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酒业新闻网

华夏酒报官方网站

官方
微信
官方
微博
首页 > 深读 > 特色酒 > 正文
活竹“种”酒只是噱头
来源:北京娱乐信报  2016-09-19 15:32 作者:刘珲 刘杭
松、竹、梅被誉为“岁寒三友”,而梅、兰、竹、菊被又称为“四君子”,这其中都有“竹”的存在。早在中国商代开始,竹子就在生活中被大量使用,很多珍贵的古籍最早都是书写在竹简上面的。而且竹子还象征着人的精神面貌,苏轼就曾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然而,当竹文化碰撞酒文化会产生什么效果呢?近年来,有很多厂商发明了在活竹子里种酒的酿酒法,打造一种纯天然纯生态的酒,着实吸引了不少了消费者,但是这种在活竹子里“种”出来的酒也产生了诸多经不起推敲的疑问。

现象

活竹“种”酒 引关注

“会唿吸的酒”、“有生命力的酒”,近年来,一种包装外形是用竹子盛放的酒开始紧俏起来,在各大电商平台上也都能轻易买到,而且名目是五花八门,记者过节期间通过一些电商平台联系几个商家,大致了解了一下这种竹子酒,原来这种酒是将基酒注入尚未成形的活竹内,让酒液伴随着竹子一起生长,一般一两年后,竹子成形,酒液也吸收了竹子的精华,竹子本身又排出了酒液中的有害物质,只要砍下一节竹节,就可以饮用了。

这种诱人的说法着实符合当下中国人饮酒的风尚,健康、绿色,而且还图个新鲜有趣,但是这也面临着诸多疑问,这种竹子酒真的如商家说的那样吗?很多电商平台上的竹子酒大多几十元,如此廉价似乎与他们复杂的工序不相符。

疑问

竹子很可能被醉死

不少商家打出来的广告都是,“笋竹初长成形,挑选优质幼竹,将经客家传统工艺泡制好的优质高粱原浆酒注入竹腔,酒竹共融,二次发酵,酒与竹长时间一起生长,竹吸收了酒中甲醛和部分酒精,基酒充分吸取竹中养分后酒中含着浓郁竹香,并且喝后不上头,回味无穷”。

酒精其实是不利于幼竹的生长的,甚至很有可能受到影响而停止生长,试想在尚未成形的幼竹里灌入大量白酒,这样的竹子能健康成长吗?而且就算少量灌装,也无法批量生产,因此市面上售卖的竹子酒来源十分可疑,而且灌装的基酒成分也来路不明。

酒精会被活竹代谢

野生的竹子直接“种”入酒液,卫生条件着实不能保证,这其实利用了人们误以为野生的就一定是卫生的误区。而且记者发现,很多竹子酒居然还都是四五十度的高度酒,难道在竹子中种酒不会影响酒精本身的浓度吗?

有专家指出,“竹节腔内的乙醇本身对竹本身是一种代谢废物,竹可通过运输和代谢降低竹腔内的乙醇浓度。因此酒精浓度是一直处于下降状态的。如果真的在竹内储存两三年,那么这些液体即使依然存在,其乙醇浓度的下降到接近于0的水平。”

竹子酒颜色有问题

一些商家的宣传资料是这样说的,“每天早晨基地的工作人员都会在竹林里放音乐,竹子内的酒在音乐中越‘种’越醇,越‘种’越香。种出来的酒,除了颜色微微发黄外,酒香中带着淡淡的竹子青香,酒在竹子里经过长年的生长,增添了多种人体必须的氨基酸、黄酮、维生素等微量元素,具有一定的保健功效。”

给竹子放音乐跟酿酒有什么关系?这实在有些一反常理。而且这种颜色微微发黄的酒液,也让人有些怀疑,既然很多竹子酒的基酒都是高粱酒,而高粱酒本身是蒸馏酒,应该是清澈的,怎么在竹子里存放过后反而浑浊了?实际上,记者发现,很多商家在售卖竹子酒的时候,也注明了酒中加入了一些中草药,实际上,酒液颜色发黄并非是吸收了竹液,而是那些中草药的功劳。

历史

竹子酒源于郫筒酒

虽然如今商家炒作的竹子酒并非像他们宣传的那样,但其实早在古代就有人尝试用竹子酿酒了,而正宗的竹子酒实际是郫筒酒。

郫县其实是今天四川省境内的一个地名,中国古代神话“杜宇化鹃”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这里自古就盛产高粱,用高粱酿造出的酒可以异常香醇。魏晋时期,“竹林七贤”中的山涛来到郫县当县令,山涛不仅才华横溢,在政治上颇有建树,而且是个出了名的酒神,《晋书》中记载,“涛饮酒至八斗方醉。”看来山涛不仅是才高八斗,酒量也是八斗。

曾有野史中记录:“山涛晋初为郫令,常刳竹筒酿酴酒,郫筒之名由是而起。”

传说山涛当了郫县县令后,对这里的竹子产生了浓厚兴趣(毕竟这里可是大熊猫的家乡啊),而且他还用竹筒来酿造酴酒,这酴酒是蜀地的特有的美酒,贾思勰的 《齐民要术》中详细记录的酿造方法:“十二月朝,取流水五斗,渍小麦麴二斤,密泥封。至正月二月冻释,发,漉去滓。但取汁三斗,杀米三斗,炊作饭,调强软,合和;复密封,数十日便熟。”

由此可见,酴酒的酿造并非需要竹筒,山涛只是突发奇想用砍好的竹筒来当做密封器皿,而后人穿凿附会,想出了让酒和活竹一起生长酿造的方法,甚至一些商家在做广告时还要扯上古人做噱头,这个黑锅山涛可不会背。

郫筒酒饮之如梨汁

实际上,郫筒酒自山涛之后是有传承的,唐朝杜甫的诗中就明确提到过这种酒。《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五首》云:“鱼知丙穴由来美,酒忆郫筒不用沽。”据《杜诗详注》卷十三引《成都记》:“以竹筒盛美酒,号为郫筒。”

到了宋朝,时曾任四川置制使的范成大在《吴船录》中也记载,所谓郫筒实际上是提酒的竹筒,就是把大竹子截成二尺以下,留一节为底,在外面刻上花纹,加上盖子,用铁丝做提梁,可见古人大多只是把竹筒当成一种有趣的盛酒器皿,从未在活竹子里“种”酒。

而清代的袁枚在《随园食单》的“酒单”中,重点介绍了当时的十种名酒,四川郫筒酒是作为第三位介绍的。他说:“今海内动行绍兴。然沧酒之清,浔酒之冽,川酒之鲜,岂有绍兴下哉!……郫筒酒清冽彻底,饮之如梨汁、蔗浆,不知其为酒也。”

由此可见,到了清代这种酒依然很盛行,但是之后却杳无音信,不过从古人的记载当中来看,用竹筒盛放的酒确实是清冽芬芳。而今天通过电商渠道购买到的所谓“鲜竹酒”、“竹子酒”等名目,味道大多与普通白酒无异,而且一些购买到这类酒的顾客也反映,味道反而不如普通白酒,而且有一股异味。

编辑:王雅慧
相关新闻
  • 暂无数据。。。
总排行
月排行

—— 融媒体矩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