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酒业新闻网

华夏酒报官方网站

官方
微信
官方
微博
首页 > 深读 > 正文
从“同质内卷”到“合纵连横”,看承德产区的破局之战
来源:《华夏酒报》/中国酒业新闻网  2025-08-11 08:19 作者:刘雪霞

当赤水河畔的酱香热浪翻涌时,两千公里外的燕山腹地,一场关于风土价值与产业雄心的深度觉醒正在上演。

承德,这个曾经的清代皇家避暑胜地,正以“中国白酒·承德特色产区”为战略支点,开启一场从地理标识到品质表达的生态革命。这座被康熙赞为“酿泉无双”的塞外山城,凭借独特的地理气候、优质水源和皇家酿酒文化积淀,正加速构建“北派酿造、皇家酒脉”的产业格局。

翻开承德白酒产业的篇章:78家酒企构筑的产业生态群落,年产白酒10万千升,年销售额70亿元。山庄老酒、板城酒业、九龙醉、琢酒、龙台等品牌形成梯度发展格局,从区域强势品牌到特色小众酒企多层次覆盖市场。依托坝上高粱产区优势、皇家酿酒文化底蕴和生态酿造环境,承德已悄然成为北方最密集的“酒窝子”,并跻身河北省白酒产业核心增长极。

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由承德市酒业协会牵头撰写的《用好承德优势 打造特色产区 把酒业建成强市富民的支柱产业》提案,被选为全市“两会”大会发言,这标志着“中国白酒·承德特色产区”正式列入承德市发展战略。

近日,《华夏酒报》采访团队深入调研山庄集团、板城酒业、九龙醉、琢酒、泓辉、北苹等6家承德酒企,探寻在酒业进入深度调整期的当下,这片“皇家酒脉”如何以生态为基、品质为根、文化为魂,在名酒林立的中国白酒版图中开辟差异化路径。

调研中记者发现,承德产区依托“浓酱双优+皇家生态”的独特定位,在名酒环伺的市场环境中,展现出鲜明的品类特色与文化魅力,呈现出强劲的发展活力与创新动能。但挑战同样显著,在行业集中度持续提升的背景下,承德产区面临从“小而散”到“精而强”的转型命题。

那么,如何将分散的生态优势转化为系统竞争力?如何在头部酒企全国化扩张与区域品牌价值觉醒的双重夹击中,构建“皇家酒脉”的超级IP?这既考验着产区政府在标准体系建设、原产地保护等制度层面的顶层设计能力,更关乎企业能否突破“产地依赖症”,在消费分级时代完成从地理标识到品质信仰的价值跃迁。

三张“王牌”,撑起承德酒业的“皇家酒脉”

站在山庄老酒的制酒车间外,抬眼便是燕山山脉的层峦叠嶂。盛夏的风掠过塞罕坝林海,裹挟着松木与高粱的清香,拂过厂区内的百年发酵池——这是承德酒企沿袭百年的传统,让酒醅在森林微风中自然呼吸。

“承德产区的核心竞争力,藏在‘微生态三原色’里。”承德市酒业协会理事长刘磊斌向记者阐释,“从红山文化时期的陶制酒器,到辽金时代的蒸馏技术革新,再到清代皇家酿酒工坊的工艺集成,五千年的酿酒文明在这里形成了完整的工艺谱系。”

据介绍,承德的酿酒史可追溯至辽金时期,青龙县出土的辽代青铜烧酒锅佐证了其作为中国蒸馏酒发源地之一的地位。但真正让承德酒与众不同的,是这片土地独特的“生态阶地”构造:从海拔1939米的塞罕坝高原,到燕山山脉的巍峨屏障,最终沉降于武烈河谷的浅山盆地,形成天然的三阶酿酒矩阵。这种阶梯式地形创造了差异化的微气候带,塑造了独一无二的“冷窖慢养”生态。

水为酒之骨,水源是承德酒脉的第一张“王牌”。承德作为京津冀水源涵养功能区,辽河、滦河发源地,15处国家4A级矿泉星罗棋布。宽城庙岭的泉水锶含量达13.81mg/L,比普通矿泉水高十倍,山庄老酒的夷狄古井深达280米,板城烧锅则取滦河深层水。这些微酸性弱碱水,成为酒体绵甜爽口的核心密码。

森林是酒之底色,“绿色”是承德酒脉的第二张“王牌”。承德森林覆盖率为60.03%,坝上地区高达87%,塞罕坝林海形成的“天然氧吧”孕育了纯净的酿酒微生物群落。承德小盆地昼夜温差达15℃,让酒体在冷热交替中缔合出“清雅不艳、爽冽不滞”的燕赵风骨。

