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酒业新闻网

华夏酒报官方网站

官方
微信
官方
微博
首页 > 深读 > 葡萄酒 > 正文
2015烈酒业:威士忌的盛宴
来源:《华夏酒报》  2016-01-29 15:12 作者:徐菲远

  

  2015年已经划上了句号,现在让我们回过头,细数这一年来烈酒业的跌宕起伏,以期为2016年呈现一个尽量清晰的轮廓。

  威士忌大获成功

  虽然各大烈酒生产商在这一年中都下了不少功夫,但没有哪一类比威士忌更成功了。其中,爱尔兰威士忌的成绩尤为突出。随着爱尔兰各地新建威士忌酒厂的不断涌现,美国的烈酒生产商也嗅到了商机,纷纷出手。

  2015年9月份,布朗—福曼(Brown-Forman)开始在都柏林(Dublin)附近建造其美国以外的首家酒厂;10月份,萨泽拉克(Sazerac Co)借收购Michael Collins品牌再增一个爱尔兰威士忌品牌;12月份,原来在艾雷岛(Islay)经营苏格兰威士酒厂的Mark Reynier出品了其首款爱尔兰威士忌。

  眼下,众多的威士忌酒厂即将问世,其中许多展现了良好的前景。保乐力加(Pernod Ricard)旗下知名爱尔兰威士忌品牌尊美醇(Jameson)也借这一势头,在2015年建成了一座小型手工威士忌酒厂,与其他手工威士忌生产商一样紧跟精酿潮流。

  2015年对于美国威士忌生产商来说也是一个丰收年,肯塔基蒸馏酒生产商协会(Kentucky Distillers Association)称,随着全球市场对波本(Bourbon)威士忌需求的不断上升,该州波本威士忌仓库的酒桶数量达到了40年以来的最高值。

  3月份,百加得(Bacardi)集团借收购路易斯维尔市(Louisville)的Angel's Share Brands进入波本威士忌领域,后者拥有超高端品牌Angel's Envy。5月份,布朗—福曼宣布对Old Forester Distillery进行投资扩建,将该酒厂产能翻一番。不过,由于附近发生火灾,这一计划暂被延迟。

  加味威士忌推动了布朗—福曼等生产商的销量,包括旗舰品牌杰克·丹尼(Jack Daniel')的Tennessee Fire和Tennessee Honey等系列;而金宾三得利则以一款苹果味的金宾(Jim Beam)进入这一领域。一些人称,威士忌行业的这一加味的做法是在效仿伏特加。

  其它烈酒品种似乎也在做类似的尝试——2015年,干邑出现了添加蜂蜜的甜型酒款。龙舌兰也受益于美国威士忌的复兴,帝亚吉欧显然敏锐地发现了这一势头,于2015年3月为旗下墨西哥业务及唐胡里奥(Don Julio)龙舌兰投入了4亿美元。

  再回到威士忌行业来看,苏格兰威士忌仍然占据主导地位,但其他地区的威士忌正在稳步上升。随着日本老年份威士忌的供应趋紧,没有标示年份的NAS(Non-Age Statement )威士忌开始出现。有趣的是,爱尔兰威士忌和苏格兰威士忌都没有把注意力放在年份标识上,也许这将成为它们在2016年的最大优势?

  “手工”潮流遭质疑

  不出所料,2015年一些生产商围绕“手工”大做文章。但是,这一举措是否还拥有以往的吸引力?事实上,一些怀疑和嘲讽的声音悄然出现,经过了几年的尝试,“手工”这一概念仍然并未站稳脚跟。

  在2015年涌现了大量所谓的“手工品牌”,我们不禁要思考:如果这一队伍不断壮大,会发生什么?品酒大师Ian Buxton发出这样的质疑:什么时候能够结束手工时代,开启大众时代?连知名美国伏特加品牌Tito's都感受到了“手工”标签受到质疑的压力。分析师们认为,消费者已经开始厌倦了这类“营销术语”。

  虽然荷兰合作银行(Rabobank)认为,这一年烈酒业“手工热”的威胁被过分夸大,这一现象却促使烈酒巨头们开始了新一轮的创新。William Grant & Son的营销总监Simon Hunt在2015年10月就曾说过,那些手工烈酒生产商“将看到我们有多么超前”。从帝亚吉欧刚刚建立的Distill Ventures到保乐力加的“我们的伏特加(Our Vodka)”概念不难看出,这一股手工潮流仍在继续发展。不过,对于一些生产商而言,买入已经存在的手工烈酒企业是更为理想的选择,比如百加得收购的年产量达6000箱的Banks朗姆酒。

