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酒业新闻网

华夏酒报官方网站

官方
微信
官方
微博
首页 > 深读 > 白酒 > 正文
喝了这么多年酒,这些喝酒常识,你真的了解吗?
来源:《华夏酒报》/中国酒业新闻网  2023-12-03 20:56 作者:刘雪霞

中国的酒文化源远流长,所谓“无酒不成席”“酒逢知己千杯少”,酒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符号,一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既是人们欢庆佳节、团圆相聚的助兴佳品,也是社交场合中沟通交流的媒介。但喝酒这么多年,每日最佳饮酒量是多少,如何喝酒才不会醉、不伤身体,酒后哪些事情宜做、哪些不宜做,这些常识你都知道吗?

近日,由中国酒业协会联合中国健康管理协会、五粮液集团公司、国际洋酒生产商协会编写的《2023中国适量饮酒快乐生活蓝皮书》,多维度深度探讨了适量饮酒的理念,并提出健康、科学饮酒的建议。

六成消费者接受“适量饮酒”健康理念

据WHO数据显示,1990年至2017年间,全球成人人均酒消费量从5.9L增加到6.5L;饮酒人群占比从45%增加到47%。我国年平均饮酒量从1952年的0.4L纯酒精,至2005年、2016年分别达到4.1L和7.2L。

近年来,倡导以“理性饮酒”为代表的理念正在成为行业新风尚。数据显示,有63.92%的人接受适量饮酒有益健康,而有14.26%的人认为饮酒有害;认为应“及时享乐,开怀痛饮”的人,则只占到17.27%,还有4.55%的人认为“酒桌文化被动应酬,不得不喝”。

可以看出,随着加强“理性饮酒”的宣传,品鉴美酒成为一种理性健康、轻松愉悦的生活方式。从“一醉方休、不醉不归”到“适量饮酒、健康微醺”,理性、适度的饮酒理念正在通过多样化、全方位的方式深入人心。

适量饮酒的界限在哪里?

我们先来看一下饮酒量的定义。饮酒量一般用酒精(乙醇)来衡量,饮用酒里含有多少酒精,取决于所饮用酒的度数和饮用的量。酒精含量计算公式:乙醇量(g)=饮用量(ml)✖乙醇度数(%)✖0.8。

掌握了这个公式,你就能精确计算出饮酒过程中摄入了多少乙醇。比如你饮用了一杯100毫升的酒,酒精度数为40%,再乘以每毫升酒精0.8克的含量,就能得出你摄入了32克的乙醇。

那么,喝多少才算是适量饮酒?中国酒业协会理事长宋书玉认为,“适量”并非一定恒定的量,“适量”因人而异,也因时而异,还因事而异。适量饮酒并非放纵,而是要在饮酒时保持节制。因此,真正意义的“适量”需要基于个体特点和身体状况,在合理范围内控制饮酒量和频率,以减少对身体健康的负面影响。具体的适量饮酒标准,应根据个人情况和健康专家的建议来确定。

总之,适量饮酒的定义是基于个体特点和身体状况,在合理范围内控制饮酒量和频率来确定。

限量饮酒(健康饮酒)

最新发布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对男性成年人建议酒精量摄入量进行下调,相较于《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5)》,不再对男女摄入量做区分:建议要限制酒精摄入,成年人如饮酒,一天饮用的酒精量不超过15克,儿童、青少年、孕妇、乳母以及慢性病患者不应饮酒。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建议成年人一天饮酒的酒精量不超过15克,相当于啤酒450毫升,或葡萄酒150毫升,或38°的白酒50毫升。

过量饮酒

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饮酒行为与酒精滥用现状报告》中,给出了中国成人过量饮酒的标准。根据该报告,以下是中国成人过量饮酒的数值划分:

