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酒业新闻网

华夏酒报官方网站

官方
微信
官方
微博
首页 > 市场 > 白酒 > 正文
《古井》报优秀通讯员赴《华夏酒报》培训所感
来源:  2015-12-21 07:00 作者:

    7月25日,《古井》报组织2009年上半年度优秀通讯员专程到《华夏酒报》编辑部参观学习,双方还举行了古井集团通讯员培训基地揭牌仪式并互赠纪念品。在揭牌仪式上,《华夏酒报》总编辑刘世松表示:“20年来,《华夏酒报》与安徽古井集团风雨同舟,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协作关系。”随后,集团行政服务中心总监王力还介绍了古井集团近两年的发展概况,并对《华夏酒报》多年对古井的支持表示感谢。针对古井集团的具体情况,《华夏酒报》编辑部主任刘震东、副主任李蔚分别为古井集团通讯员作了“如何做好深度报道”和“如何写好企业新闻”的培训。培训结束后,优秀通讯员还参观了4A级景区张裕酒文化博物馆。本报特别选编部分通讯员参加活动后撰写的感想,以飨读者。

《古井》报优秀通讯员赴《华夏酒报》培训所感

    
 


  老朋友的热情与细致

     
想象中的编辑部也许会是一个大办公室,藏在一个写字楼一隅,几个耍笔杆子的“眼镜”聚精会神地操纵着鼠标,或者在键盘上敲敲打打,再穿着马夹举着摄像机照照拍拍的场景而已。然而事实让我惊讶,这是一个非常大的报业集团。华夏酒报的刘总编陪着我们乘电梯从一楼直上九楼,然后往下一层层的参观,边走边听他的介绍。参观了他们工作、开会、娱乐的各个楼层,9点多时,我们到了六楼《华夏酒报》的会议室。刘总编介绍说,这儿是他们举行重要会议的地方,平常他们老总开会一般就在这,今天我们作为他们的老朋友、多年的合作伙伴来到让他们感到非常高兴,所以迎接的规格也很高。我看到主席台上用幻灯片打出欢迎我们的大红标语,刘总编和王力总监相互作了言简意赅的介绍、欢迎、感谢辞。接着为古井在《华夏酒报》古井通讯员培训基地揭了牌,相互赠送了礼物。我们的礼物就是我们的战略产品“献礼版年份原浆”,刘总编用手抚摩着精致的礼盒,闻着酒香连连称赞。

  接下来由《华夏酒报》编辑部主任刘震东、副主任李蔚为我们作了关于新闻写作的专题讲座。他们分别从深度报道、企业宣传、报道策划、新闻传播等多个角度进行了分析与讲解。对于业余通讯员,新闻写作缺乏的就是专业知识,而经过二位老师的讲解,大家对怎样运用解释、分析、预测的方法进行深度报道有了更深的认识,对为什么进行企业宣传有了更为直观的认识。让大家共同感到惭愧的就是,我们以往写稿通常是“立足本岗”,而这正是写新闻稿的忌讳,是导致新闻价值不高、报道深度不够、公信力不强的主要原因。看来以后还要不断拔高自己啊。“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成品部 王亚伟)

     与华夏酒报老师零距离学习
     
     文字魅力,让人痴迷,且拒且引,让你一步步深陷文字森林之中,令你不断探索,又些许迷惘,欲罢而不能。做文字的编辑工作,在文字的游戏里一定刺激而快乐。尤其,做省市级别的报社编辑,真是令人艳羡不已。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想是就知识瓶颈而言。每次零距离听一些大家漫谈语言文字之修炼经验,自身认知便有不同程度的拔高。酒报编辑部主任刘震东老师教授“深度报道”之法诀,并就自身创作体验深度作以讲授;副主任李蔚老师就企业新闻的写法和创作也是不吝讲授,此行受益真是颇多。与李蔚老师谈及酒报与企业的关系。她说,是唇齿相依。酒报与企业建立共谋发展的关系上,才能双赢。突然临窗凭栏,望远山陷于海天之中,迷蒙挺拔。市场如海,百舸争流,古井正拔锚而行,岸在前,山在岸,迷蒙而又挺拔。(工业园 刘学习)

