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有自己的特色和周期,但在经济全球化中,价格的涨跌则和国际市场密切相关,2月份国际市场价格一直下跌,因此总体价格回落也在人们的意料之中。”中国银行全球金融市场部高级分析师谭雅玲表示,春节因素也是2月份数据出现大幅下跌的原因。而出口的下跌反映出外部需求在进一步下跌。
对外经贸大学金融学院副院长丁志杰认为,食品价格下降不多,物价下滑主要还是由于国外大宗产品价格下降引起的,因此不意味着由于物价下降,中国经济就处于紧缩状态。国家统计局相关人士也明确表示:“还不能就此判定出现了通货紧缩。”对于海关公布的“严峻”出口数字,商务部有关负责人表示:“由于世界经济继续下行,不确定因素很多,所以在可以预见到的几个月内,外贸形势依然十分严峻。”有专家分析指出,加工贸易下降将比一般贸易快,沿海地区下降肯定比内地快,机电产品出口下降也会比日用工业品快。
显然,CPI、PPI和出口、外贸顺差数据下滑是市场意料之中的事,但今年全年政府所给定的物价目标是增长4%,就当前情况来看,除了货币充盈可能推升物价外,价格改革一旦启动,对物价必将产生正面拉动。同时,在国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作用下,市场货币供应量充裕,贷款大量增加,明显不必担心通货不足问题。而国家相继出台的促进外贸政策,相信也会对出口起到一定的稳定作用。
令人欣慰的是,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货币政策转向适度宽松后,货币供应量和信贷高速攀升。2月份固定资产投资和货币信贷数据依然维持在高位。M2增速今年1月份为18.8%,2月份已增至20.48%;新增贷款1月份更创下单月最高值1.62万亿元,2月份该数据仍然超过1万亿元,市场流动性十分充足。
中国人民大学金融研究所副所长赵锡军认为:"就整体经济而言,2月份贷款持续增长无疑是一个良好信号。这意味着去年下半年政府开始执行的相对宽松货币政策效果持续显现。"接受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普遍反映,我国去年底推出的4万亿元经济拉动计划,以及前一阶段公布的十大产业振兴政策,都将对未来经济恢复产生巨大作用。2月份固定资产投资的超预期增长,以及GDP"保8"增长目标的实现,让我们不难看到,随着重大工程项目逐步开工,银行信贷投放将获得有力支撑,央行的"货币信贷合理平稳增长"是有根据的。何况我国市场空间广阔,增长潜力较大,经济发展的长期趋势没有改变,经济发展的优势没有改变,如果宏观调控政策逐步发挥效应,国民经济可望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