每天饮酒量超过以下数值被认为是过量饮酒:对于男性,每天饮酒量超过40克纯酒精;对于女性,每天饮酒量超过20克纯酒精。

饮酒频率:每周饮酒5次及以上的人被认为是过量饮酒。

危险饮酒

指男性饮酒者平均每天纯酒精摄入量≥41克并且<61g的饮酒行为,女性饮酒者平均每天纯酒精摄入量≥21克并且<41g的饮酒行为。

有害饮酒

男性平均每天摄入61g及以上纯酒精的饮酒行为,女性平均每天摄入41g及以上酒精的饮酒行为。

需要强调的是,过量饮酒的危害是累积的,长期饮酒过量会增加健康问题的风险。因此,为了保护身体健康和社会安全,建议遵循适量饮酒的原则,了解自己的饮酒限制,并避免过量饮酒。

根据中国卫生健康委员会的统计数据,中国成年人的总体饮酒率约为55%,但饮酒者中几乎每天饮酒的比例由25.5%下降到19.9%,国家卫健委发布的《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显示,中国人每天喝酒由原来的四个人当中就有一个,变成了现在的五个人当中有一个。

根据《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1)》显示,我国饮酒人群的平均酒精摄入量为28.3克/天,危险饮酒率为9.4%,有害饮酒率达13.7%。

鉴于饮酒对健康的潜在影响,中国相关部门一直在努力推动健康饮酒观念和文化,以提高公众对适量饮酒的认识和意识,以及减少酒精滥用的风险。

小酌怡情,那么“小酌”的封顶量是多少?

适量饮酒可以帮助人们放松身心、缓解压力和紧张情绪,然而,过量饮酒会对身体健康造成负面影响。因此,如何掌握好度是健康饮酒的关键。

酒在人体内是通过口腔、食管、胃、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大肠途径进行流通的。在不同部位,酒精的吸收速度各不相同。一般说来,十二指肠>胃>大肠>回肠>口腔。饮入的酒精大约80%由十二指肠及空肠吸收,其余由胃吸收。

在空腹饮酒时,人体大约1小时内可以吸收60%的酒精,1.5小时内可以吸收90%的酒精,2小时内可以吸收95%的酒精,2.5小时内所摄入的酒精则可全部被吸收。

习惯饮酒的人,其酒精的吸收速度要比普通人快。而胃内有无食物及食物的量,食物的种类及性质、胃壁的情况及饮料含醇量等,也会对酒精的吸收速度产生影响。

医学研究表明,体内酒精只有不足10%可经由尿液、呼吸、汗液及唾液等直接排出体外,90%以上的乙醇均需在肝脏进行代谢。

由此可见,饮酒和健康之间的关系并非单线,而存在较为复杂的关联。一项涵盖超91万的大型前瞻性队列研究显示,不频繁、轻度至中度饮酒与全因、心血管疾病、慢性下呼吸道疾病、阿尔茨海默症以及流感和肺炎的死亡风险降低有关;而轻至中度饮酒,即过去一年的饮酒量≥12杯,但女性每周≤7杯、男性每周≤14杯的情况下,还会减少糖尿病和肾炎、肾病综合症或肾病死亡率。

此前,JAMA子刊上刊登的研究还进一步揭示了“小酌怡情”的封顶量,女性摄入的乙醇量不超过25g、男性不超过45g时,看似对死亡风险的影响并不大。

25g乙醇和45g乙醇分别是什么概念?如果只喝啤酒的情况下,25g乙醇相当于可以喝一大瓶;而对于喜欢喝葡萄酒的女性来说,饮用一杯250ml左右的葡萄酒,不会有太多影响。对于男性来说,45g乙醇大约等于喝2大瓶啤酒;而爱喝白酒的,每日饮用白酒量不要超过2两即可。

喝酒“三不做”,酒后“三不宜”

要降低饮酒对身体伤害,以下几点需要注意:尽量少喝,最好是喝低度酒,喜欢喝白酒的人要尽可能选择低度白酒;不要过度劝酒,避免猜拳、赛酒、一醉方休等不文明的饮酒习惯和“借酒浇愁”的消极心态;切忌酗酒;18岁及以下儿童、青少年、孕产妇不能饮酒。

