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西部大开发10周年暨“西凤酒之旅”大型采访活动今日拉开序幕。昨晚,古城西安以“仿唐入城仪式”,迎来全国50余家媒体的百余名总编记者。 记者 魏影 摄
本报讯 (记者 成智) 盛夏的6月,正是热情似火、充满活力的季节。西安这座历久弥新的古城敞开怀抱,欢迎来自全国50余家主流媒体的百余名总编和记者。昨天,中国记协、中国晚协领导以及国内各大晚报的百余名总编、记者、评论家抵达西安。为期3天的“西安视变——纪念西部大开发10周年暨西凤酒之旅”大型采访活动今日拉开帷幕,百余媒体从业者将用新闻人的眼光,见证西安10年来的巨大变化。
本次由中国晚报协会、西安市委宣传部、西安市西部开发办和本报共同举办的“西安视变”大型采访活动,共邀请国内50余家知名媒体前来西安采访,通过他们聚首西安、品味西安、见证西安,从“观念”“形象”“视觉”“感受”“生活”等多个方面目击新西安在西部大开发中的新变化,展示西安悠久的历史文化资源,聚焦西安经济发展的巨大成就,采访西安具有代表性的优秀企业,共话中国东西部的发展,研讨中国晚报在媒体竞争中的优势与出路。
昨天,中国记协书记处书记顾勇华,中国晚协秘书长梁秀伟、副秘书长李凤祥和中国晚协副会长单位的领导,以及著名评论家刘洪波、曹林、童大焕和参与采访活动的《中国新闻出版报》《新民晚报》《今晚报》《羊城晚报》《扬子晚报》《银川晚报》《辽沈晚报》《武汉晚报》《齐鲁晚报》《钱江晚报》《青岛晚报》《新晚报》等50余家知名报刊的百余名总编及记者陆续抵达古城,他们将用全新的视角审视西安这座古今交融的城市。
今天,参与“西安视变”大型采访活动的百余名媒体总编、记者将以“文物保护与城市建设和谐共融的示范”为主题,参观浐灞生态区、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陕西历史博物馆、曲江新区的南湖和三大遗址公园以及大雁塔北广场,到西安这些具有传承历史文化、体现城市新风格特质的景点,感受古城西安之美。
随后两日,“文化复兴与城市之变”“现代西安的理想与实践”两个主题采访,还将让他们通过对道教圣地楼观台、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关中民俗博物院、华清池等重要历史文化景点的采访,深切感受西安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和无与伦比的历史遗存;通过对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法门寺文化景区的参观采访,呈现一个现代西安沿着科学发展的路径,正在实践着的巨大成就。
历史的积淀,给予了西安这座古城厚重的底蕴;而时代的机遇,赋予新西安在前进中变化的动力。10年前,党中央在西安向全党和全国人民发出了实施“西部大开发”的动员令;10年后,西安站在了西部的制高点上,这座城市10年来的发展和变迁,正是展示西部大开发成果和西部新成就的最佳窗口。
西安这座城市,因为历史与现代、经济与社会、文物保护与城市建设的和谐共融、协调发展而充满魅力,来西安做客的媒体人,也将用独特的“新闻眼”,发掘这座现代化的城市更多闪亮点,把人文的、活力的、和谐的西安新形象推介到九州大地。
走进盛唐之门 品西部精彩之变
南门入城式迎接总编记者
入城仪式现场。 记者 魏影 摄
群贤毕至,胜友如云。昨晚的古城,迎进了 “西安视变——纪念西部大开发10周年暨西凤酒之旅大型采访活动”的各地嘉宾。来自全国50余家媒体的百余名总编、记者们会聚一堂,在盛唐气韵中觅着悠久的文化根源,感受浓郁的盛唐雄风、秦地风情,透过西安体味10年变迁里的西部精彩之变。
打开盛唐之门迎贵宾
来宾感言:走近“盛唐”倍感亲切
昨晚,西安的古城墙上流光溢彩,南门城楼张灯结彩,洋溢着节日的喜庆气氛。
晚8时许,号角齐鸣,鼓声铿锵,伴随着悠长高亢的仿唐音乐,美丽的唐装女子跳起了喜庆的“团扇舞”,长袖翻飞间,古城西安以迎接贵客最高规格的“仿唐入城仪式”,迎来了参加 “西安视变——纪念西部大开发10周年暨西凤酒之旅大型采访活动”的全国各地宾朋。
仪式还未开始,来宾们就早已抑制不住兴奋、新鲜的心情,纷纷拿起手中的相机、手机和全副武装的唐装士兵及雍容华贵的盛装舞者合影。
“到处都充满了盛唐味道,有种非常亲切的感觉。”看到此情此景,《新民晚报》副总编辑朱大建啧啧称赞不已。他说,作为历史上最强盛的朝代,唐代对历代社会、文化等方面影响非常深远,这种独特的仪式不仅传承了中华民族血脉当中的文化元素,也让来者油然而生强国自豪感和归属感。
主客言欢热扭秧歌
来宾感言:西安发展模式无可取代
西安日报社社长郝小奇主持欢迎仪式。他代表中共西安市委宣传部、西安市外宣办、西安市西部开发办和西安日报社,对远道而来的朋友表示热烈欢迎。
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岳少峰致欢迎词。他说,西安作为“西部大开发”动员令的发生地,10年来,勤劳智慧的西安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励精图治,开拓创新,与时俱进,一个人文、活力、和谐的新西安正在阔步向前。他还发出诚挚邀请:“真诚希望大家用手中的笔和镜头,聚焦西安,记录她的成长和变迁。”
市委副秘书长纪刚为中国记协书记处书记顾勇华颁发了“入城金钥匙”,《西安日报》《西安晚报》总编辑李颖科为来宾颁发通关文牒,《西安晚报》执行总编辑屈胜文为来宾赠送了礼品。
随后,在威武的仿唐士兵和仕女的簇拥下,百余名客人踏着红地毯,款款迈入南门瓮城。瓮城之内,喧天的锣鼓敲起来,来自天南海北的媒体人和群众手牵手,在锣鼓声中扭起了欢快的秧歌。
《成都晚报》编委尹向东说:“我已被西安独有的文化感染力沉醉得不知归路。”他说,与成都对比,西安的文化资源更为丰富。两相对比,西安的豪放开阔是其特有的魅力,而突出城市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特色发展模式,其他城市无法取代。
千年古城的时尚夜景
来宾感言:西安快速发展令人高兴
这一端的古城墙因为玲珑雅致的红灯笼,显得格外富有诗情画意;另一端的明代钟楼,则在五彩斑斓的灯光映照下,见证着一座城市在历史涤荡中的嬗变。
灯光璀璨的南大街,昭示着西安时尚一面。沉浸在入城仪式兴奋之中的来宾们又登上古城墙,俯瞰华灯初上的西安夜景,流光溢彩的城市街景,让来宾在感受了西安的古老、尊贵之后,又感受到时尚与现代。
《银川晚报》社长、总编于小龙显得特别开心,他不仅获得了具有特别意义的通关文牒,还很娴熟地扭了一段秧歌。他说,自己已经是第四次来西安了,但仍能深刻感受到西安巨大的变化,单看看城墙内外的风景,就能感受到变化之大、发展之快。“自古陕甘宁是一家,能看到西安有如此快速的发展,真让人高兴啊!”
记者王丽 实习生党兆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