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酒业新闻网

华夏酒报官方网站

官方
微信
官方
微博
首页 > 深读 > 啤酒 > 正文
青岛啤酒:“绿”动生活 畅饮快乐
来源:  2015-12-21 06:03 作者:

  
  杨巧华,青岛啤酒生产管理总部的一名环保专员。6月5日,《华夏酒报》记者见到她的时候,她刚刚从青啤日照工厂环保查核归来。“我们要定期到下属的50多家工厂进行环保查核、重点项目支持和专家帮扶,以及专题培训。我们之所以这样做,就是为了保证青啤下属的每一家工厂是可持续发展的低碳环保工厂”。杨巧华的回答朴实无华。


  数据显示,2010年,青啤公司共投资5000余万元,对污水处理、锅炉脱硫除尘治理、异味处理、噪声治理等环保项目进行新建或改造。做中国啤酒行业最领先的低碳环保企业,是青岛啤酒给自己设定的目标。为了达成这一目标,青岛啤酒在低碳环保方面的投入可谓不惜重金。


  “那么,这些投入的产出你们怎么计算?”当《华夏酒报》记者抛出如此问题时,杨巧华回答道:“联合国环境署确定2011年6.5世界环境日主题是‘森林:大自然为您效劳’,旨在强调森林的生态价值,提高人们森林保护意识。而2010年青啤回收的二氧化碳达到了8.7万吨,相当于种植了30年树龄的冷杉树78万棵每年所吸收的二氧化碳量。2010年较2009年减少二氧化硫排放377吨,减排效果相当于种植了35公顷柳树。这就是青啤正在践行的绿色责任。”


  相信理性的数字最能说明问题。当然,躬行低碳环保所带给青啤和社会的,绝不仅仅是这些。


  
  创新环保做法  污水处理“零费用”

回收的硅藻土制砖搭建的环保墙上,集中展示了青 岛啤酒变废为宝的各种产品


  近年来,青啤在低碳方面的作为,并非“为低文章来源中国酒业新闻网而低”,而是要打一场低碳的持久战。


  从青啤日照工厂查核归来的杨巧华欣喜地告诉《华夏酒报》记者:“2011年日照公司在污水处理上有了新亮点和新突破,已经达到了污水的‘零费用’处理,这是我们公司在环保上的创新做法。”


  《华夏酒报》记者了解到,作为2009年搬迁新建工厂,2010年达产的日照工厂的能耗指标,现在已经达到了世界啤酒业最先进水平。据统计,2010年日照公司能耗指标低于公司平均水平32%。


  对于污水处理的“零费用”,青岛啤酒(日照)有限公司总经理顾天堂给记者详细解释道:“我们选用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UASB),将该厌氧反应产生的沼气经脱水脱硫处理后用于沼气锅炉燃烧利用,产生蒸汽;污水处理水被用做城市景观用水;处理后污泥被制成花肥……全部实现变废为宝。”


  “在沼气锅炉运行良好的情况下,预计2011年沼气锅炉经济效益大于污水运行产生的费用,实现污水运行‘零费用’”。顾天堂表示,“也就是说我们做环保,不光有投入,也已经有产出”。截止2011年4月,青啤公司下属50多家工厂已实现了12家二氧化碳的“零采购”。目前,通过最佳实践交流,青岛啤酒的低碳环保创新做法纵向上从一家向多家工厂推广应用,横向上将好办法广泛地推介给社会其他工业企业,实现了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双赢。


  杨巧华告诉记者:“经过监测,青岛啤酒厂的污水处理水二十多个指标全部符合绿化用水标准。除满足工厂自身绿化用水外,我们的污水处理水还用于市北区园林绿化公司,浇灌市北区190万平方米的花草树木,回馈社区居民。”为此,青岛市北区环保局局长李汝奇感慨地说:如果企业都像青啤这样重视环保,具有社会责任感,我们的环保工作何愁做不好呢?


