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009年,我国又就《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制定工作公开征求意见,内容涉及教育热点、焦点、难点问题。这项问计于民的行动,引发了国人关注教育改革的空前热情。截至2月底第一轮征求意见结束,社会各界人士通过各种渠道发表意见、建议超过200万条。
是否取消文理分科,中小学教师队伍特别是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如何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农村教育发展和农民工子女教育等诸多问题都成为社会各界关注、争论的焦点。
在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在700多万大学生面临严峻就业压力的现状之下,教育改革不再是一个独立事件,人们愈发认真地审视当前教育制度的得失,更加急切地希望能够通过改革来解决当前存在的一些问题。
“两会”期间,来自各地的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带着新的思考参加全国“两会”,或提交议案、提案,或畅谈意见和建议,表达着对教育改革发展的关切与希望。
人人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因素。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今年要研究制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对2020年前我国教育改革发展作出全面部署。报告从重点抓好五个方面部署今年教育工作,突出体现了教育优先原则。落实好城乡免费义务教育政策、提高农村义务教育公用经费标准等一系列措施,回应人民关切,让人看到未来。
朱永新
全国人大代表、民进中央副主席:
教育改革应当公平优先
当前教育改革应当公平优先,兼顾效率,以教育的公平为主导。首先要在受教育过程中体现公平,要让所有的人得到相同的教育机会,所有人受教育的权利得到保障。为此应当遵循四个原则:优先考虑中西部教育;优先考虑农村教育;优先考虑薄弱环节的教育;优先考虑困难群体。其次要保证结果公平,让所有人得到发展机会,这要求劳动、就业和分配制度相配套,有良好的就业导向。同时还要解决好政府缺位和政府越位两个问题。学前教育中就存在政府缺位的情况。目前,学前教育是独立教育阶段中唯一一个没有专门法律的教育阶段,应当强化学前教育的政府职能,加大政府的投入。另外,还要防止政府管得太多的情况,现在教育有行政化趋向,比如大学审批,大学教育评估等,都是必要的,但过多的审批评估,在某种意义上反而限制了大学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