同时,喝酒“三不做”,酒后“三不宜”,可以减少喝酒对身体的伤害。

喝酒“三不做”

一不做:多种酒水掺和在一起。酒桌上常见于白酒兑啤酒、白酒兑饮料、洋酒对红茶等等,多种酒水、饮料掺和在一起。事实上,这是非常错误的做法,啤酒中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容易挥发,如果与白酒同饮,就会带动酒精渗透。这样做往往会导致胃痉挛、急性胃肠炎、十二指肠炎等症,同时对心血管的危害也相当严重。

二不做:一饮而尽。很多人,尤其是在喝啤酒的时候,喜欢一口一杯,或者对瓶吹,这样的方式对身体伤害更大。喝酒宜慢不宜快,饮酒后五分钟乙醇就可进入血液,30分钟-120分钟时,血中乙醇浓度可达到顶峰。饮酒快则血中乙醇浓度升高得也快,很快就会出现醉酒状态。若慢慢饮入,体内可有充分的时间把乙醇分解掉,乙醇的产生量就少,不易喝醉,且损伤肝脏程度也会降低。

三不做:左手烟、右手酒。很多人都会有“左手烟、右手酒”的情况,总觉得喝酒的时候不抽根,会少点什么。但是,喝酒时要避免烟酒碰到一起,因为酒精而扩张的血管又因为吸烟而收缩,会给心脏带来负担,而且溶于酒精的焦油会吸附在消化器官黏膜上,起到双重损害。

酒后“三不宜”

 一不宜:立刻睡觉。酒精是靠肝消化,立刻睡觉,人体的新陈代谢缓慢,对肝不利,容易得酒精肝。

二不宜:立刻洗热水澡。酒后立刻洗澡,血糖得不到及时补充,容易发生头晕、眼花、全身无力等症状,严重时还可能发生低血糖昏迷。并且热水澡还能使人的血管扩张,容易出现脑供血不足情况,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在此时更加大发病的危险性。

三不宜:剧烈运动。如果在喝完酒后剧烈运动,可能会使血液循环加快,导致胃肠道的蠕动受到影响,出现腹部疼痛、恶心呕吐、反酸等不适的症状,严重时还有可能会导致胃肠道破裂,或者是对肝脏造成一定的损伤。

“两情相悦”成为最理想的饮酒状态

“少喝酒,喝好酒,口感好、氛围轻松最重要”,逐步成为饮酒人群共识。调查显示,有51%的消费者选择酒水时,将口感放在首位,有28%的人群认为,酒度的选择是最重要的因素,说明“健康饮酒、适量饮酒”的观念更受重视。另外在选择饮酒场所时,58.18%的消费者选择“氛围轻松”,34.14%的消费者选择消费“高端大气上档次”。

此外,“两情相悦以酒达意”以近50%的选择率成为消费者认为最理想的饮酒状态,首先说明饮酒伴侣情感上的高匹配度是喝酒很重要的因素,和喜欢的人一起喝酒,美美与共,使心情更加愉悦,另外也说明酒是促进情感表达的必需品,以美酒表达快乐,以美酒表达情意是最理想的饮酒状态。“美食美酒,把酒言欢”的欢聚派占到了20%;“浅斟雅酌,自享其乐”的微醺自我派达到了27%,说明自我享受型饮酒状态也越来越受欢迎。

总体而言,《2023中国适量饮酒快乐生活蓝皮书》全方位、多角度地描绘了中国饮酒文化的画卷。通过理性的研究和深入的市场调研,为人们正确看待适量饮酒提供了科学依据,为构建快乐、健康的饮酒文化贡献了力量。


编辑:尤明珂
相关新闻
  • 暂无数据。。。
总排行
月排行

—— 融媒体矩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