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酒业新闻网

华夏酒报官方网站

官方
微信
官方
微博
首页 > 市场 > 啤酒 > 正文
青岛啤酒:企业唯一入选全球十大稳定增长的中国企业(1)
来源:  2015-12-21 06:36 作者:

  基业长青是每个企业的终极追求,但是在市场经济瞬息万变的今天,谁能够笑到最后,稳定增长无疑是迈向成功的第一步,近期全球著名商业杂志《哈佛商业评论》杂志发表的研究报告,评出全球十大稳定增长企业,青岛啤酒成为唯一来自中国的上榜企业,同时也是榜单中历史最悠久的企业。

  其余入榜企业还包括雅虎日本和美国大气能源公司,报告作者、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教授里塔·甘瑟·麦克格莱斯(Rita Gunther McGrath)说,研究人员在全球选择了2347家市场资本总额在10亿美元以上的上市企业作为调查样本,其中只有10家每年都能实现净收入增长至少5%。在这10家企业中,又只有5家在这一期间每年实现收入和净收入双增长。

  聚焦这些“例外公司”中唯一的中国企业青岛啤酒,我们就会发现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出的气质和特点,值得更多的中国公司去学习参考。毕竟这家109岁的公司,见证了更多的潮起潮落,至今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仍能够意气风发,这是对稳定增长的最好诠释。

  过去的10年间,青岛啤酒这家中国公司的啤酒销量由2000年的184万千升增加到2010年的635万千升,同比增长245%;销售收入由37.6亿元增加到196.1亿元,同比增长421%;净利润从1.6亿元增长到15.2亿元,同比增长850%;品牌价值从67.1亿元增加到目前的502.5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49%,持续呈现利润增幅高于销售收入、销售收入增幅高于销量的良好发展态势。

  而报告显示,这些“例外的公司”(稳步增长的公司)并不符合传统观念中企业增长所具备的一些条件。研究结果说明衡量企业发展的传统标准存在一些认识上的“误区”。

  当我们把报告总结的普遍经验与青岛啤酒百年的管理实践比照,我们便能发现这家百年的中国公司,在全球化背景下进行的管理探索的弥足珍贵,而这种不断的创新的勇气和魄力,才使得青岛啤酒至今能够保持活力。

  专注的气质

  报告解读:一个公司的增长率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它所在行业的增长。这个观点似乎立不住脚。入围的这些“例外的公司”分布在很多不同的行业中,包括制药业、啤酒制造业、建筑业和银行业,而它们都是所在行业中的佼佼者。此外,它们大多都在竞争激烈的行业中,并且没有受到专利或商业秘密方面的保护。

  青啤经验:企业刚刚破土萌芽的时候,一看市场环境这么好,机会这么多,心里总想着种什么就能得什么。比如刚种了葡萄树,又想着再种一棵苹果树吧。什么都去种,这就是多元化。虽然你自己感觉积累了大量资金,但是对比整个社会的财富来讲,就像大海中的一滴水。如果再把这一杯水分散了,去浇几棵树,几棵树都得死亡。所以,做企业,就要把所有资源和精力投入到主营业务,而不是分散资源。

  中国作为最具市场潜力的啤酒市场之一,虽然连续多年的产量居世界第一,国外啤酒巨头纷纷在这几年内加快进军中国市场的步伐,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既有机会,更是深藏危机。

  在啤酒行业属于传统行业,进入技术门槛相对较低,但就在这个成熟的传统行业中,青岛啤酒显示了“专注的商业气质”,这种专注的商业气质从109年前青啤诞生一直延续影响至今,已经成为青啤百年发展的重要DNA。

  有句话在青啤经常被提起——“不求一英寸宽,但求一英里深”,形象的表达了青啤人专注的商业气质和追求。在过去总有一种思想,要做更大范围的市场,做更多的品牌,做更长的产品线,往往被看成进取心和雄才大略的表现,而时间给了这些表象无可辩驳的否定。

  正是基于这种判断,青啤公司董事长金志国将百年青啤的专注气质和智慧提升到了更高的境界,在发展上,专注于啤酒主业,不进入全球的前三名就不考虑其他的事情;在市场上,在一英寸的市场宽度上做一英里深度来精益求精的满足客户需求。

  精耕细作优于广种薄收,单点突破胜过全面覆盖,这就是青啤董事长金志国始终强调的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选择智慧和定力智慧”。定力智慧是在实现愿景的过程中专心、专业、专注的一种能力。企业的定力智慧很重要的一个层面是经营理念的专业化。把专业化能力历练成专注的商业气质是专业化的最高境界,因为这种融到“骨子里”的气质会推动企业在专业化道路上心无旁骛、孜孜以求,所能达到的专业化高度也必然是鲜有企及。

  警惕“规模陷阱”

  报告解读:很多人认为一个公司越大就越难保持增长,这点也立不住脚。在调查的所有公司中,这些“例外的公司”并不算是小规模的,市值都在10亿美元以上不等级别。数据显示,企业规模和保持稳定增长的难度并不一定成正比。在入榜企业中,有雇员仅4000多人的IT公司,有青岛啤酒这样员工人近4万的制造企业,也有从员工数量近14万人的西班牙建筑公司ACS这些大规模跨国公司。

  另一方面,人们往往把企业的发展等同于规模的扩大,多数公司的管理层费尽心思扩大市场份额,并认为规模经济随之而来,最终营造出来一个个表面上繁荣风光,内部却蕴藏着危机的巨型企业。

  青啤经验:企业发展过程中经常要面对“规模陷阱”,这时切忌盲目和别人比规模,一看别人的规模要超过自己了,就赶快去并购,就会掉入“规模陷阱”。自身整合能力达不到的情况下,应该允许别人暂时领先。经营企业像长跑一样,交替领跑很正常,最终要看冲线的是谁。

  金志国掌舵青啤之后,果断的将单纯追求规模扩张的“做大做强”的发展战略调整为“做强做大”,从那个时候开始,规模扩张不再是青啤的主要诉求,青啤的重点转向内部的系统整合提升,苦练内功,更多的人把金志国带领下启动的这场深度整合看作青啤由原来外延式的发展向内涵式发展的模式变迁。就在其他企业还在忙于扩军圈地的时候,青啤却能够耐住寂寞,专心于内部的变革。金志国始终强调以内涵式增长为主线,着力于内部系统力的打造,追求企业整个系统的文化力、管理力和运营力的化学反应。

  围绕“由生产导向型企业向市场导向型企业转变;由经营产品向经营品牌转变;由着力于规模扩大向着力于运营能力提高转变战略布局的转变”发展战略;实施流程优化项目;通过品牌整合带动市场整合,使各地基地市场得到进一步巩固;结盟美国AB跨国公司等内在的修炼为青啤积蓄了发展的动力。

[1] [2]

编辑:赵果
相关新闻
  •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