  诸如此类的环保实例,在青岛啤酒不胜枚举,而不断创新的环保做法,正在青啤成为一种潮流和时尚。比如青啤二厂经过处理后的废水能够实现“水复其清,鱼生于水”的效果,每天6000-7000吨的景观用水从这里源源不断地输入到张村河,青啤二厂也由此成为行业内首家“景观用水”达标排放的企业。而青啤南宁工厂因地制宜采用“人工湿地”处理污水的创新做法,也被当地环保部门树为典范。


  这就是青岛啤酒公司所要追求的绿色责任方向。在过去的8年中,青岛啤酒这家始建于1903年的百年老店,年销售额从2002年的69亿元增长到2010年的196.1亿元,品牌价值从2002年的75.83亿元增长到2010年的426.18亿元,在中国拥有50多家啤酒工厂,遍布于19个省市自治区高居中国啤酒行业首位,是世界第六大啤酒厂商,并且跻身世界品牌500强。


  近年来,青岛啤酒将目光转向绿色和低碳环保。其认为:企业做大不是资本的放大,而是责任的做大,能力的做强,境界的做高。在过去的数年间,青岛啤酒反复强调的是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型,用科技创新的力量让传统的产业更加符合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道路,隐含着一种绿色转型。


  
  践行环保问责  各级负责人的“必修课”

三杯水见证青岛啤酒景观用水质量


  尽管这并非是一个简单的过程。


  在青啤人看来,低碳环保不是一句口号或标榜,更不是企业一时之策,而是青啤未来持续发展、关系到企业竞争力的重大战略之一。因此,对于低碳环保,一是要从企业层面进行战略的规划设计,二是要从实践的层面进行战术的规范运行。青岛啤酒在战略上将环保列为青岛啤酒的第四核心竞争力,从方法、制度、指标等多方面推动企业环保体系建设,最终形成了特有的“土壤”,并建立了层层负责的环保执行机制。


  对此,青岛啤酒生产管理总部部长卢绪军告诉《华夏酒报》记者:“我们把工厂总经理列为环保的第一责任人,各级组织的负责人同时是环保负责人,把环保工作作为一种否决项,用一些标准和数据去考核。”这是一个硬性指标。


  对于该政策的严厉性,顾天堂对此深有感触,在环保措施没出台之前,他只要担负两大责任:第一是质量保证中心,第二是成本控制中心。


  而现在,他的头上多了一条是“高压线”,因为根据公司的新规定,他负责的生产工厂,在保证品质的基础上,还要通过环境保护、节能减排、资源投入的效率来降低成本,把垃圾换资源等一系列指标,而后者直接决定他的职业前途。


  有了这条“高压线”后,企业各个层面,包括高层、中层、员工层面的目标和标准的倒退机制便应运而生。“当然,如何让自己的员工理解环保的重要性?这是个大问题。”卢绪军表示。“青啤公司的做法是,通过自行设计开发《青岛啤酒环保手册》等形式,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将节能减排新举措、循环经济理念和资源有限、循环无限的循环经济模式的重要性等传播到50多家子公司,进行“全民动员”人手一册,普及广大员工的环保意识、知识和基本做法。”


  “青岛啤酒把判断企业是否高耗能、是否环保作为重要项,靠内部的文化熏陶、靠宣传引导,靠组织激励,从而去培养一种主动的、自觉的环保行为。”卢绪军如是说。比如潘志磊是青岛啤酒二厂包装部的一名普通员工,他提出的优化包装箱打印字体的建议,缩小字体,减少了油墨的使用,从而更加环保,仅此一项每年为企业节约20万元。类似的例子在青岛啤酒不胜枚举,“宣宏煤炭喷淋法”、“蔡守荣通道改造法”、“若明叉车”……员工关注环保、关注节能减排在企业内部已经蔚然成风,而正是这股力量推动着青岛啤酒循环经济链条的发展。


  此外,青岛啤酒在行业内首家启动了“温室气体盘查项目”,并启动了出口英国330ml啤酒产品“碳足迹”计算项目。结合这些项目,青啤公司的“碳官”培养工程也已启动,目前已有10人具备独立完成温室气体排查和碳足迹计算项目的能力。


  不论是以自身的实践推动中国企业新商业模式的构建,制度层面的问责机制,还是从啤酒高效低耗酿造工艺的研发到环保节能减排的新工艺,都已经让青岛啤酒尝到了“甜头”。数据表明,2010年青啤公司废弃物综合利用率100%,综合利用价值达1.58亿元,比2009年1.3亿元提高了21.5%。在青岛啤酒的“低碳”账本上,已经有了实实在在的收益和回报,树立了行业低碳典范,具有模板和样本的意义。


  转载此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 中国酒业新闻网。
编辑:施红
相关新闻
  • 暂无数据。。。
总排行
月排行

—— 融媒体矩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