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酒报》曲通春 制图
2010年初,一条来自河南周口的消息打破了河南啤酒维持多年的“围城”,河南中美矿业投资集团战略重组河南蓝泉啤酒,豫啤资本整合的大幕徐徐拉开。
1月16日,中美矿业与位于河南周口的蓝泉啤酒有限公司举行战略重组签约仪式,河南啤酒行业资本整合大幕正式拉开。河南省酒业协会会长熊玉亮向《华夏酒报》记者介绍,现在重庆与维雪、青岛与蓝牌、雪花与悦泉之间都进行过意向性接触,下一步开展战略合作的可能性很大,“把养大的女儿嫁给如意郎君,对各方来说都具有重大意义。”熊玉亮表示。
据了解,中美矿业是一家注册资金达1亿元的企业,其经营范围包括矿业、有色金属行业及所从事的国际商贸,旗下拥有多家实体,是国内生产电解铝、铝合金、碳素制品、铝板及深加工的特大型企业之一。
而蓝泉是周口市的一家小啤酒公司,注册资金1000万元,年产能也只有10万千升,相比于金星、奥克、维雪这样的豫啤骨干企业,蓝泉只能算是一个“小
文章来源华夏酒报老弟”。单从企业规模的角度来看,这场收购对河南啤酒市场格局未必产生多大影响,但从资本运作、产业整合的角度来看,这却是豫啤新格局“破土动工”的标志性事件。
如前文所言,河南啤酒行业在过去很多年的格局非常像一座围城,里面的人想出来,外面的人想进去。多数豫啤企业受实力、品牌所限,在现有的全国啤酒大格局下,只能困守当地市场,金星啤酒凭借小步快跑的发展策略,已经成功走出围城,在云南、贵州等省的战略布点已经壮大起来,独挡一面,但作为豫啤领头羊,金星要想动摇青啤、燕京、雪花的“三甲”地位,还有方方面面的差距,绝非一日之功。
而河南市场的低价竞争虽然已经得到很大改观,“一瓶啤酒卖不过一瓶矿泉水价格”已经成为历史,但市场竞争依然惨烈,群雄割据,互不相让,全省25家啤酒企业,42个生产工厂,啤酒产量达330万千升,消费量却在200万千升左右,产能过剩导致河南啤酒难以从根本上跳出“低价区”,也直接导致企业在啤酒消费习惯的培养、消费意识的引导等方面还有明显差距,综合这些元素,就成为隔断一线啤酒品牌进入河南的“无形之墙”。
一座围城,令豫啤在快车道上疾驰了三四年之后,又面临新的迷茫:产品如何创新?市场如何突破?品牌如何塑造?能否将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描绘豫啤未来的画笔,或许正掌握在资本力量的手中。随着中美矿业“畅饮”蓝泉啤酒,豫啤或许会更多借助资本力量寻求突破,围城将逐渐开启。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