承德酒脉的第三张“王牌”则是皇家文化。承德地区丰富的清代皇家酒文化遗迹,如避暑山庄的御用酒坊和康乾盛世时期的御酒传统,均为其历史地位提供了实证。康熙皇帝曾赞平泉水“酿泉无双”,钦定为御酒水源;乾隆皇帝与纪晓岚的“金木水火土,板城烧锅酒”千古妙对,更成为承德酒文化的核心符号。泓辉酒业则巧妙借力“木兰秋狝”这一文化IP,将塞外风情与酒文化深度融合,赋予产品“生态+皇家”的双重底蕴。

除此之外,山庄老酒、板城烧锅酒等品牌被列为“中华老字号”,其酿造技艺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彰显了皇家技艺的传承与保护。

“抱团”向前,合力突破双重“挤压”困局

承德酒业在全市经济体系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据统计,目前,承德共有酿酒企业78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2家,利税贡献约10亿元。酒业税收占全市财政收入的10%,GDP占比同样达到10%,成为名副其实的支柱产业。

以龙头企业为例,山庄集团2023年销售额突破30亿元,纳税额占据平泉市税收第一;板城酒业在承德县的税收贡献占比近30%,直接带动就业超千人;九龙醉、琢酒等企业也在丰宁、宽城等县区跻身纳税前三强。此外,酒业还通过种植、包装、物流等上下游产业链,间接带动就业超2万人,成为稳定地方民生的重要力量。

尽管承德酒业在区域经济中贡献显著,但其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首先,内部竞争激烈,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据统计,承德78家酒企中,80%聚焦浓香型白酒,价格带集中在100元-300元,导致同区域恶性竞争。这种结构性失衡存在两大突出问题:一是中小企业因技术储备不足被迫固守本地市场,形成低效竞争;二是区域内部消耗加剧,尽管“承德人均年饮酒量高达20斤”,但市场红利被过度分散的产业布局所稀释。这种同质化竞争不仅制约了企业的利润空间,更阻碍了产业整体竞争力的提升。

其次,全国白酒市场竞争格局的变化,对承德酒业形成双重挤压。一方面,以茅台、汾酒为代表的全国性名酒加速渠道下沉,通过品牌优势和规模效应抢占区域市场;另一方面,省内劲旅衡水老白干、丛台等品牌持续发力,进一步压缩承德酒企的发展空间。

这种“内外夹击”的市场态势,使得承德酒业面临严峻挑战。数据显示,承德白酒60%的销量仍依赖本地市场,全国化进程明显滞后,“环京津不进京津”的困境犹如魔咒。板城酒业总经理张春生坦言:“在名酒下沉和省内竞品双重压力下,如何突破区域限制、提升品牌溢价能力,成为承德酒企必须破解的难题。”

此外,产业链整合不足也制约了承德酒业的发展。相比川黔产区的全链条布局,承德在高粱种植、酒旅融合、科技赋能等方面仍有短板,并且上游原料依赖外购,酒旅融合停留在观光层面,数字化水平较低。

“乱局中更需要定力。”承德市政协副主席、工商联主席董旭明的观点一针见血:“唯有形成合力,以工匠精神做百年老店,承德酒业才能从乱局中突围。”

合纵连横,答好产区“共同体”的未来“答卷”

面对挑战,承德酒业从政策协同、差异化定位、集群发展和数智升级等方面寻求突破。

在中国酒业深度调整与产区竞争格局重构的浪潮中,承德酒业用六年的时间,探索出了一条“合纵连横”的突围之路,完成了从地域性分散发展到系统性产区建设的战略转型——这既是对行业变局的主动回应,更是答好产区未来答卷的核心路径:

2018年,“特色产区”概念的提出,是这份答卷的起笔;2025年初春,在宽城举办的承德市酒业协会三届二次理事(扩大)会议暨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则是答卷上的关键转折。这场被业界称为承德酒业 “遵义时刻” 的盛会,让山庄集团董事长尤文武、板城酒业总经理张春生、九龙醉集团副董事长戚洪明、琢酒集团董事长张雅丽、龙台酒业董事长李杰等63位酒业掌门齐聚一堂,以 “终结单打独斗,共建生态产区” 的史无前例共识,奏响了 “合纵连横” 的最强音。

“在我的直播间,只要有人问承德酒,我一定说‘都很好’!” 率先将AI引入酿造管理的张雅丽,用这句引发了全场的共鸣,这也标志着承德酒业在答好产区未来答卷的征程上,彻底打破了 “各自为战” 的壁垒,驶入 “共生共赢” 的集群化航道。

