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阳河借壳通葡股份(600365.SH)的消息,一度成为市场热点,此前接连三个涨停的气势令众多看客眼馋。不过,最近一周以来,记者多方打听,尽管浏阳河公司方面默认借壳意向,但市场人士认为借壳的前景非常“不确定”。
浏阳河高管:公告上说啥就是啥
“传闻”兑现为利好的过程简直像是一场梦。3月2日和3日,通葡股份逆市连拉两个涨停。3日晚间,公司发布股份异动公告称:控股股东新华联控股有限公司及第二大股东通化东宝(600867.SH)正在与湖南浏阳河酒业有限公司商讨转让所持本公司股权事项,“公司存在控股股东发生变化的可能性”。
4日,通葡股份再次以涨停报收。
浏阳河酒业是湖南中商集团旗下的知名白酒运营企业,自2003年以来,浏阳河酒业一直在努力向资本市场进发。2007年上半年,中商集团董事长彭潮曾在不同场合公开透露,浏阳河将以IPO方式赴美上市。
但是,最近对于浏阳河上市的舆论基调出现了新的动向。2008年底,浏阳河酒业总经理李为章向媒体表示:“不论是私募,还是IPO,或者借壳上市,你们将会在资本市场看到‘浏阳河’的名字。”
针对浏阳河借壳的意向,记者联系了浏阳河酒业的总经理李为章和副总经理陈小川。李为章在电话中说:“这个事情……我也不知道,发了公告就算是有吧,公告怎么说就是什么吧。”而陈小川则向记者表示:“的确是有这个事情……跟他们两家都有接触,但我没有直接负责,一切以公告为准。”
业内人士:浏阳河有那么多钱?
目前,新华联和通化东宝共计持有通葡股份4365.38万股(占总股本的31.18%),市值接近2.8亿元。这意味着,浏阳河要取得相对控股权,代价在2.5亿元以上。但一些市场人士对浏阳河的资金能力表示怀疑。
2006年,浏阳河酒业曾与浏阳市政府签约,宣布投资8亿-10亿元打造1500亩的国家级大型白酒生产基地,计划2008年建成。但截至目前,1500亩的白酒基地仍然是一片荒地。浏阳河方面表示,这是环境评估直到2008年9月才通过。但熟悉浏阳河的人士指出,资金才是这个项目的最大难题。
浏阳河酒业资金面是否宽裕,业内人士也仅仅是质疑。此前媒体公开报道的两起官司都涉及资金。2008年12月,福特宝公司起诉称,浏阳河尚欠1353万元现金赞助费及价值228.14万元的实物赞助没有给付;同年11月,北京市某公交广告公司则诉称浏阳河拖欠85万元广告费。
2006年,浏阳河酒业凭借超女营销一度“唱响”全国,但此后见诸媒体的广告日渐稀少。省内某知名广告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已经多年没跟浏阳河发生业务往来了,原因是“他们做广告,大都是拿酒来抵付,不肯掏现金,媒体又不接受。”
浏阳河酒业从未公开披露过当期的销售收入等财务数据。而上述广告界人士认为,浏阳河酒业最近几年的市场表现其实在滑坡。
另长沙讯 通葡股份连续三个交易日的涨停,俨然成为市场的明星。不过,研究员大都不看好这次重组。
上海证券分析师郭昌盛表示,鉴于通葡股份的股权转让还处于前期商讨阶段,重组事宜仍存在很大不确定性,无法评判股票的投资价值。
中信建投长沙营业部的总经理刘亚辉同样对“借壳”概念心存疑虑:“这次股权转让成功的可能性有多大?即使浏阳河借壳成功,注入的白酒资产价值几何?通葡股份的业绩也很差,难兄难弟绑在一起就能脱贫?”
对于市场喜欢炒作概念的“老毛病”再三发作,刘亚辉称,游资向来就是一有风吹草动,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拉几个涨停再说;至于散户,“跟风追涨,后果自负”。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