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酒业新闻网

华夏酒报官方网站

官方
微信
官方
微博
首页 > 市场 > 白酒 > 正文
“枝江”奔流向何方?(1)
来源:  2015-12-21 07:09 作者:
  

  《华夏酒报》宫华明 制图

  2009年10月,湖北枝江酒业股份有限公司以3.48亿元的价格将51%股权卖给江苏维维股份,维维由此成为枝江酒业的控股股东。消息传出后,引起了行业内外一片哗然,质疑声有之:枝江酒业在2008年实现销售收入超过18亿元,连续多年跻身全国白酒十强行列,即便在2009年,枝江在河南、湖南这两个外围核心市场依然取得了可观的增长业绩,市场前景被普遍看好,在春风得意的顺境中,枝江酒业为何选择“低价”卖出自己?——以其近20亿的年销售,3.48亿的价钱的确会让人有颇多猜测。惋惜声有之,随着枝江酒业连续多年实现市场扩张,品牌价值不断提升,这一点在枝江酒业代言人的变更中显露无疑,从最初成奎安的“亲民形象”,到曾志伟的“亲切”气质,再到孙红雷深情地说“枝江故事”,枝江被注入越来越厚重的品牌内涵,而随着维维入主,其品牌前景面临诸多不确定因素,能否延续此前的良好势头?

  于是,枝江奔流向何方?成为业界关注并争论的焦点话题。

  风光背后的艰辛

  要说中国白酒行业近些年来的风光品牌,枝江绝对属于其中一员,不仅销售指标和产能都位居行业前列、湖北龙头,而且对外围市场的开发成效显著,在2008年,外省市场就已经占据了枝江酒业总销售额的40%左右,仅湖南、河南两省市场销售额就接近5亿元,而且仍呈现放量增长的态势。湖南、河南这两省的白酒市场向来以品牌众多、竞争激烈而著称,枝江在这里取得的成功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但由此就能判定枝江正行走在一片光明坦途之上吗?未必尽然。风光背后,枝江亟需实现产品结
构的调整以及品牌形象的升级,这是枝江难以回避的一条艰辛征程。枝江的浓厚消费氛围主要是靠中低档产品支撑,在其本土湖北市场,枝江连续多年发力冲高,特别是在2009年,公司确立了以五星、四星、枝江王、十五年经典等为主的品牌主线,对10余个产品从内外包装、酒体设计、价格定位、市场政策等各方面进行一系列调整,也取得了一定的市场成效,但仍然难以撼动白云边在湖北的中高端的主流地位。

  分析湖北白酒市场就必须要提武汉,作为省会,武汉的品牌辐射效应十分明显,多年以来,除茅五剑引导高端消费潮流之外,地产的枝江和白云边几乎联手“占领”了武汉的主流白酒消费,枝江在销售额上占得上风,但却主要集中在流通市场,中低端的产品表现十分突出;与之相比,白云边则是餐饮终端的“巨无霸”,9年白云边已经被成功打造成支柱产品,而5年白云边的走量同样可观,以这两个产品为骨架,撑起了白云边在武汉市场的中高端强势格局。

  即便是在湖北的地级市场上,枝江也遭遇了冲高受阻的瓶颈。在襄樊,整个白酒市场容量在6亿以上,主流白酒消费价位正从98元向128元过渡,甚至有人预测198元将在不久之后成为襄樊的主流白酒价位。这样一个巨大而高利润的市场,长年以来却始终对枝江说“不”。地产的古隆中演义酒和石花联手霸占了80%的市场份额,剩余的空间则主要由白云边把控,枝江在这里难以找到太大的生存空间。再比如宜昌,作为枝江的家门口市场,这里的白酒消费水平近年来同样表现出水涨船高的明显趋势,但稻花香的珍品一号、二号在中高端市场上更受追捧,关公坊也借此契机一跃而上,以“陆年”这款产品成功占领中档市场,并以此带动义酒、至尊等中高档产品。

  至于省外市场的迅猛增长,枝江基本上也是以抢占流通渠道为主,用密集的公交车体、地面广告造势,将产品打入当地,无论是湖南还是河南,都是靠中低端产品为主。必须要看到的一点是,省外市场的运输成本、营销成本比湖北省内都要高出许多,枝江不遗余力地进行抢滩登陆,虽然战果喜人,但利润并不丰厚。

[1] [2]

编辑:施红
相关新闻
  •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