  要说我们在2015年学到了什么,那就是:手工并不完全是好事,而规模大也不见得是坏事。

  并购多发

  2015年,烈酒生产商所有权的变化依然频繁,虽然其规模远远无法与啤酒业相比。

  帝亚吉欧最终决定削减旗下无利可图的业务,首先在7月份将Gleneagles酒店和苏格兰的高尔夫度假区挂牌出售,然后在10月份出售了其多半葡萄酒业务。

  一个月后,又将其在阿根廷的葡萄酒业务进行转让。此外,还于2015年12月份从与喜力在南非和纳米比亚的合资企业中撤出,获利25亿兰特(合1.72亿美元)。在这一年中,该集团成功地削减了非核心业务,已经非常接近于一个纯粹的烈酒生产商。

  在欧洲,对于Marie Brizard葡萄酒与烈酒公司(前身为Belvedere)来说,2015年则是尝试性与过渡性的一年。法国酒饮巨头Castel获取了其部分股份,此外,其长期股东La Martiniquaise Bardinet也表现出了更多的兴趣。目前,该公司已经表现出了积极的迹象:将2016~2018年的销售额增长目标提高至8% ~13%。

  在相邻的荷兰,与帝亚吉欧共同拥有Ketel One伏特加的Nolet家族,在Lucas Bols葡萄酒与烈酒公司年初发起IPO之后,成为该公司最大的股东。

  在美国,Mast Jagermeister收购Sidney Frank Importing是一大新闻。据称,此举是该公司控制主要市场分销渠道的新举措。

  展望2016年,布朗—福曼旗下的Southern Comfort被认为是最可能易手的烈酒品牌之一。不过,随着一项新的推广活动的展开,我们不得不猜测该品牌有望重现生机。

  此外,菲律宾白兰地生产商Emperador扩张的脚步依旧强劲。该集团于2014年收购了Whyte&Mackay,2015年5月宣布对Louis Royer干邑展开收购,但最终于7月份输给了法国企业Terroirs Distillers。Emperador随后又于晚些时候开始瞄准金宾三得利的白兰地与雪莉酒业务,预计2016年会有大的动作完成。

  瞄准“新千年一代”

  2015年,我们听到几乎每家烈酒生产商都不止一次地提到了“新千年一代(Millennial,指的是生于1981~2000的群体)”。

  保乐力加首席执行官Alex Ricard近日就曾说过,“新千年一代”是烈酒的未来。而人头马君度(Remy Cointreau)在干邑推广中,也将“新千年一代”称为“决定性的一代”。此外,帝亚吉欧也视“新千年一代”为斯米诺(Smirnoff)伏特加的未来;尊尼获加(Johnnie Walker)威士忌新发起的“愉悦(Joy)”主题推广活动也瞄准了这一群体。10月份,百加得的推广活动也以“回归新千年一代消费”为主题。毫无疑问,这一趋势会在2016年持续。

  跳出中国

  2015年,烈酒业似乎最终接受了中国礼品馈赠这一传统的终结。中国烈酒市场在2012年之前的巅峰盛况已经不复存在,烈酒生产商开始寻找新的方向。不过,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市场变得不再重要,正如人头马CEO Eric Vallat所说:“中国的3000万适饮人群正在不断进入市场。”

  无论如何,对于干邑生产商而言,情况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糕:第三季度,酩悦轩尼诗报称“对中国的出货量出现强劲回升”。

  与此同时,跨太平洋战略战略经济伙伴协议(Trans-Pacific Parnership)将推动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越南等市场的发展。2015年10月份,帝亚吉欧在东南亚地区建造新厂,以增加产品布局,“更好地与当地啤酒和烈酒竞争”。

  健康诉求

  正如我们所希望看到的,烈酒业正在努力体现“健康”的诉求。

  2015年3月,帝亚吉欧率先在酒标上标示营养成分,这项举措完全是该集团自发实行的,表明其对于酒精饮料负责任的态度。随后在4月,欧洲议会议员(MEPs)呼吁欧盟委员会(European Commission)在2016年全面推行在酒标上标注热量和其他营养成分信息。可以预见,在2016年,烈酒在瓶身上标注热量等信息将成为常态。

编辑:施红
相关新闻
  • 暂无数据。。。
总排行
月排行

—— 融媒体矩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