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酒报》宫华明 制图
刚刚上市的洋河股份似乎短时间就成了资本市场的“行家里手”,3月11日,洋河的一份拟收购公告让此前的传言“不再是传言”。
洋河股份(002304.SZ)公告称,其拟参与收购宿迁市国丰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所持江苏双沟酒业股份有限公司4465.828万股(占注册资本的40.59%)股权,后者这部分股权评估值为5.1280亿元。
这40.59%的股权便是2009年在宿迁市政府的介入下,维维股份以3.98亿元的价格“卖回”给江苏省宿迁市国丰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的。当时的说法是,宿迁市政府为打造“酒都宿迁”的整体实力,整合当地的几大白酒企业,而“要回”双沟的股权,从而加速双沟酒业的IPO(首次公开募股)进程。
然而,毕竟只是“拟购”, 我们可对这起事件做一些“可行性猜想”。
猜想之原酒瓶颈 之所以提到原酒,是源自洋河每年神话似的销售增长速度。
洋河2009年年报显示,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0.02亿元,同比增长49.21%;实现净利润12.54亿元,同比增长68.71%;每股收益3.04元,同比增长66.12%。
“公司销售实现持续快速增长,规模总量不断实现突破,连续四年年均销售增幅突破50%,呈现出销售逐年递增,增速逐年加快的良好发展趋势。”2008年苏鲁豫皖峰会上,江苏洋河酒厂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廷栋如此表述。
那么,洋河的产能提升能否支撑产品销售的快速增长?企业的原酒供应是否充足?
对此,招商证券分析师朱卫华认为“外购基酒是洋河的风险因素”,他表示,正是因为洋河近几年的快速发展,导致其外购基酒量巨大。而外购基酒用量占洋河中高档酒的比重,朱卫华的估计是“4成以上”。
据了解,公司2008年实现营业收入26.8亿元,2009年突破了40亿元,位于白酒行业第四位,之前的三位是贵州茅台、五粮液和泸州老窖。
下一步,江苏洋河酒厂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廷栋的目标是超越泸州老窖,进入行业三甲。然而,目前泸州老窖的原酒储备便有8万千升,公司正在进行扩张计划到20万千升,其现代化包装生产能力已达到15万千升,通过泸州酒业集中发展区建设可达50万千升。同时,因为白酒传统生产工艺的制约,优质白酒基酒产能扩张周期至少要1年—2年,单靠洋河自身的再建能力显然无法满足市场的迫切需求。
“自建产能与并购两条腿走路应该是洋河解决原酒瓶颈的不二法门。”北京方德智业营销咨询公司总经理、酒业营销专家孟跃在接受《华夏酒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他看来,洋河自有产能短缺,对洋河股份白酒产品的品质稳定性构成威胁,已成制约公司发展的一大短板,收购有一定量基酒的白酒企业是公司的最优选择。
双沟显然在这一点上具备了明显的优势。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