    细微之处的美丽

     
这次在张裕酒文化博物馆的见闻,又让我感受到另一种细节上的美丽,博物馆那恢宏典雅的建筑和丰富久远的馆藏,一眼就让人感受到其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然而最先吸引我的却是刚进园门时,从橡木桶型的花坛,到地下窖藏那古香古色、巨大无比的亚洲桶王,我所感受的已不仅仅是惊讶和震撼,还有些许的熟悉和亲切;还有走廊的葡萄架上,那形态各异的酒瓶、晶莹剔透的葡萄,处处都别具一格的体现了其文化特色。同时与博物馆丰富厚重的珍藏相对比的,还有另一处别致而美丽的风景,那就是在你为浓郁的酒香、深厚的文化所陶醉之余,一定会不吝买上一件玲珑别致、被做成精美属相和各种古老酒具的窖藏珍品作为留念,此时,细节上的美丽,已使张裕这个百年老店的酒香悄悄浸润了游者的心。

  这不禁回想到我们古井,经过近两年来的调整和努力,不仅让我们看到了日新月异可喜的变化,更有那细节上的动人和感人之处;公司更加关注关爱职工,处处体现着人性化的管理。让职工有了更加舒适干净的工作环境。大到为职工装修浴室,为班车装上空调,小到浴室内防滑的垫子、墙上的挂钩,甚至衣柜的钥匙、洗浴的拖鞋,随处都能让工作之余的职工感受到一种大家庭的温情和温暖。甚而某一日下班,匆匆赶车,发现车已启动,急忙上车才发现并未到点,经过酷暑中的奔跑乍然来到这清凉的世界,才明白是司机师傅提前发动空调制冷,送劳累一天的工人一片荫凉。再不用疲惫之际而挥汗如雨,身上凉爽了心里却温暖如春。相信我们的古井,注重细节上的管理,注重细微处的关爱,不仅能剔除细节上的魔鬼和垃圾,创造一个宽松、明亮而干净的工作环境,我们还将拥有一个充满向心力和凝聚力、战无不胜的大家庭,从而迎来更加辉煌、灿烂的前景!(财务管理中心 田林)

用人性化的苛刻做管理

     
华夏酒报报社的大楼不是我想象的那种气派和富丽,灰色的外墙,简单的结构,甚至连华夏酒报社的名字都那么谦逊地刻在旗杆的基座上,然而,大楼在喧嚣的城市中更反衬出一种浓重的文化气息。刘总编领着我们从顶楼工作人员健身房和娱乐室逐层往下参观,他热情洋溢地给我们讲解,这些娱乐设施就是为了让记者们有健康的身体,用健康的心态来应对工作压力,用健康、活力创造灵感,写出好新闻,他们的年度总结也都是在这种让人愉悦的场所和氛围中完成的。参观着这些可以释放心情,创造激情的休闲场所,我们不得不承认这是多么人性化的管理!这儿不再是一个让人辛苦劳累的工作场所,而是一个充满人文关怀的家,员工们在这样和谐的大家庭中工作,何来抱怨,何来疲累呢?

  我还注意到一个细节,在楼道一边设了一个茶水间,这儿有茶,有咖啡,刘总介绍:工作期间,员工不得在工作桌边喝茶,要到专门的茶室喝水,主要是防止水溅到来稿上。我想:这一特色管理,其实正体现了华夏酒报对新闻来稿作者们的尊重,同时更是对职业道德的一种高境界的诠释。

  只是令我奇怪的是整座大楼竟没吸烟室,不但如此,若有吸烟者,本人罚款200元,部门罚款1400元,当然,最后还得个人全掏。我不禁为这一苛刻的制度而纳闷了,这不与五楼人性化的设施相矛盾吗?仔细想想,这同样是一种苛刻制度下的人性化管理。 (采购中心 蒋冬梅)

文化的差异

   
我们在刘总编的带领下,参观了报社大楼,认识了一个全新的华夏酒报社,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那里的管理,一座十年前装修的大楼,到如今如同新装修的一般,在参观的同时刘总编对我又特别提到,大楼内禁止吸烟的事,报业集团公司有规定,发现吸烟者给予当事人1400元处罚,同时对本人和所在单位在整个报业集团公司内部进行通报,我这才想起李蔚主任说的,进入报社不要吸烟的严重性。于是我想到我们公司,发现类似现象,顶多也就罚款100元,被罚者还许多的不理解,这也许就是地域差别和文化差别吧。(机械维修分厂 王寅飞)
 
