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升温,啤酒行业旺季是否如期而至?后危机时代,各大品牌有何谋略?记者了解到,今年前4个月,广东啤酒企业的产销量开始回升,东莞的啤酒企业甚至计划在今年扩大产能和扩张销售范围。其中,多个啤酒企业转变策略,不约而同地瞄准了高端消费市场。
啤酒业正走出“寒冬”
“东莞去年的产量达到了20万千升,今年将进一步扩升提升40%,计划达到28万千升,以便应对即将到来的旺季市场。”雪花啤酒总经理赵夕芳对未来的市场充满信心。
他透露,不仅要扩充产能,还要扩张销售范围。今年,在深耕东莞、深圳两根据地的同时,将向周边100公里范围内的城市发起进攻,如将进军增城、惠州等地。
据了解,金威也将采取‘两线’发展,既巩固深圳、佛山、东莞,继续开拓天津、成都、西安等外埠市场。
中商情报网公布数据显示,截至4月,广东的啤酒产量为756226.99万千升,累计比去年同期负增长3.79。而今年首季广东啤酒的产销量同比下滑超过15%。时隔数月,这个数据同比接近与去年持平,广东省酒类行业协会啤酒分会会长郭营新曾表示,预计5、6月份会更加趋好,这充分说明了广东啤酒业正走出“寒冬”。
中低档啤酒市场成“鸡肋”
位于穗深经济走廊中心地带的东莞,近几年吸引了珠江、金威、雪花等啤酒巨头前来设厂,相互之间的竞争也日益激烈。特别是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存在一定供过于求的矛盾。
在去年经济最不乐观的时候,一家啤酒东莞厂的有关人士就表示,去年上半年东莞厂有40%左右的产能还可以利用,其言下之意是东莞厂只用了“六成功力”。
“过多的竞争品牌和相对有限的终端市场,最终导致了激烈的竞争,而在中低档啤酒的竞争者中还不乏一些实力雄厚的大型啤酒企业,常常是对终端志在必得,由此不断以比竞争对手更加优惠的条件争夺终端。”东莞另一家啤酒企业有关人士告诉记者,最后终端也借机不断提高门槛,引发越来越严重的终端恶性竞争,市场秩序较为混乱。
据悉,出现“雪上加霜”的局面是在金融危机后,自去年金融危机以来,东莞出口型企业都面临挑战,中低档消费者数量的减少,让中低档啤酒市场越来越成为“鸡肋”。
各大品牌
进军高端市场寻突围
大部分啤酒企业长期在中低档啤酒市场竞争,不但没有取得竞争优势,反而因价格战而大伤元气。因而,在低档啤酒市场无利可图的情况下,开始调整产品结构和市场策略,逐渐把主要精力放到开发中高档市场上。
珠江啤酒推出由国际知名设计师靳埭强精心设计的纯生新装产品,打出“努力工作,更要懂得适时放松”的品牌主张。该公司董事长方贵权表示,今年国内中低档啤酒市场的总量增长不大,充满潜力的高端市场则成为各大啤酒巨头的重点争夺对象。珠江纯生的“新攻势”就是立足华南、布局全国的战略的体现之一。中国国际啤酒网 通过对啤酒制高点的占领,珠江啤酒将最终实现向品牌领先的转变。
赵夕芳也表示,经过多年的努力,在东莞第一步目标已基本完成,去年在东莞的销量达到11.5万千升。雪花啤酒在东莞市场已有了很强的生命力,并成为了一个强势的品牌。接下来的今年,将向高端市场发起攻击。我们将在组织上、产品上、策略上作出调整,主要是优化提升。目前,已成立了“高端市场营销团队”。
同样遭遇低端利润摊薄的金威啤酒,也酝酿着涉足高端市场。在成为“深圳2011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合作伙伴后,金威将采用优质原料和德国先进技术酿造,推出一款个性化新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