,是城市烟火气的生动象征。然而近日,这家百年老店和城市名片却因多家亏损门店关闭的消息,连同净利润同比下滑超五成的半年报预告,一同冲上热搜,引发广泛关注。昔日盛景不再,多家门店黯然离场,折射出老字号正面临的严峻挑战。
面对业绩波动,全聚德坦言,2025年上半年,国家出台多项提振消费的支持政策,但餐饮行业发展仍面临较大市场压力,市场需求增长动能趋缓,公司门店接待人次阶段性出现一定程度的波动。在此背景下,公司采取了强化服务品质、推进菜品创新以及更新消费场景等举措,同时关闭多家亏损门店,但营业收入仍受到一定影响,当期利润未能达到预期。
消费者的反馈点明了更直接的痛点:“健康饮食兴起,烤鸭油腻不受宠了。轻食店增速超20%,传统门店客流大幅下滑。”这直白地道出了传统重油美食在当前消费趋势下的尴尬处境。
如果深入思考,我们就不难发现,全聚德的困境绝非孤例,它像一面镜子,映照出酒业同样面临的时代拷问:传统荣光如何穿越消费裂变的洪流?这场看似无关的多家门店谢幕,实则为酒业敲响了一记不容忽视的警钟。
这警钟的核心,在于消费需求的深刻变迁对传统路径的颠覆。如同烤鸭遭遇的“油腻”质疑,酒业同样经受着健康化、低度化、个性化浪潮的冲击。
当下,年轻一代消费者的饮酒态度、场景选择和产品偏好正发生剧烈变化,他们对传统高度白酒的兴趣减弱,转而拥抱低度酒、精酿啤酒、威士忌、利口酒等更丰富多元、饮用更轻松、更契合现代健康理念或社交需求的品类。品牌价值的衡量也不再仅靠历史的厚重感,产品的独特性、品牌故事的情感共鸣以及消费体验的新颖性变得同等重要。
可以说,从全聚德的案例,我们清晰地梳理出了酒业亟需警惕的信号:
首先,烤鸭“油腻不受宠”的背后,是健康意识的普遍觉醒。酒业同样必须正视消费者对酒精摄入量、糖分、添加剂的关注。低醇、无醇、原料天然、工艺健康的产品方向,已非可有可无的补充,而是关乎生存的必答题。
其次,如今轻食店的高速增长,代表着更轻快、休闲、日常的餐饮场景兴起,传统的、仪式感过强、依赖商务宴请的酒类消费场景正在被分流和重塑,酒类产品需要思考如何融入更广泛、碎片化的现代生活。
再次,全聚德并非没有尝试“上新”,其服务、菜品、场景的创新努力效果未达预期,恰恰说明了转型之难。酒企的创新不能浮于表面,必须深刻理解新消费群体的真实需求,在产品研发(口感、包装、品类)、品牌叙事(年轻化、情绪价值)、营销方式(数字化、体验式)和渠道布局(新零售、即时配送)上进行系统而彻底的革新。
最后,关闭亏损门店是全聚德面对现实的必要抉择,映射到酒业,意味着企业需要敏锐审视自身产品线、渠道网络和营销投入的效率。对于那些投入巨大却收效甚微、难以适应新趋势的传统渠道或产品,同样需要拿出壮士断腕的勇气进行调整优化,将资源集中到更具增长潜力的领域。
综合来看,全聚德门口消失的长龙,是传统消费模式式微的缩影,它警示酒业:躺在历史的功劳簿上,依赖过去的品牌光环,已不足以抵御消费裂变的洪流,因为消费者的味蕾和选择从未像今天这样自由多变。酒企唯有深刻洞察消费变迁的本质,以真诚的创新拥抱健康化、个性化、体验化的新需求,方能让“老字号”焕发“新生命”。否则,今日烤鸭店的困境,未必不会成为明日酒业的一声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