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不到杜康酒,可怎么去拜见老岳父啊 曾经,饭店要想生意好,一定得有河南酒;买不到河南酒给岳父,小伙子急得要哭
后来,税制改革了,外省酒企迅速调整度危机,但豫酒企业却反应迟钝,包袱越背越重
弯儿转得太慢,豫酒渐渐掉队
曾经,豫酒辉煌无限。
这一点,从众多男士都能说出的“东奔西走,要喝宋河好酒!”、“东西南北中,好酒在张弓!”、“天下美酒多,宝丰酒好喝!”、“赊店老酒,天长地久!”等广告语可以得到体现。
如今,豫酒已衰落多年。
有行业顺口溜为证:川酒横扫天下,皖酒攻城略地,湘酒风光无限,东北酒大举进攻,唯独豫酒渐趋衰落……
河南酒辉煌不再
外省人还记得咱的好酒
在郑州一家煤机配件公司做销售的刘乐,如今不仅只喝豫酒,还经常向别人推荐豫酒、传授豫酒文化。
刘乐毕业才三年,一直负责山东、山西、安徽几个省份的煤机配件销售。三年来,由于工作性质关系,他已从偶尔喝两口变成了白酒专家。
“河南酒名气挺大,我出去了才知道。” 刘乐说,两年前在火车上一次偶然的机会,让他爱上了豫酒。
在那趟去济南的火车上,因自己带了几瓶宋河酒,刘乐很快便跟对面卧铺上的两位山东大汉混成了朋友。
“东奔西走,要喝宋河好酒!”看到刘乐带的是宋河酒,一位山东大汉顺口说出了这样一句广告语,让刘乐很是开心,并邀请对方一起喝几杯。
“东西南北中,好酒在张弓!”、“天下美酒多,宝丰酒好喝!”、“赊店老酒,天长地久!”……把酒言欢中,两位山东大汉你一言我一语,竟然说出了不少河南酒的广告词,这让刘乐感觉很是尴尬,因为他只知道孔府家酒、古贝春区区几个品牌,且不了解人家的历史。
于是,刘乐从两位山东大汉口中了解到了宋河、杜康、仰韶、赊店、宝丰、张弓等众多河南酒的特点与历史。刘乐不时会脸红一会儿,因为自己并不了解河南酒。
自此之后,刘乐开始研究起河南白酒,且经常携带一些好酒到外省出差,让外省人士品一品。尽管豫酒如今不再有当年的辉煌,但在一次次外省人士的称赞声中,刘乐渐渐对河南白酒有了自信,且坚定地选择了只喝河南酒。
河南省酒业协会的一位负责人也讲了一个故事。有一年,杜康在北京举办展销会,展览结束酒被一抢而空,一位要去拜见老岳父的小伙子因为买不到酒急得要哭,“要知道,当时县长的权力也只能批两瓶杜康酒。”
产量排名居全国第四,饭店没有豫酒生意做不好
谈及河南白酒曾经的辉煌,在酒行业奔走多年的郑州九度营销策划机构总经理马斐深有感触。
据马斐介绍,20世纪90年代中期,是豫酒阵营最辉煌的时候:“就质量而言,宋河、杜康、宝丰等白酒在业内是响当当的,在全国多次质量评比中名列前茅。”
相关数据显示,1998年,河南酒类中白酒产量达42.42万吨,全国排名第四,上缴利税5亿多元,形成了全国著名的“豫酒板块”。
而产自老子故里、道教文化发祥地的宋河,主导产品“宋河粮液”1988年在全国名酒评比中又被授予国家金奖和“中国名酒”称号,这也是河南唯一的浓香型国家金奖白酒。
宋河酒业的另一品牌鹿邑大曲,40多年来同样很受欢迎。周口鹿邑县城一位资深餐饮人士介绍说,当年如果饭店中没有鹿邑大曲,很多客人都会选择不在这家饭店吃饭,“与如今动则数百元上千元一瓶的白酒相比,鹿邑大曲几块钱、十几块钱一瓶,河南及周边省份消费者都能消费得起。”
税制改革令豫酒一蹶不振
对于豫酒的衰落,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时间点是在1998年之后,而2001年国家出台“从价计征与从量计征相结合”的政策,更是让豫酒一蹶不振。
中国酒类流通协会河南办事处主任吴勇说,2001年4月,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发文,要求自5月1日起,白酒企业在当时税收的基础上,再按量加征税收,每斤白酒税收额度0.5元。这令许多白酒企业难以为继。
河南仰韶集团曾是全国白酒酿造重点骨干企业,曾在1999年达到鼎盛。每斤多征收0.5元的从量税,让以低档产品为主、市场主要活跃在农村的仰韶遭受重创,陷入“提价找死、不提价等死”的两难局面。
数据显示,2001年仰韶集团以4.8万吨的产量位居国内白酒第8位,然而按税利合计对比,仰韶却退出了前20位。
吴勇表示,国家出台政策,原本想打击小酒厂的泛滥、提高白酒产品的质量档次,然而,因小酒厂偷税漏税继续经营,结果却让很多大厂受到重创。
“全国的酒企都受政策的影响,但豫酒转弯太慢。”吴勇表示,税改让全国的酒企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但安徽、湖北等省份酒企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通过调整产品结构、提升酒水价格等方式,逐步走出了影响,但豫酒企业却反应迟钝,包袱越背越重。
外酒长驱直入,豫酒越落越远
马斐认为,杜康的衰落很有代表性,也给人以很多警示。
据评估,杜康声名最旺之时,品牌价值达50亿元以上,完全具备申报联合国世界历史文化遗产的资格。但是,本应做大做强的杜康酒,却由于人为因素,出现了令人不堪回首的“两伊杜康大战”。伊川和汝阳两家酒厂明争暗斗,相互拆台,结果是两败俱伤。
而“两伊杜康大战”上演的那些年里,川酒、黔酒、皖酒、鲁酒等军团却在不断崛起。与此同时,省内的白酒企业忙着脱离行政管理,争着划分地盘、搞扩建。
据马斐介绍,张弓、林河、杜康、宋河都上了扩建项目,“有的背上了沉重的债务负担,有的耗尽了前几年积累的流动资金,致使河南白酒军团大伤元气。宋河酒厂扩建4年,最多时有员工1万多人,一度成为全国拥有最多员工的白酒厂。”
国内著名白酒专家、中国白酒食品工业协会白酒专业协会副会长沈怡方认为,恰恰在这几年间,外省白酒进入了河南市场,川酒、鄂酒、湘酒、皖酒长驱直入,枝江大曲等品牌在河南叫得有板有眼,而河南白酒反而进入防守阶段,且频频失手,以致越落越远。
编辑:卢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