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酒业新闻网

华夏酒报官方网站

官方
微信
官方
微博
首页 > 深读 > 白酒 > 正文
白酒业:浮华背后的危机
来源:  2015-12-21 06:01 作者:

  中国白酒正面临盛世危机。中国白酒不但没有真正走出国门,反倒是国际洋酒品牌不断在中国推销他们的文化,倡导他们的生活方式。这种趋势长此下去,中国白酒将彻底走向没落。

                                       ――刘中国

    1 盛世危机

    1.1白酒平稳发展

    白酒经历了2002年的急刹车之后,在2005年出现了恢复性增长兆头。国家统计局有关资料显示,在2005年白酒产量的产量为349万吨,比2004年的311万吨增长了12%。2006年继续保持了增长态势,1~5月份全国白酒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销售收入367亿元,同比增长24.72%,增速比2005年同期增长还多了2.63个百分点;利润率同比上升0.61个百分点;虽然毛利率有所下降,但是还是实现了利润总额45.05亿元,同比增长30.39%业绩。行业内亏损企业比例也有所下降,同比下降1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国家对白酒行业的消费税率也进行了调整,为白酒恢复元气提供政策支持。从今年4月1日起白酒取消粮食白酒和薯类白酒的差别税率,改为20%的统一税率。白酒行业呈现平稳发展态势。

    图1 历年白酒产量

    

数据来源:食品工业年鉴

数据来源:食品工业年鉴

 

    1.2白酒已达阶段性顶峰

    白酒产量经历了2001年806.72万吨高峰后,一下子降到了300多万吨,而后的几年一直都不超过400万吨,估计白酒规模将会一直在这个线上波动。由于消费升级的缘故,白酒价格上扬,白酒量的降低并没有降低企业利润。但是消费升级的驱动力是有限的,白酒价格上涨的空间也会受到限制。量和价同时达到最大化时,白酒的最高峰也随之而来。

    1.3政策抑制白酒发展

    300万吨白酒需要消耗粮食75亿公斤,相当于1亿城镇居民1年的粮食消费量,或一个欧洲国家一年消费量。目前中国刚刚才解决了温饱问题,粮食并不富余。随着人们的消费水平的提高,粮食的需求逐年加大,每年还不得不从国外进口大量的粮食的情况下,大规模的发展白酒行业显然与我国的国情不符。据了解,中国白酒产量将维持在300~400万吨的规模。

    另外,白酒属于烈性酒,对健康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在目前健康为时代的主旋律,白酒的生产和消费理所当然的受到抑制。

    1.4非理性提价削弱白酒市场

    提升产品价格能够增加产品利润率,同时也牺牲了产品销量;降低产品价格,扩大产品销量,同时也牺牲了产品利润率。销量和价格是利润的两个变量,也是利润获得的两种方式,在保证固定利润的前提在,销量和价格存在一个平衡点。

    2006年上半年,无论是全国性名酒还是地方名酒都纷纷涨价。年初以五粮液、茅台为代表的白酒开始提价,五粮液每瓶提价10元,茅台则提价15%,实际涨价幅度为30-40元/瓶;刚过半年,2006年7月10五粮液再次提价20元/瓶,又一次白酒涨价大潮开始酝酿。涨价无可厚非,但是非理性提价将会对整个白酒行业产生伤害。

    白酒的涨价短期内给企业带来了利润,从2006年白酒上市公司发布的上半年财务报表就可看到这些企业利润的上涨。但是,2000年的城镇居民对酒精类饮品的消费量为每年人均购买10.01公斤,2004年则下降到8.94公斤。本来就受葡萄酒、啤酒等其他酒水蚕食市场和健康问题缠身的白酒,经过一轮又一轮的涨价大潮过后,喝白酒的消费者还有几人?白酒的利润又在那里?

    1.5洋酒等其他酒水蚕食白酒市场

    白酒的传统市场正受到来自啤酒、葡萄酒以及洋酒等酒水的蚕食已经是行业内人士所熟知的事。近4年来啤酒消费比重增长了40%、葡萄酒增长了29%,白酒在酒精饮品中的比重连续地降低。关税的下降使得洋酒的冲击变得更加猛烈。据统计,中国市场的洋酒销售近年来保持每年30%左右的高速增长,进口威士忌消耗量在1999~2005年期上升了300%,伏特加则实现了在中国销售量成倍增长。上海海关数据显示,2004年上海口岸进口洋酒1.38亿美元,2005年激增到2.44亿美元。今年1至8月进口量达到了2.2亿美元,已超2004年全年,并直逼2005年全年的进口总量。今年1至8月份上海进口洋酒主要为蒸馏葡萄酒制得的烈性酒,如白兰地和威士忌,这两类酒的进口金额同比分别增长50%和8%,占到洋酒进口总金额的八成以上,而伏特加酒更是异军突起,进口金额同比增长了52%。

    图2 2001~2005年中国啤酒、白酒和葡萄酒产量

    

数据来源:大食品

数据来源:大食品

 

    图3 上海海关进口洋酒额

    

数据来源:上海海关

数据来源:上海海关

 

    2 白酒的明天在那里?

