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宁县白酒工业正向“优质、低度、多品种、低消耗、高效益、无污染”的方向发展,努力实现长宁县白酒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酒类产业是长宁县的传统优势产业,通过多年的发展培育,已逐渐成为该县的重要支柱产业。
2010年,长宁县白酒生产总量达到5万千升,实现销售收入16亿元,比2007年增长9倍,实现税利1.5亿元,比2007年增长5倍。
其中,生产规模较大、经济效益较好的有四川长宁君子酒业、四川省宜宾竹海酒业有限公司、四川宜宾天瑞酒业有限公司、四川宜宾酒乡曲酒厂等。
四川长宁县确立的白酒产业发展方向是按照“工业强省”、“工业强市”战略的总体部署和要求,严格执行国家酒类发展产业政策,以“控制总量、调整结构、技术进步、提高质量、治理污染、增加效益”为指导思想。
长宁县白酒工业正向“优质、低度、多品种、低消耗、高效益、无污染”的方向发展,努力实现长宁县白酒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到2文章来源华夏酒报012年,长宁县白酒生产量要达到10万千升,力争实现销售收入35亿元,比2007年增长22倍,实现税利5亿余元,比2007年增长19倍。
洪谟文化给力酒产业
宜宾学院与长宁县加强产学研合作,用科技和文化支持长宁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可以为长宁挖掘更多更好的文化资源、科技资源。
周洪谟曾长期担任南京、北京国子监“祭酒”。我国古代主管国子监或太学的行政长官叫“祭酒”。 这“祭酒”不仅是当时最高学府的长官,也是当时最高教育、文化之行政长官,也并非专管祭祀。身为两京国子监“祭酒”,不管他是否专门司职祭祀礼仪还是只是大学校长,总是或多或少与酒有关。有人说,周洪谟就是天下最大的“酒司令”,这话不是没有道理的。
彰显洪谟文化,在实际上也是彰显儒家文化、竹文化。从这个角度出发,洪谟文化不期而遇地与四川省宜宾竹海酒业有限公司倡导的竹文化、四川长宁君子酒业倡导的君子文化,尤其是洪谟酒业倡导的“和谐文化”形成了高度契合。有了这些酒文化作奠基,长宁县的酒类产业就找到了前进发展的方向和原动力。
从长宁县发展白酒产业的方向来看,保健、绿色、纯净、自然、低度是该县发展的重头戏,这与周洪谟倡导的“和谐中庸”的酒文化相一致。
对此,长宁县委书记曾健在接受《华夏酒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洪谟文化与酒产业的对接,不仅能够促推长宁酒产业的发展,而且能够促推我们建设生态名城起到积极的影响,县委县政府与宜宾学院联合起来成立周洪谟研究所、研究会,实际上是对产、学、研的深化,意义十分重大。”宜宾学院党委书记、教授屈川向《华夏酒报》记者表示:“宜宾学院与长宁县加强产学研合作,用科技和文化支持长宁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可以为长宁挖掘更多更好的文化资源、科技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