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茅台酒的故乡,贵州白酒产业的一举一动都会吸引众多的关注目光。近年来,贵州茅台的发展速度惊人,一直占据白酒行业的翘楚地位。然而除茅台外,作为白酒大省的贵州却再难找出一个人们耳熟能详的白酒品牌,贵州其他白酒品牌发展大大落后于一河之隔的四川。
贵州不能没有茅台,但也不能只有茅台,贵州人已经清醒地认识到贵州白酒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并奋起直追。8月18日—23日,首届中国(贵州)国际酒类博览会暨2011中国·贵阳投资贸易洽谈会在贵阳召开,贵州把国际酒类博览会作为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走向世界的重要窗口和平台,本着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原则,积极开展与世界各国以及国内发达地区多领域、全方位、深层次的合作。
本届贵州酒博会的相关负责人认为,“酒博会暨投洽会是一个发动机”,通过举办每年一次的酒博会,将极大地促进贵阳市以会展经济为龙头的第三产业加快发展,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实现三次产业全面协调发展。本届酒博会暨投洽会有来自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600多家企业近万名嘉宾参加,以酒会友,交流洽谈,对贵阳乃至贵州的酒产业发展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据官方数据统计,贵州酒博会展览总面积7.2万平方米,参展企业1854家,签订酒类贸易合同1670个,贸易总额439.7亿元;集中签订投资项目148个,总投资1188亿元,其中制造业项目90个,总投资767.55亿元;酒类制造业项目36个,总投资346.66亿元;现代农业项目22个,总投资达74.44亿元。
一场为期6天的贵州酒博会竟然签下数百亿的贸易合同和千亿的投资合同,这个数字实在惊人,连号称“天下第一会”的糖酒会也都自叹不如(2011年春季糖酒会成交额197.6亿元),创下了酒类博览会的最高纪录。
以酒为媒 营销贵州
从本次展会的名字“中国(贵州)国际酒类博览会暨2011中国·贵阳投资贸易洽谈会”到展会的洽谈内容来看,都是以酒为媒营销贵州。中国(贵州)国际酒类博览会是贵州省首次举办的大型国际酒类博览会,这也是贵州省利用自身优势发展经济的绝好机会。
贵州省地处西南有着“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的特点,自然环境不利于工农业经济发展。然而,贵州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气候非常适合白酒的生产,以茅台为代表的贵州白酒占据着中国白酒的重要位置,茅台酒成为贵州省的一张名片。
事实上,贵州不是只有茅台酒,在上个世纪80年代,董酒、习酒、珍酒、鸭溪窖、湄窖等一大批贵州产白酒赢得了全国消费者的认可。然而,自1989年国家对白酒放开之后,贵州白酒发展停滞不前,一些企业倒闭破产,贵州白酒呈现出茅台酒一枝独秀的局面。本次贵州酒博会,就是以酒为媒促进贵州白酒加快发展,同时利用酒博会这个平台营销贵州。
从签订的投资合同可以看出,集中签订投资项目148个,总投资1188亿元,其中制造业项目90个,总投资767.55亿元;酒类制造业项目36个,总投资346.66亿元;现代农业项目22个,总投资74.44亿元。酒类制造业项目仅占总投资额的29.18%,从签订合同的金额上看酒类项目并不占主导地位。
贵州省为这次博览会准备了许多洽谈项目,包括工业领域内的劳动密集型加工业、矿产资源深加工、机械制造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等领域;基础设施领域内的房地产、城市道路、垃圾污水处理等;现代物流业领域;现代服务业领域,以及特色种植业、民族药业和特色食品开发,旅游资源开发等。
CHINA酒类营销·研究院、万杰·千策品牌营销顾问机构负责人万兴贵对《华夏酒报》记者表示,本次贵州酒博会是贵州省首次举办大型国际会议,有三个亮点:专业性比较突出,会展与酒行业联系密切;与其他酒博会相比国际性比较突出;产地效应特点明显,黔酒、川酒、徽酒等都展现了自己的产地特色。
贵州方面也表示,将把国际酒类博览会作为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走向世界的重要窗口和平台,本着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原则,积极开展与世界各国以及国内发达地区多领域、全方位、深层次合作。
以展为窗 展示贵州
2011贵州酒博会除了以酒为媒营销贵州外,还以会为窗对外展示贵州。以国际酒类博览会为平台,围绕白酒、茶叶、电力、煤炭、新材料、装备制造、民族制药、旅游等16个特色产业领域全方位开展招商引资。展会还依托贵州省资源、能源优势,始终坚持从贵州科学发展的实际出发,围绕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主题,积极拓展招商重点地区。
展会围绕贵州省优势产业和产业集群,着力抓好产业链延伸、上下游产品配套项目的招商。以产业园区为招商引资的载体和平台,吸引一批优势产业与龙头企业入驻园区。
商务部副部长姜增伟表示,举办酒博会的主要目的在于整合各方资源,汇集酒类商品和信息,搭建国内外酒业交流平台,促进国内酒业开拓国际市场,培育中国酒业国际品牌,带动西部地区开放型经济的发展。
