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文章来源华夏酒报2002年以来,白酒业发展行情一路上扬,景气度高企。消费结构升级、吨酒价位拉升、“少喝酒、喝好酒”成为此期间提及率较高的关键词;茅台、五粮液每年的提价形成了业内的思维定势,即使在受全球性经济危机影响的2009年,整个白酒行业增长势头仍然不减;部分二线名酒企业推出的高档、超高档白酒品牌甚至出现井喷现象。到2012年,白酒行业这段黄金般灿烂的发展已持续10年。
近日,《华夏酒报》记者专访了长期从事白酒产业研究的北京和君咨询集团合伙人、酒水事业部总经理林枫。
《华夏酒报》:“500亿品牌群”这个概念很新颖,也颇具冲击力。那么,在这样的假设下,白酒行业的市场竞争将会有哪些新特点?在这种新的竞争格局和趋势下,二三线白酒品牌将如何生存与发展?
林枫:这个“500亿”不是一个概念,它是在严谨的市场数据基础上推算出来的一种趋势,并且即使2015年前后出现5家500亿规模的白酒企业,这5家加起来的总额占行业总容量也不过30%到40%之间,从其它行业的发展规律来看,这样的行业集中度依然很低。
在这样的趋势下,二三线白酒企业仍然存在很大的机会,因为白酒消费是有着政务消费为引领的显性特征的,白酒企业和地方政府之间的税收和城市名片效应会让地方政府成为地方酒厂持久的“保护伞”,这是二三线白酒品牌的生命力支点。
但需要说明的是,那些依靠躺在地方政府保护和区域优势上“睡大觉”的二三线白酒品牌,在这样越来越集中的行业大势下,早晚会被淘汰,因此,“供研产销”整体运营能力和效率的持续发育和优化是二三线白酒品牌很长一段时间的命题;另外,“500亿”规模时代形成的过程中还有另外的战略性机会——中低档白酒的发展机会:由于一线大品牌未来5年的关注点仍会放在消费结构升级的大品牌、高价位上,基数庞大的中低档白酒市场将面临很大的竞争机会,如何处理好税收问题、成本问题、执行力问题和品牌弹性问题是中低档白酒市场成败的关键。
可以预见,未来5年,中低档白酒市场将会崛起80亿到100亿规模的中低档白酒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