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酒业新闻网

华夏酒报官方网站

官方
微信
官方
微博
首页 > 深读 > 白酒 > 正文
(两会特稿)无法衡量的价值
来源:  2015-12-21 06:04 作者:
  我认识他已有8年多的时间了,但是第一次与他距离这么近。
  8年前,他坐在主席台上,我只是台下数千名新生中一个小小的点。那时,他的名字对我来说,是在远处的一个符号,隔着台上到台下的距离。
  在之后的四年里,我只知道,他是我们学校的党委书记高万能。
     没想到8年后,我会在全国两会的现场再见到他。在赶往贵州代表团驻地——全国人大会议中心的路上,我没像往常采访前那样满脑子琢磨见面后提什么问题,当时的心情完全是要去见一位阔别很久的长辈。
  见面后,拿水果、倒茶、看老照片、聊天,这些举动更像是在叙家常。
     采访之后,他让我留下来一起吃晚饭。
  吃饭时,我就坐在他身边,一位路过的人大代表问他,“这是你的女儿吗?”他笑容满面地看了我一眼说,“要是真有这么个女儿就好咯。”那一眼,填补了我记忆里8年前与他的距离。
     他还问我,“以前在学校学到的东西有用吗么?”
  “当然有用了。”我使劲地点头,希望他能感受到我话里的真诚。
  是的,当然有用了。除了获取知识和技能外,那还是一段装满青春和梦想的时光,当时所听到的文章来源华夏酒报、所看到的、所感受到的,是很多人一生中非常重要的阅历。它的价值,远远超出了“有用”这个词所能够承受的分量。
  这让我想起那些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非遗”项目,它们不仅在人类发展的过程中发挥过作用,还闪烁着人类精神传承的光泽。如果有人问我,这些东西有价值吗么?我会非常肯定地回答,“当然”。
  侗族大歌、侗族刺绣、茅台酒酿制技艺……提起贵州这些入选为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非遗”项目,高书记眼神里透出的那股对这片土地和这些生于斯长于斯的文化瑰宝的感情,我很能体会。
  贵州省是名副其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大省,特别是黔东南原生态民族文化最为突出,在这片物质财富相对贫瘠的土地上,却孕育出了一大批耀眼的精神宝藏。它们的价值,远远不能以商业用途或其它物质来衡量。
  让人觉得可惜的是,有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正面临着人亡艺绝的困境。
  在“非遗”的保护保存中,经费应该是最重要的保障,但是在西部贫困地区、民族地区,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存,特别是濒临消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保存是非常困难的。
  早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草案的审议过程中,高书记就曾建议,在西部贫困地区、民族地区的“非遗”保护保存经费由中央和地方财政共同负担。
  “假如有些技艺的传承人因为生活贫困而消失了,那就太可惜了。”
  2011年2月25日刚刚通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明确了对传承人的补助和支持:从2011年开始,每年增加1万元经费补贴。这对于那些为了保护“非遗”项目而作出努力的人,应该是个好消息,希望借助于这些物质条件保障,能让这些无价的精神财富一直传承下去。
  转载此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华夏酒报》。
要了解更全面酒业新闻,请订阅《华夏酒报》,邮发代号23-189 全国邮局(所)均可订阅。
编辑:闫秀梅
相关新闻
  • 暂无数据。。。
总排行
月排行

—— 融媒体矩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