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酒业新闻网

华夏酒报官方网站

官方
微信
官方
微博
首页 > 深读 > 白酒 > 正文
把脉清香白酒:清香复兴绝非一朝之功
来源:  2015-12-21 06:01 作者:

  近几年,清香型白酒市场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清香复兴、清香回暖的各种提法让人浮想联翩。由此,业内外愈发关注清香型白酒战略复兴的问题。这或许注定了清香白酒的复兴绝非一朝一夕之功。


  不可否认,这几年清香型白酒的确收复了大片“失地”,赢回了不少消费者,但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目前,清香型白酒的市场地位比起当年“汾老大”的时代还相去甚远。


  这种差距不仅体现在市场占有率上,还体现在消费者的认知度上:清香型白酒现在常常被视为一种“小众”香型,可惜这里的“小众”并没有给清香白酒带来“阳春白雪”那样的贵族气质,自然也无法在短时间内帮助清香型白酒打开高端、商务等捷径之门。


  目前,清香型白酒的“小众”主要表现在市场局限性上。清香白酒的身影多活跃于北方的一些区域市场中,其受欢迎的舞台也主要是中低档白酒市场。


  如果说清香型白酒在市场地位上的暂居人后尚可以用久疾初愈、“病去如抽丝”来解释的话,那尤为需要清香型白酒行业人士重视并深思的一点是,在经过一段时间的高歌猛进、快速增长后,自去年开始,清香复兴的旋律已不那么高亢了:汾酒停止了此前的疯长势头,宝丰营销总部入驻郑州一年多之后,并没有出现大家预期中的“笑傲中原”格局;升级版的二锅头系列产品仍没有突破北京周边市场,实现大面积开花……清香白酒追赶浓香白酒的步伐逐渐放缓,清香型白酒的复兴走到了一个瓶颈阶段。


  复兴之路尚任重而道远,又遭遇瓶颈,清香白酒该如何迈过这道坎?一要有耐心,二要有创新。


  何言耐心?从数据来看,2007年,汾酒集团实现产值29亿元,销售量突破3万多千升;红星也取得了快速发展,目前销售量突破6万千升;牛栏山销售收入突破10亿元大关,产量近6万千升;2006年改制的宝丰酒,一年时间产量恢复到1.2万千升;重庆江津酒厂清香型白酒产量达到了2万多千升;黑龙江北方佳宾酒业公司年产量恢复到2万千升,成为黑龙江省规模最大的清香型白酒酿酒基地;作为清香类型之一的老白干香型代表的衡水老白干,去年4万千升生产基地正式投入使用,计划扩产到8万千升……


  从企业自身发展的纵向角度来对比,这些数字是令人鼓舞的,但从整个行业背景来看,这些清香白酒骨干企业的产能尚不足白酒总量的20%,这距离清香白酒欲与浓香白酒、酱香白酒实现三足鼎立的预期目标还有较大差距。


  而就现在清香白酒的市场拓展情况,其产能的进一步提升也并非一蹴而就的事情。清香型白酒的重点市场还相当有限,在消费容量巨大的东北、山东等市场,清香型白酒还处在市场萌芽阶段;在消费能力强大的广东、福建等市场,清香型白酒还没有得到消费者的接受与认可。


  要想以足够的市场空间支撑起产能的大幅攀升,清香型白酒有必要选取某个或几个重点目标市场加以大力开拓,特别是要注重对消费者的引导与推介,利用自身的风格特征去打造“清香白酒”的整体名片。无疑,这将是一个艰辛而漫长的过程,需要清香白酒企业付出极大的耐心去经营培育。


  何言创新?审视这几年来浓香型白酒走过的发展之路不难发现,酒体风格上的创新是白酒品牌持续焕发活力的有效途径,如绵柔、文章来源华夏酒报淡雅、平和,这些创新风格的浓香白酒都已经得到了市场的认可。


  有一种观点认为,浓香型白酒的创新转型是走白酒香型融合之路,是为了更多借鉴、吸取清香型白酒国际化、时尚化的口感优点。但就清香型白酒的自身发展而言,实在没有必要因此而自矜,倒是应该以追赶者的心态加大创新力度,寻找自己的差异化优势。


  比如说,清香型白酒因其酒体口味接近国际风格而被广泛看好,但至少在目前这只是一厢情愿的想法。在夜场等各种终端,清香型白酒与洋酒之间还有着明显的落差。


  或许对消费者心理的解读与迎合正是关键所在,同时也是清香型白酒创新的焦点所在。清香白酒可以在酒体上进一步开发并推广新的引用方法,比如通过自由勾兑进一步凸现自己的国际化时尚风格,让消费者特别是年轻一代消费者能够从饮用中国传统白酒的过程中找到时尚的归属感、专属感。


  显然,用耐心去培育土壤,拉动行业地位也好;用创新去赢得未来,把握市场机遇也好,对于目前的清香型白酒而言都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实现的,这需要企业决策者、技术专家、营销专家从细节着手,一个问题一个问题的解决。清香复兴,实际上也正是这样一个解决实际问题的漫长过程。


  转载此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华夏酒报》。
要了解更全面酒业新闻,请订阅《华夏酒报》,邮发代号23-189 全国邮局(所)均可订阅。
编辑:
相关新闻
  • 暂无数据。。。
总排行
月排行

—— 融媒体矩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