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年末,政府确定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两者对A股市场形成有力支撑,提振了市场信心。
《第一财经日报》基金投研高管调查显示,多数人认为2009年货币政策仍将维持宽松,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仍有下调空间;同时,随着各项经济刺激方案陆续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已经开始显现出效果,但经济能否持续回升,则可能要到今年下半年才能看清楚。
“双率”仍有下调空间
调查显示,超过80%的受访人士认为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在年内仍有下调可能,争议在于“双率”下调的幅度和时间。
南方基金固定收益部总监李海鹏表示:“我们做的测算是从2月份中国进入通缩,到6月份,CPI会达到负的0.2%。今年上半年可能会进行集中降息,但是定存利率不会降到1%以下,换句话说,中国不会进入零利率时代。”但他同时指出,如果经济起来,央行会择时把利率提高。
信达澳银投资总监王战强持同样观点。他认为,上半年CPI可能继续下行,实质利率升高,因此仍有可能降息27~54个基点,降息的空间有限。
但下半年CPI回升的可能性大,继续降息基本不可能。目前的准备金率仍处于较高的水平,可能会下降2个百分点。鹏华基金研究总监冀洪涛则认为,目前的货币政策已经相当宽松,继续降息必然需要更大的理由。相较而言,存款准备金率的下调可能性更大,仍有1~2个百分点的调整空间。
2008年11月以来银行体系信贷投放速度远超预期,11月和12月的信贷增长量出乎意料。部分人士认为由于目前贷款增长迅猛,短期降息的可能性不大。
经济持续回升依赖财政政策
在本次调查中,有54%的受访人认为,积极的财政政策从现在开始已经发挥出实际效果,而另有38%的受访人则认为要到今年下半年才能看到刺激方案的实际作用。
王战强认为,积极的财政政策已经发挥了效果,激发了一定的需求。而冀洪涛则表示,目前大家看到的实体经济出现的反弹,应该说是基本面和政策面合力的结果。经济运行自身规律决定了实体经济存在反弹的需求,政策只是促成了这种反弹。
李海鹏表示,4万亿元投资方案对经济的刺激效果和持续性有一定的局限。由于财政的刺激政策,中国经济有可能在今年下半年会开始复苏,但是进入明年,随着财政刺激政策的逐渐减弱、投资效益的下降,中国经济可能会再次触底。换句话说,中国经济想要真正走出低谷、长期健康发展,必须要靠需求来刺激。招商基金研究部陈玉辉也对财政政策的持续性表示了担忧,他认为,财政政策的效果可能会在年末趋于衰减,并在2010年面临增量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