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诸多角度来看,清香复兴都具有积极意义,生产企业可以从中多卖酒、经销商可以操作更具竞争力的产品从而盈利,消费者也能从不同风格的产品中获得更丰富的消费体验。除此之外,清香白酒的再度崛起,对于中国白酒的壮大,同样意义非凡。
旧标准难以适应现代生活
策划专家张良表示,清香复兴大潮之所以出现,本身就是在市场的自然调节下,潜移默化地升级了好酒的标准,为什么要升级原有的标准呢?因为它在很多方面已经不适应现代生活了。
张良分析,这种错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旧标准不适应自然、清淡的饮食习惯。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取得了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快速提升,已经走出了温饱需求,向富裕生活过渡,人民开始追求贴近自然的生活,追求健康的生活。过去高盐、高油的饮食习惯,使我国的高血压、心脏病、脑血管疾病发病率居世界前列,现在人们则减少了食盐、油、肉类等的摄入量。这也是现代人饮食习惯的一个缩影,自然、清淡、干净的口味更能获得消费者的喜爱。
其次,旧标准不适应年轻一代的消费取向。在网络时代,信息时代,年轻人的消费取向往往以时尚、健康为首选,注重个性化的消费理念,喜欢自然、清新的生活方式。与之相应,在饮用烈性酒时,年轻一代消费者也会将酒体的清雅、协调、干净作为判定好酒的重要依据。
再次,旧标准不利于白酒国际化。我国入世后,国内外贸易额快速提升,国际酒类巨头先后进入中国,但是中国白酒却始终不能大量走出国门。有人说,国际上是以葡萄酒、啤酒为主,白酒这种烈性酒消费群很小,但事实却是除白酒外的另五大蒸馏酒都在生存、发展,烈性酒在国外同样有广阔市场。俄罗斯的伏特加产量很高,瑞典的伏特加、法国的威士忌等都有自己的生存发展空间,国际市场并不排斥烈性酒,而是中国白酒的传统风格难以与国际接轨,不易拓展市场。
他介绍,国际上流行的烈性酒基本都是清香、果香、植物香的,香气很淡,口感醇和,旧的好酒标准与之差别较大,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白酒固然要保持自身的风格特点,但也的确需要在“香”、“味”协调上有所创新。
新标准要与国际接轨
白酒技术专家、中国第一批酿酒大师之一、衡水老白干集团副董事长张志民对此深表认同。他分析,中国白酒要保持长久的活力,必须积极寻求与国际接轨,按照不同市场环境下的消费需求来调整自身的发展方向。
他具体分析道,国际烈性酒有一个共同标准是香气宜人、口感醇和、降度后风格不变,随着我国入世,消费者的口味也趋向于此,消费者开始改变以前重香习惯向重味发展,“喝着不刺喉、好下咽、入口到胃一条线、酒后不上头、不口渴、余味清香,这样的酒就是好酒”。张志民认为,随着清香复兴,与国际接轨的好酒标准正在逐渐形成,并被消费者接受。
汾酒、二锅头、老白干等带有清新淡雅口味、降度风格不变的白酒,均属于这类产品范畴,其酒体最大特点是干净、对人体有害物质少,香气清雅、协调,醇厚爽冽,尾净香长。国内消费者对这种风格的喜爱,必然会引领中国白酒的整体风格有所转变,实际上这是为中国白酒打下了国际化的基础。
张志民说,从2001年入世后,清香类型白酒快速得到消费者认可,市场占有率迅速提升,清香白酒企业抓住时机开拓市场,从2006年起,汾酒产能由3万千升增加到了4万千升,衡水老白干在原有4万千升生产线的基础上,再建了一条年产4万千升的生产线,计划到十一五末产量达到8万千升,牛栏山酒厂这两年也一直在扩建规模……同时,一些浓香白酒生产企业为了适应市场,也适时推出了香味较淡的浓香白酒——淡雅浓香白酒。古井推出了淡雅古井,双沟推出了淡雅浓香,这些来自市场的风向都标志着中国白酒的时尚感、国际感越来越强。文章来源华夏酒报
新旧标准之间要有连续性
那么是不是说,现在已经到了彻底放弃好酒的旧标准,转而另起炉灶的时候呢?著名白酒技术专家王元太认为,目前的确是清香白酒快速发展的时期,在这一时期清香型白酒生产企业更应向浓香白酒生产企业学习,彼此加强交流,争取共同发展。
王元太表示,中国的清香白酒曾经有着辉煌的历史,早在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就曾获得特等奖,70年代之前我国白酒市场75%以上的产品都是清香白酒,从上世纪70年代之后,由于种种原因,清香型白酒出现了滑坡,企业数目显著减少,并且清香白酒生产企业相对保守,相互之间交流少,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清香型白酒的发展。
他提出,在当下的新一轮发展时期,清香白酒企业应该总结经验,打破以前保守局面,多树立名牌企业,支撑清香这一类型白酒的发展。
王元太具体指出,清香白酒企业首先要建立交流机制,交流各自的生产、销售经验,取长补短。另外,需要多打造清香名牌,共同推进市场发展,不要再出现以前孤立发展的局面。再次,要加强宣传、推广清香产品的优点,让消费者接受这一产品,促进消费。还有,不同区域间企业要加强技术、市场合作,共同开拓市场,做强做大企业。
通过上述方面的改进,清香型白酒有望实现产品、品牌、营销方面的多重创新。这些创新并非凭空得来,而是在原有的好酒基础上加以局部调整。毕竟旧的好酒标准是全行业经过多年的市场实践共同总结得出的,具有其必然的合理性与规律性,要给予其重视,从中吸取经验,保持新旧好酒标准之间一脉相承的连贯性,唯有如此,中国白酒才不会失去自己的个性与风骨。
王元太呼吁全行业利用清香复兴的契机,顺应新市场环境下的好酒标准,为中国白酒走向世界做出积极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