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啤酒以享誉世界的品牌影响力和精酿的品质,赢得了消费者的认同与喜好
可持续的增长,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成为一道严峻的课题横亘在中国企业的面前。
从计划向市场转型所释放出的制度能量正在退去,巨大的人口红利也在飞快衰减,随着入世一同开启的全球市场,也变得越来越难以琢磨……
彻底投身市场的中国企业,在享受经济自由的同时,也正日益深刻地感受着经济周期律的残酷和冰冷。它就如生物演化,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谁能成为优秀的“适者”?在最新一期的《哈佛商业评论》中,以《企业如何稳步增长》发表了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教授塔•甘瑟•麦克格莱斯(RitaGuntherMcGrath)的研究结果:他用10年和5%的增长两个条件,在全球市值10亿美元以上的公司中,寻找他们。最后,他仅找到了10家公司,在中国企业中,青啤“光荣”上榜。
追寻塔•甘瑟•麦克格莱斯的目光,我们探寻青啤式的稳健增长,相信会对企业界带来有益的启示。
沿着塔•甘瑟•麦克格莱斯的思路,我们也会发现,传统观念中企业增长的诸多预设亟待修正。
在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教授里塔•甘瑟•麦克格莱斯眼中,青啤是他所称的“例外者”之一。
据最新出版的《哈佛商业评论》介绍,此份研究报告中,青啤和另外9家公司成为了商业世界中的“例外公司”。原因很简单,在全球数千家市值10亿美元以上的公司中,只有它们做到了在10年中保持5%以上的年均增长率。
这一数据陈述着一个有些残酷的现实,企业的稳定增长很难做到,比想像中的还要难,就算是小幅增长率也是如此。也许人们要重新评估许多企业领导者喜欢承诺的两位数增长率了。
也正因为如此,青啤这些“例外者”才格外有价值。注视这些十年来稳步增长的企业,麦克格莱斯发现它们都有一些很有意思的共同特点:一些可以预见,另一些则出人意料。沿着麦克格莱斯的视角,我们再次关注青啤。这个熟悉的企业带给了我们许多新鲜的启示,而且,我们发现,长久以来一些关于企业增长的习惯性预设也许需要重新修正。
公司增长并不受制于所在行业的增长
观点:
人们习惯于相信,一个公司的增长率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它所在行业的增长。这个观点似乎立不住脚。
报告分析:
这些“例外的公司”分布在很多不同的行业中,包括制药业、啤酒制造业、建筑业和银行业,而它们都是所在行业中的佼佼者。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它们大多都在竞争激烈的行业中,并且没有受到专利或商业秘密方面的保护。
青啤案例:
啤酒行业属于典型的传统行业,进入技术门槛相对较低,但就在这个成熟的传统行业中,青岛啤酒却依靠“专注的商业气质”和“定力智慧”,“摆脱”了行业的周期性波动的影响,做到了稳健增长。
一直以来,青岛啤酒专注于做好啤酒主业,提出不进入全球的前三名就不考虑其他的事情。这就是青啤董事长金志国始终强调的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选择智慧和定力智慧”。过去的10年间,这家中国公司的啤酒销量由2000年的184万千升增加到2010年的635万千升,同比增长245%;销售收入由37.6亿元增加到196.1亿元,同比增长421%;净利润从1.6亿元增长到15.2亿元,同比增长850%;品牌价值从67.1亿元增加到目前的502.5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49%,持续呈现利润增幅高于销售收入、销售收入增幅高于销量的良好发展态势。
青啤的这一增长水平,一直领先行业的平均增长率,在全球金融危机期间,行业增长率快速下滑,而青啤逆势上扬,依然稳健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