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南春集团公关部相关负责人实在不愿回忆一年前的惨痛,但她却非常佩服老总乔天明从一开始就定下的自救清晰思路。“5·12”大地震中,距震中直线距离不到30公里的剑南春集团遭受重创,1万多吨基础酒从储酒陶罐中倾泻而出,整个绵竹市区都弥漫着浓浓的酒味:1个生产车间全部倒塌,两个车间严重受损,整条生产线全部瘫痪,32栋职工宿舍成为危房,数千名职工无家可归。短短1分32秒,剑南春付出了10多亿元的惨重代价。
乔天明做出的一个重要决策是“走出去”:震后剑南春集团以最快时间组织了两支团队奔赴全国各地。其中一支营销团队向各地经销商通报剑南春的受损情况,并告之经销商,2008年剑南春的供应量肯定会减少,2009年也会相当短缺,而后才能逐步恢复正常。
到现在为止,这支营销团队也一直没有撤回绵阳。另一支队伍则负责打假。
在讲究声望门第的国内白酒界,一直有个“茅五剑”的简单格局,即茅台、五粮液和剑南春占据了中国白酒业的前三把交椅。而深谙白酒业运作规律的乔天明之所以要派出前述两支队伍,一方面是进行危机公关,让多年的经销商明白剑南春的现实处境,另一方面则是要坚决维护剑南春的品质与信誉,不能因为地震造成的剑南春调整间隙给对手以可乘之机。
剑南春集团副总经理谢义贵透露,震后,剑南春所有的酿酒窖池完好无损,600多年来一直在出酒的“天益好号”酿酒作坊只震掉一些瓦片,安然无恙;剑南春科研大楼主体未受损伤,科研装备和检测设备无一受损;劫难后的剑南春众多生产要素基本完整,这些表明剑南春的核心能力并未受到根本打击。
然而,尽管剑南春的酿酒生产线还是按照以前的量100%生产,但包装线受损却让剑南春只能供应震前的60%。在新包装中心2009年5月底动工,约2010年5月完工、2010年年底剑南春恢复震前100%的市场供应间隙,假酒可能造成的影响不可不防。
但这样紧急的危机公关虽然能够保证剑南春的品牌和根基,却无法在市场上维护住剑南春的“老三”地位,市面上已经有好几个品牌想要吞食剑南春所遗留的市场。
据湖北经销商聂东介绍,在2008年下半年的白酒涨价中,其经销的泸洲老窖100已经从原来的180元左右/瓶涨到了200多元/瓶,想直接来“挤占”剑南春的市场缺口。“但由于泸洲老窖旗下的品牌特别多,价格又涨得太快太高,销售情况并不理想。看样子想要夺取第三名的位置还需时日。”聂东说,该股涨价潮中,一线名酒都至少有20%的涨幅。
但2009年3月慧聪食品工业网相关消费信任调查的数据显示,原来的“茅五剑”格局已被打破,“国酒茅台”不容置疑地以32%的比例位居信任榜第一名,与茅台并称“赤水河畔姐妹花”的郎酒与五粮液以13%的比例并列第二;一直有“要上位到第三”之说的泸州老窖和千年历史名酒汾酒分别为10%。对于剑南春来说,之前业内人士所称“三四法则”终于应验。
所谓三四法则,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国内几位研究商业的学者发现,一般成熟而稳定的行业有一个特征,那就是哑铃型结构,有三到四家领先的企业及一群小企业。而行业排名第一的企业所占市场份额大约在30%~40%。后来这几个学者把这个规律称为“三四法则”。按照“三四法则”的规律,行业第三面对的是比第一和第二更多的不确定因素的挑战,而一旦退出前三,则强势和优势将会很快被削弱。
现在,乔天明和剑南春就正面临着这道“保三”之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