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BBC网3月5日撰文称,不出意料,温家宝在今年3月政府工作报告中重申经济增长“保八”目标。中国每年一度的两会总要提出经济增长目标。从2005年开始,8%就成为官方预定目标。与往年中国经济“一不小心”就远远突破既定目标不同,2009年经济增长能达到8%将可谓奇迹。
“保八”目标要传递的是信心。金融危机后,温家宝总理多次说到“信心比黄金和货币更重要”。看不见摸不着的信心确实能带来财富,影响最明显的莫过于中国股市。以前谈论的“消息股”如今变成“信心股”。世界银行预测今年中国经济增长率为7.5%,为19年来最低。瑞士银行预测中国GDP增速为7%,高盛投资银行预测为6%,均低于中国政府的目标。瑞银首席经济学家王涛表示:“强调8%的目标是政府为了显示营造好的增长氛围和提振信心的决心”。
其实,中国能否达到8%的增长目标并不重要,正像以前定下8%的目标而一再“超标”一样。关键是:中国如何走出金融危机低谷。短期内通过刺激内需带动消费恐难见效。但中长期来看,中国的形势则处于有利局面。在西方银行信贷几乎陷于停滞状态,中国的银行则大把投放信贷。最新数据显示,1月份,中国的银行放贷1.62万亿元,创历史纪录,占2008年全年新增贷款的1/3强。因此,即便百姓不花钱,中国政府也会要求银行贷款促进消费,这是自由经济的西方国家难以做到的。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近日发布数文章来源中国酒业新闻网据显示,2月份中国制造业新的订单数比上月上升5.4个百分点。据此,有人判断中国经济开始“回暖”。
路透社报道说,尽管中国有2000万农民工失业,东南沿海城市的很多工厂关门,但等到圣诞节期间,订单仍会飞向中国。促进中国和西方贸易的环球资源公司的调查显示,虽然中国作为廉价劳动力的大工厂时代一去不复返,但还有47%的商家表示今年会继续从中国购买商品。中国消费者而言,四万亿元经济刺激政策短期内或许难以凑效,但长远看,随着中国中产阶级的崛起以及新一代年轻消费群体的壮大,他们将成为刺激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 (首发子站:驻欧盟使团经商参处子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