     标杆无处不在通过考察和研究,笔者发现,二流企业除了在品牌、规模和财务状况上没有一流标杆企业那么显赫,其企业理念、战略以及价值定位乃至相匹配的某些管理方法,还是有可取之处的,甚至较标杆企业做得有过之而无不及,更为突出,更多异质。这就需要我们在学习和对标过程中多加吸收和多方完善。

  拿烟台日报传媒集团来说,企业理念一旦确立,那就是任何人都不可以撼动的;企业通过内部法的强大震慑维护着企业的上层建筑,告诫员工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如果员工触犯高压,那么就要付出超乎想象的代价!

  为了加快企业发展战略,烟台日报传媒集团还在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上颠覆了传统的运作模式,开创了图文、视频、音频信息分时上网和见报的“全媒体”管理先河,并成功引用和实践了华尔街“波纹”信息传播的理论,挤压了整个山东半岛地区的竞争对手,以增加产品出售次数和广告谈判筹码的优势,改变了公司生产经营模式和经济增长的模式。

  在学习和对标过程中,我们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来提高我们的辨别能力和学习的针对性。

  一是坚持提升核心竞争力为要务,切忌跌入同质化竞争的泥坑。学习和对标的过程,绝不是简单的模仿和复制,而是不同理念、战略和价值定位下的执行差距比较和改进的闭环,以便提高企业管理绩效。以烟台日报传媒集团构建“全媒体”运营体系为例,实际上,该集团已完成了由传统“报道社”向“新闻社”的转变,企业产品不但增加了丰富多样的形式,而且增加了出售的次数,达到了当前传统媒体所无法达到的竞争制高点。同时,异质化的竞争更能企业竞争降低风险,降低压力,更易使企业脱颖而出,抢占发展先机。

  二是适合才是好标杆。选择标杆好坏并无行业之分,但无论是同行业的标杆,还是其他行业的标杆,其所跨越的文化发展阶段却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注意。若果不从文化、战略和价值定位入手加快补课,那么光凭数据上的盲目跟进,是得不偿失的,至少是事倍功半的。这种仅从数据上认识学习和对标的作用和意义,就无异于缘木求鱼,其效果也想必一定不会太好。
 
  三是锐意创新,永立行业竞争潮头。同质化的竞争所造成的行业危机是显而易见的,但异质化的竞争,其最终有必然会走向同质化的魔咒。因此,要想保持长久的异质化竞争模式,就必须要依靠不断的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可以说,创新,才能使企业始终着保持着差异化竞争的一剂良方。(古井房地产 赵兴无)

跳出 真实 新意

      &文章来源中国酒业新闻网nbsp; 有太多太多的感触感想想与大家分享,执笔时脑海里最先冒出的,却是三个词:“跳出”、“真实”、“新意”。

  “新意”是《华夏酒报》编辑部主任刘震东《深度报道是展示企业的最好途径》讲座中提到的,从他的授课中我更深刻领会到创出新意的重要性。我们古井集团是以白酒为主业的,我们也都知道白酒中的一个技术术语--勾兑,勾兑好了,酒也就更好了。写新闻就应该注意从平凡的事件中“勾兑”出新意。

  “跳出”即“跳出岗位之外”、“跳出事情与自身之外”,这是李蔚老师在讲座中一再重点强调写稿应该注意的。要努力做到小中见大,尽可能跳出事情本身,才不会大题小作。苏轼有两句诗:"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确,许多时候我们写东西,不管是写新闻、通讯、还是随笔,如果不跳出其本身之外去看,那就发掘不了新意,是写不出深度来的。

  “真实”也是李蔚老师提到的,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新闻之道,在于求真。不真实的东西,是不被人心所接受的。真实是什么,就是人行为的标准,也就是人剥离了虚伪的外壳后剩下的东西。 (瑞福祥张学恩)


















  转载此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 中国酒业新闻网。
编辑:
相关新闻
  • 暂无数据。。。
总排行
月排行

—— 融媒体矩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