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的贷款增速给出了一些市场信号,一是中国经济有可能在2009年出现“V型”反转,信贷资金的不断注入、积极财税政策的落实到位以及各种产业振兴计划均将在年内产生良好效果;二是目前市场利率已处于低位,继续大幅降息的必要性在不断削弱;三是考虑到存款增幅,尤其是居民储蓄增速也在不断上升,并且呈定期化的趋势,因此货币市场收益率不应再大幅走低,这就要求财政能够为市场注入中短期浮息债券,避免持续大规模发行中长期固定利率国债。”北京师范大学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钟伟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1月份金融数据中,人民币贷款增长21.33%,其增幅之高引起了各方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
摩根士丹利首席经济学家王庆告诉记者,中国银行业贷款增速在2008年最后两个月里就已开始大幅反弹,12月单月同比贷款增幅达到近19%。他说,在近几个月经济方面接连不断的传来坏消息之后,银行信贷的急速增长可能是经济数据方面最突出的亮点了。但我们更应关注信贷增长在哪些方面,信贷增长是否有可持续性,它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如何。
众所周知,今年我国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就是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去年底召开的经济工作会议早已明确,要发挥货币政策反周期调节和保障流动性供给的重要作用,促进货币信贷供应总量合理增长,坚持区别对待、有保有压。此后,国务院办公厅在《关于当前金融促进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又强调,“落实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促进货币信贷稳定增长”、“加强和改进信贷服务,满足合理资金需求”,并指出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创造适度宽松的货币信贷环境,争取2009年广义货币供应量增长17%左右。
我们看到,为了应对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复杂变化,央行全力执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促进货币信贷合理平稳增长。对此,央行采取一系列灵活、有效的政策措施并适时把握、调整货币政策的方向、重点和力度,不断增强调控的预见性、针对性和实效性。总体来看,货币信贷合理增长,金融体系平稳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