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我国白酒行业,品牌集中、行业整合力度加大的案例,举不胜举。2010年,洋河、双沟强强联合,组建起苏酒集团后,在行业内外的影响力空前提高,重新改写了行业格局;2008年,“金六福”出资1.2亿元,收购了远在东北的“玉泉方瓶”,而“玉泉方瓶”也凭借着“金六福”的品牌势能迅速扩张,改制后增值29倍,跨入了快速发展的行列。最近,又传贵州将集中打造“南、北、中”三大白酒品牌基地,以国酒“茅台”为龙头的白酒企业将充分发挥拉动作用,加速行业的整合力度。
我国白酒行业的快速发展和白酒奢侈化战略的逐渐推进,也吸引了不少外资的注意,外资开始进入白酒行业。 2010年,国际酒业巨头帝亚吉欧并购水井坊,而此前,四川本地名酒文君酒已经被酩悦轩尼诗收入囊中。外资的进入,一方面,给白酒业注入了新鲜血液;另一方面,也加速了我国白酒行业的整合和优化。
其实,早在20世纪90年代,鲁酒中就有不少企业进行了集中和整合:1994年,兰陵集团就进行了大规模的优化和组合,先后兼并了郯城酒厂、蒙阴酒厂、平邑酒厂、沂南、沂水酒厂和苍山酒厂,其规模已经进入了全国白酒行业前十强,虽然后来由于种种原因又趋于分散,但是,毕竟兰陵集团在酒业整合、集中发展的道路上,大胆尝试了一把。
另外,鲁酒扩张也不乏成功的先例。2003年,花冠集团就以其品牌优势和综合优势,收购、兼并了山东省御思香酒厂,并将其成功改制,走上了集团化发展的健康之路。据可靠消息,最近,花冠集团又着手收购曾和自己同台竞技的一家大型酒厂,相关问题已进入收官阶段,从而加快了区域品牌集中、整合的步伐。另外,景芝控股板桥酒业,也是鲁酒整合的成功案例。
品牌集中并不是白酒一家之为,我国啤酒行业的品牌集中早已走在了白酒业的前面。从啤酒行业来看,地方品牌基本上都已经划分到几大集团,啤酒业的竞争已经进入品牌战略和策略驱动的时代。
白酒业相对于其他酒种有其特殊性,一方面受千百年来的文化影响,有些地方品牌在消费者的心中早已根深蒂固,不容易动摇;另一方面,白酒有区域性成长和发展的特殊性,一些小品牌在特定的区域内会活得有滋有味,但是,随着未来品牌集中的大势所趋,小品牌“偏安一隅”的现状将会得到改观,进而走向优胜劣汰的境地。
山东花冠集团总经理刘念波认为,品牌分散、影响力小,是制约鲁酒发展的致命伤。他以苏酒和川酒为例,一提苏酒人们马上会想到苏酒集团,一提川酒马上会想到“六朵金花”,而一提鲁酒呢?没有一个集中点,品牌联想无法集中。他认为,这种现象必须改观,鲁酒必须使品牌集中,抢占一个制高点,能够代表鲁酒的形象,这样鲁酒才有希望走出去。
与这一观点相同,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在文章来源华夏酒报未来,国家将会从事关国计民生的层面上,进行产业结构的整合,优化白酒产业结构,进行资源重新配置,鼓励大、中型企业发展。在这种形势下,鲁酒品牌集中度将越来越高,在政府、市场、企业的共同努力下,小品牌、杂品牌将要消亡,鲁酒很可能会出现一两个品牌领衔发展的局面。到那时,鲁酒的集中度不但很高,同时将促使鲁酒向高品位、高价位、高利润发展,真正走向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