这种转变绝非一时之兴起,而是对行业发展规律的深刻洞察与主动顺应。当前,产区品牌价值已成为酒企竞争力的核心支撑,而承德酒业长期面临的“区域认知度高,但全国性品牌缺失”的发展瓶颈,亟需通过产区共同体模式破解。“合纵连横” 构建产区共同体,既是破解发展瓶颈的必然选择,更是撬动未来增长的战略支点。

正是循着这一思路,一系列 “联合作战” 的变革举措在承德这片酿酒沃土上加速落地:头部企业的战略布局正在构建产区的价值支柱。山庄集团打造的“皇家窖藏”系列,不仅确立了河北次高端市场标杆,更通过复原清代御窖池群,构建起“历史场景+封藏体验”的4A级酒旅综合体,而其总投资23亿元的中国皇家酒第二酿造基地,也将采用自动化、智能化等先进设计理念,覆盖原酒酿造、数字勾调、智能化罐装及仓储出货环节。

板城酒业则依托老白干并购后的渠道优势,将449亿元品牌价值转化为市场渗透力,其龍印系列45%的营收占比,印证了“文化IP+品质升级”的协同效应。

九龙醉创新的“健康白酒”专利技术,为产区开辟了差异化赛道,同时,积极拥抱新时代的营销模式,通过电商渠道布局,打破“酒香不怕巷子深”的传统思维,推动品牌从本土走向全国。

琢酒集团与天津科技大学共建的“北派酱香研究院”,则代表着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突破,并在曾佐益、陈兴希、彭茵等茅台系大师的指导下,打造“北派酱香”特色,以“品质+特色”,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开辟细分赛道······

若说企业间的 “横向联合” 是答好产区未来答卷的 “骨架”,那么,科技赋能的 “纵向深耕” 则是充盈答卷的 “血肉”。在数字化浪潮的推动下,承德酒业已形成“研究院+智能工厂”的双轮驱动格局。山庄集团5000万元投入的数字化质控系统实现了全流程溯源;泓辉酒业引入的AI智能化设备,使“一屋三窖”工艺达到微米级控制。这些技术创新不仅提升了生产效率,更将传统的经验酿造升级为数据驱动的精准酿造。

北苹酒业开发的苹果蒸馏酒系列,则展现了承德特色农产品资源与酿造工艺的跨界融合潜力。北苹酒业以健康、低度、年轻化为定位,创新研发苹果发酵酒、苹果白兰地等产品,填补了承德果酒市场的空白。

从深层看,“合纵连横” 的终极目标,是构建不可复制的产区核心竞争力,这恰是承德酒业答好未来答卷的底气所在。以 “生态 +文化” 为核心的价值体系,在 “合纵连横” 的催化下释放出独特魅力:板城酒业“龍印秋藏大典”对皇家礼仪的现代表达;山庄集团“上用库”遗址的活态保护,共同构建起“北派浓香”的文化叙事框架;九龙醉则依托“健康白酒”定位,将塞外养生理念与满蒙民俗融入产品设计,以“1243工艺”创新北派浓香风格。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酒仙庙作为全国唯一的酒神文化圣地,承载着承德酿酒的历史底蕴,将皇家风范与民间酿造智慧融为一体,成为承德产区的独特文化象征。

 “承德酒业的破局之战,不仅是产业的突围,更是生态价值与文化自信的觉醒。唯有以‘合纵连横’凝聚合力,以‘皇家酒脉’铸就灵魂,才能让这片塞北沃土的白酒故事,从同质内卷的困局中跃升为产区竞合的时代标杆。”董旭明表示。

面向未来,承德产区建设仍面临三重挑战:如何将本地市场占有率转化为全国性影响力?怎样在“低度化、健康化”行业趋势中建立味觉话语权?能否争取纳入京津冀协同发展产业目录?这些问题的解答,需要构建政府引导、协会统筹、企业主体的协同机制。

正如刘磊斌所言,特色产区的竞争本质是价值体系的竞争。承德必须将“皇家酒脉”基因解码为可感知的品质语言,通过制定生态酿造标准、建立产区认证体系、打造“承德酒”地理标志等举措,实现从地理概念到价值品牌的跃迁。

从红山文化到康乾盛世,从辽金烧锅到智能化车间,承德产区的故事始终围绕着两个词展开:生态与时间。在这里,酒是武烈河的水、燕山的粮、塞罕坝的风,更是“百年老店”的耐心。这场塞北白酒的品质革命,或许正为行业提供中小产区“非对称竞争”的实践样本——不是规模上的正面较量,而是通过生态稀缺性、文化独特性和技术差异性的三重叠加,在细分领域建立不可替代的产业坐标。


编辑:尤明珂
相关新闻
  • 暂无数据。。。
总排行
月排行

—— 融媒体矩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