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酒业新闻网

华夏酒报官方网站

官方
微信
官方
微博
首页 > 深读 > 白酒 > 正文
摈弃短板 抢抓机遇 强化产区概念 东北白酒亟待深度破局(1)
来源:  2015-12-21 06:06 作者:

  

  全国秋季糖酒会结束了,东北酒再次进入人们关注的视野。与此前不同的是,此次糖酒会上,东北区域老牌知名白酒企业悉数亮相,而且一改以前低端形象,展位大气恢弘,产品线丰富并实现了全面升级,文化诉求清晰而深刻,令全国同业人士耳目一新。这是继2003年于沈阳、2004年于长春、2007年于哈尔滨举办的三届秋季糖酒会后,东北酒整体上的一个大转折。

  &文章来源华夏酒报nbsp;  应该承认的是,近几年东北酒的增速是明显的,辽吉黑三省白酒产量合计已达到了100多万千升,占全国的12%以上;产品结构调整也已经初见成效,北大仓、玉泉、富裕老窖、龙滨、北大荒、榆树钱、洮南香、大泉源、洮儿河、龙泉春、老龙口、三沟、道光廿五、凤城老窖、铁刹山等东北老牌名酒企业100元—300元之间价格带的产品销售量均有大幅度增长,而且成为这些企业的利润支撑;酒文化建设取得可喜成绩,道光廿五、铁刹山、凤城老窖、大泉源、富裕老窖等酒文化博物馆纷纷建成并对外开放,成为当地的工业旅游景点,一批“中华老字号”加冕于这些老品牌身上,更有大泉源和老龙口两个传统酿酒工艺获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认定;香型丰富且有良好市场表现,浓香、酱香、兼香、清香、米香等主力香型构成了东北酒丰富多彩的白酒产业格局,北大仓的酱香、玉泉的兼香、吉林高粱酒的清香、通化西江贡和大连冰峪庄园的米香等,在东北浓香白酒氛围中独树一帜。

     从东北知名白酒品牌在本区域的市场表现上看,其销售额逐年攀升,社会贡献率也得到了较大体现,营销模式也向更加科学的手段上靠近,借用外脑意识明显增强。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东北白酒企业中至少有10户企业在与营销咨询公司合作,企业战略越来越清晰,品牌表现得到了较大提升。

     尽管近几年东北酒整体有了一些长足发展,但和其它区域相比,差距依然巨大,整体环境不容乐观。目前东北白酒业的发展仍然极其不均衡,有不少所谓区域强势企业的销售额还长期在一两个亿左右,甚至在几千万规模上下徘徊。东北幅员辽阔,获得白酒生产许可证的企业数量达1000多家,但整体规模偏小,户均产量不足1000千升,整体产量中低档酒占比较大,利润率较低。对于很多东北一线企业来说,且不说跻身10亿俱乐部,单单一个5亿线就成了他们难以逾越的一道坎。

  摈弃短板方能呈现领军品牌

     东北白酒缺乏领军品牌已成业界共识,“有好酒无名酒”更是多年来的现象,大多数企业既缺营销,更缺战略,过于注重眼前的得失,缺乏理想和抱负。个体号召力的缺失,整体力量的式微,使得东北酒在市场竞争层面上远不如安徽、江苏、湖北那样充分激烈,依然内忧外患。如今,川酒、黔酒继续领跑市场,风光无限;苏酒、鄂酒、徽酒攻城略地,势力渐猛;鲁酒、豫酒在复兴之路上,渐入佳境……东北酒该如何摆脱结构上的散乱、认知上的模糊,如何在白酒势力版图上争得一席之地,掌握属于自己的话语权?未来,东北酒是一崛而起还是继续沉寂?东北酒的诸多问题和出路都必须在自己身上找。 

     东北地区下辖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总人口一亿零九百余万人,白酒的消费总量和人均消费量都居全国前列,在中国的白酒市场上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白酒企业的必争之地。东北幅员辽阔、物产丰饶,有“天下粮仓”之誉。四川的原酒,东北的粮,二者堪称中国白酒行业的“命门”,而粮食无疑又是关乎行业前途和行业安全的重中之重。然而,如此重要的战略地位,如此丰富的粮食资源,却就像和东北酒全然没有关系一样。不得不说,在资源的整合利用上,东北酒企是极其缺乏想象力的,是不折不扣的 “睡在金山上的懒汉”。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独特的地理环境造就了东北独特的人文环境。东北人以豪迈豁达、爽直幽默著称,这一性格特质和中国酒文化的某些层面无疑具有极高的契合度。然而,成于斯,败亦于斯,东北人不拘小节的处事作风如果作用于企业运营和市场操作上就不免流于粗放。纵观东北大小酒企,普遍在发展战略、产品规划、技术提升、品牌定位、管理以及营销综合能力上存在着巨大的短板,和当今越来越讲究精细化操作市场的竞争环境背道而驰。在全国白酒齐步向中高端的政务、商务领域迈进,向时尚、精致化靠近的今天,东北酒却依然“坚守”着浑身朴实的乡土气息。这一股“糙”劲儿,到底是“坚守”还是不思进取?

     对于东北的白酒企业,我们习惯于以“东北虎”来称呼他们,但这个称谓更多的是对东北白酒未来的一种期许而非对现状的褒奖。东北虎若要想终有一日能啸傲于林,现出王者之气,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抢抓机遇方能实现整体繁荣

     当前,随着经济水平的提升,消费结构的升级,白酒行业中高端和次高端的新局面已经打开,并释放出巨大的市场容量。这对各个区域的白酒企业来说,都是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东北酒自然也不例外。如果东北的一线品牌企业能抓住时机,适时调整战略模式,内外兼修,那么他们或许会带动东北酒整体的繁荣,并最终形成清晰的版块形象,获得应有的战略地位。此外,近年来,川酒、苏酒、徽酒等白酒势力军团纷纷谋取关外的拓展,落子东北,相信这些优秀品牌,在给东北企业制造压力的同时,他们先进的操作理念和手法也会给一直在打盹的“东北虎”带来前所未有的刺激。

     东北白酒一路沧桑,虽然没有经历过鲁酒辉煌与沉沦间的大起大落,也没有遭受过类似于晋酒的假酒风波之重创,但步履却总是充满着艰辛和坎坷。目前,东北地产白酒在当地市场虽居主导地位,但低档酒大量充斥市场,多年来的饮酒习惯还未能让中高档酒形成气候。因此,东北白酒市场始终未能在白酒版块中形成霸主地位,未来的形势和地位也依旧充满着悬念和不确定性。

     东北酒有其自身的优势,但整体市场表现一般,酒水品牌呈现出一种混乱、无序、低端市场拼抢激烈的格局表现,缺乏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的强势地产品牌,也缺乏良性有序的竞争氛围。一句话,东北酒的短板是显而易见的,如何让其腾飞,获得一次质的飞跃,需要东北白酒企业持续不断的努力,打造高效的营销体系,营造一个良好的市场氛围,并且持续不断地把酒文化的精髓溶入到每个消费者的心中,同时也要把进攻、奋发图强的血液灌注到每一个企业的体内。

[1] [2]

编辑:施红
相关新闻
  •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