    粮食消耗巨大,白酒发展受到国家政策的制约,同时其传统市场还受到洋酒等其他酒水的蚕食,其发展空间日益减少。中国白酒的路在何方?白兰地、威士忌和伏特加在全球的每一个角落挥发着芬芳,同为四大蒸馏酒的白酒却还局限于中国一地。白酒的明天在那里?

    2.1国际烈酒市场潜力巨大

    烈酒时尚潮流已经从纽约、巴黎的酒吧向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蔓延。国际葡萄酒及烈性酒数据分析公司的最新研究报告显示,全球烈酒市场在1999年至2003年间实现了6.3%的增长,预测在2003年到2008年增幅将达15%,2008年总消费量将有望达到30.3亿箱(每箱12瓶),总金额将高达1818.93亿美元。美国未来几年将超过法国、意大利和英国,成为全球最大的葡萄酒和烈性酒消费市场,2008年的销售额可望达到242亿美元。

    另外,摩根士丹利针对21~27岁的年轻人做了一次"我最喜欢的饮料"调查,结果显示,40%的受访者表示伏特加等烈性酒是他们的最爱。而韩国弘益大学的一份调查报告也显示了烈性酒的消费需求增强的信息。调查显示,2002年韩国国民人均烧酒和威士忌等蒸馏酒和烈性酒的消费量已达4.5升,上升到全球第四位,越来越多的韩国人,特别是韩国女性饮用酒精饮料。

    表1 主要威士忌销量单位:千万瓶

    

数据来源:大食品

数据来源:大食品

 

    国际市场不仅有烈酒消费的强烈需求,更有支持消费需求的经济基础。2005年世界人均GDP已经达到了6987美元,欧盟的人均GDP31500美元,美国43740美元,亚洲韩国和日本的人均GDP分别为15830美元和38980美元。

    图4 部分国家人均GDP

    

数据来源:世界银行

数据来源:世界银行

 

    2.2国外华侨以及中式餐馆

    华人的足迹遍布地球的每一个角落,每一块土地都有华人的身影。目前世界五大洲华人主要聚集区的32个国家共有华人3848.1万人,其中亚洲3073.5万人,占80%;欧洲107.7万人,占3%;北美洲428万人,占10.8%;南美洲155万人,占4%;大洋州65.9万人,占1.7%;非洲18万人,占0.5%。从华人分布情况显示,亚洲是华人聚居的主要地区,其次是北美洲。另外,据调查至今中式餐厅仍是华人的主要谋生手段,德国超过80%的华人从事中餐业,葡萄牙50%华人从事中餐业,荷兰85%华人从事中餐业等等。

    "无酒不成席"。中式餐馆的"中"字,不仅体现在中式饭菜,还体现在中国的白酒。海外众多的华人和中式餐馆是白酒首战国际市场的优越平台。

    表2 主要华侨聚集地单位:万

    

数据来源:中国侨网

数据来源:中国侨网

 

    表3 欧洲部分国家中式餐馆

    

数据来源:大食品

数据来源:大食品

  2.3中国白酒出口刚刚起步

    2005年我国酒类出口额达到了2.8亿美元,白酒出口创汇达到了1.6亿美元。作为白酒出口大省四川2006年1~9月份的白酒出口继续保持良好态势。据海关统计,1~9月,四川省酒类产品出口总额4248万美元,同比增长23.67%;出口总量2017千升,同比增长24.81%,其中五粮液集团酒类出口创汇3807万美元,剑南春集团酒类出口创汇222万美元,泸州老窖集团酒类创汇141万美元。

    近年来,白酒出口取文章来源中国酒业新闻网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实际上中国白酒出口才刚刚起步。2003年仅芝华士和马爹利(Martell)两种品牌洋酒的全球销售额就达到了15亿美元,其90%左右是非产地销售。2004年全球烈性酒市场容量1582亿美元和预测2008年烈性酒全球将为1819亿美元的市场容量。2005年中国白酒的销售收入为722.65亿人民币(90.33亿美元),白酒出口1.6亿美元占白酒销售额的1.7%,其中五粮液就占了90%。这些都说明了,我国的白酒出口才刚刚开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图5 部分四川白酒企业出口额以及出口增长

    

数据来源:四川海关

数据来源:四川海关

 

    图6 茅台历年出口创汇

    

数据来源:茅台财务报表

数据来源:茅台财务报表

 


  转载此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 中国酒业新闻网。
编辑:张勇
相关新闻
  • 暂无数据。。。
总排行
月排行

—— 融媒体矩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