贵州是中国酒类产品重要产地和“国酒”茅台的故乡。举办酒博会并通过此平台开展投资贸易洽谈活动,有助于贵州培育特色产业,扩大招商引资,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发展。
酒博会上还专门设立了文章来源华夏酒报贵州特色商品展,为促进开放、促进交流搭建了展示贵州经济社会及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特色商品、招商引资政策及投资环境建设等方面综合情况的平台。其中特色商品展2号馆为贵州省情综合馆,4号馆为贵州地州市馆,6号馆为省外境外馆。展览面积2.8万平方米,参展企业1034家,其中境内982家。
省外客商在参观展览的同时,可加深对贵州省特色优势产业的认识和了解,对贵州的投资软硬环境有初步的认识。
贵州省经信委党组成员、执委会会展组组长龙超亚表示,以酒为媒,以酒会友,促进贵州承接产业转移,促进贵州对外交流合作,是本次“酒博会暨投洽会”的宗旨。
贵州特色商品展就是为促进开放、促进交流搭建的一个非常好的平台。
以酒博会为起点 加速发展白酒产业
2008年—2010年,连续三届中国(遵义)酒类博览会的成功举办为2011中国(贵州)国际酒类博览会奠定了基础、积累了经验。此次展会以“展示全球佳酿,承接产业转移,促进开放开发”为主题,契合了创建酒博会平台的宗旨。
贵州酒博会越办越好,成为具有贵州风格、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知名专业展会和国际酒业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为促进西部开发开放和区域协调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事实上,与四川、山东等省相比较,除茅台外,贵州白酒的发展速度相对较慢,贵州老八大名酒大多被各类企业收购但经营情况并不乐观。
与此同时,四川省提出打造“中国白酒金三角”的概念也未得到贵州方面的响应。
在打造“中国白酒金三角”的旗帜下川酒增长迅速,2010年 ,四川规模以上白酒制造企业257户,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56.81亿元,同比增长33.09%,历史性地突破千亿大关,提前两年实现千亿产业目标。实现产量229.80万千升,同比增长47.12%,攀上了四川白酒产量的新高峰;实现利税261.32亿元,同比增长54.31%,首次登上200亿台阶;实现利润151.86亿元,同比增长60.22%,首次跨越百亿关口。
贵州省已获白酒生产许可证企业251户,有白酒生产作坊1304户。2010年全省产白酒36.85万千升,产值226.52亿元,销售额174.55亿元,利润67.49 亿元,税收40.24亿元。
数据显示贵州白酒的产销量远远落后于一河之隔的四川省。
“本次贵州酒博会除贵州酱香白酒品牌悉数参加酒博会外,四川的五粮液带去了永福酱酒、沱牌带去了吞之乎,可以看出酱香白酒发展势头迅猛,酱香白酒将从慢牛变成灵牛。”万兴贵认为,贵州酒博会是贵州省为贵州白酒修的一条“大船”,随着贵州白酒品牌的觉醒,这条“大船”将载着贵州白酒走向全国乃至世界。
贵州省在白酒产销量都落后的情况下举办贵州酒博会,说明贵州省对白酒产业的重视程度不断增加。
业内人士认为,2011贵州酒博会的规格如此之高、场面如此之宏大是前所未有的,贵州省通过酒博会在向外展示贵州白酒的同时也在向外界宣布对白酒的态度——贵州将把加快白酒产业的发展提上日程,本次酒博会将是贵州白酒的一个新起点,贵州白酒将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高速发展。
喧嚣过后,我们发现贵州酒博会有着自己独特的特点和举办酒博会的内在含义。通过本次酒博会,贵州省不仅营销了白酒,更营销了整个贵州。
总体上说贵州酒博会暨投洽会是成功的,但由于这是贵州省第一次举办此类大型酒博会,在某些方面略显不足。
2011贵州酒博会与全国糖酒会或其它省份酒博会相比有着浓厚的官方色彩,其规格之高前所未有。
首先,主办单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和贵州省人民政府;承办单位是贵州省商务厅、贵州省发展和改革委、贵州省经济和信息化委、贵阳市人民政府;协办单位是遵义市人民政府、北京北奥会展有限公司;支持单位是发改委、工信部、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酿酒工业协会、中国酒类流通协会、新西兰红酒协会。
其次,各省市鼎力支持,很多省市是政府组团前来参展。再次,据了解,本次酒博会的展位是免费向企业提供,不仅不收取展位费用,相关部门还给前来参展展位在36平米的企业给予12000元的补助,在此基础上展位每增加9平米还给予1200元的装修补贴。也就是说贵州酒博会是不以盈利为目的,这显然不是企业行为。
营销专家袁野认为,一个成熟的展会需要地方政府的支持,但展会本身是市场行为,贵州酒博会需要利用市场经济杠杆去打造,只有这样才能把贵州酒博会打造成一个名牌展会。
纵观全国大型的展会,基本上都是靠自己的运作取得成功的,这样才能让参会企业在展会上获取更多的订单,展会才能持续发展成为名牌展会。
万兴贵认为,贵州酒博会还有三个不足:管理粗放、配套不齐、基础条件不足;组委会对展会本身的推广不足,展会品牌营销定位不清晰,影响力有待提高;贵州有些企业准备不足,把参展当成对地方政府的任务来对待缺乏品牌意识和竞争意识。
万兴贵表示,贵州酒博会是贵州省举办的第一次国际性专业展会,通过本次酒博会我们不难发现,贵州酒博会展现的不仅是酒更多的是对酒的态度。随着贵州省对白酒的重视成都提高,有良好的政策支持,以及贵州酱香白酒领域无法撼动的领袖地位和酱香白酒的不断升温,贵州酒博会将越办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