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酒业新闻网

华夏酒报官方网站

官方
微信
官方
微博
首页 > 深读 > 葡萄酒 > 正文
干白的诞生
来源: 《华夏酒报》  2007-07-27 14:25 作者:李洁
 1979年中国第一瓶干白葡萄酒在河北沙城问世,1983年中国第一瓶干红葡萄酒在河北昌黎研制成功。作为中国第一瓶干白和第一瓶干红的缔造者,郭其昌老人对干白和干红都有着特别的感情,看到市场上干红的兴起,郭老在高兴的同时更为干白备受冷落的现状感到担忧。
  郭老对《华夏酒报》记者文章来源华夏酒报说:“国际上红白葡萄酒的消费比例基本上是各占一半,大量消费红葡萄酒而冷淡白葡萄酒是不正常的。就香气和滋味来说,红葡萄酒虽然香气浓厚却不如白葡萄酒的香气那么新鲜可人,前者有较重的涩味而后者相对较轻,更容易被广大酒民接受。从普通消费角度说,我个人更喜欢白葡萄酒。”郭老还说,“葡萄酒质量好坏,先天在于葡萄,后天在于工艺。因此,生产厂家先要搞好原料,种好葡萄,这样才能生产出质量上好的产品,使消费者得到实惠,使他们喜欢上白葡萄酒。”
  郭老在所著的《新中国葡萄酒业五十年》一书中,对干白的诞生、发展有着较为详尽的记载。
  1975年9月底,“华北地区葡萄酿酒葡萄栽培技术协作会”在张家口召开,张家口地区有关领导得知沙城有着优越的葡萄酒生产条件后,立即邀请轻工部食品局、食品发酵所、外贸部粮油食品进出口总公司有关同志到沙城酒厂研究如何发挥该地区的优势,将葡萄酒搞上去。从那时起,沙城酒厂开始了葡萄酒的生产研究。
  有关人员来到沙城酒厂介绍了国外葡萄酒生产和销售的情况,轻工部派郭其昌先生就地解决问题。在已贮存的干白酒中逐池进行感官鉴定,选出了较好的几个池子进行后加工处理。
  1978年下半年,轻工部将《干白葡萄酒新工艺的研究》列为轻工业重点科研项目,确定轻工部食品发酵工业科学研究所为负责单位,郭老担任项目负责人。长城葡萄酒公司在中国(原轻工部)食品发酵工业研究所的技术指导下,完成了《干白葡萄酒新工艺的研究》。国际上流行的非氧化型的干白葡萄酒开始投入市场,并于1979年开始出口。
  试制产品长城干白葡萄酒于1979年获得国家金质奖;1983年在英国伦敦第十四届国际评酒会上获得银质奖,这是解放后我国的酒类产品首次在国外获奖;正式产品于1984年3月在西班牙马德里国际评酒会上获金质奖;1984年9月再次获得国家金奖。该项目分别于1980年和1983年经过鉴定,成果获得1985年国家科委颁发的“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该成果开始向葡萄酒行业推广,沿用至今。
  1980年,我国第一个中外合资的葡萄酒公司——王朝成立,生产出“王朝半干白”,从此我国市场上有了较大批量的不含糖或略含糖的干型、半干型、半甜型的白葡萄酒。郭老介绍,上世纪80年代以前,国人饮葡萄酒习惯以甜型为准,并且多是认为红的才能代表葡萄酒,当喝到不带糖的干酒时,认为是坏了,并给其名“酸酒”(在国外称“酸酒”时,所指的葡萄酒是变了质的)。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也开始慢慢发生改变。过去喜欢甜食的人,现在转而开始喜欢爽口、清淡、开胃的食品。同样,葡萄酒也由甜转向半甜,又很快转向半干、绝干,这是符合市场发展规律的。我国饮用葡萄酒改型和老牌葡萄酒国家相似,郭老在访问一些老的葡萄酒生产国家时,发现他们也是这样的演变过程,这是生产发展、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结果。
        记者手记:
  为了生产适销对路的出口产品换取外汇,在葡萄酒生产方面闯出一条新路,1978年下半年,轻工部将《干白葡萄酒新工艺的研究》列为轻工业重点科研项目,确定轻工部食品发酵工业科学研究所为负责单位,和沙城酒厂共同完成,郭其昌担任项目负责人。
  1979年科研工作全面走上了正轨。专家们首先搜集了国外干白葡萄酒先进的生产工艺资料,与我国的情况作了对比,发现差距不仅表现在生产工艺方面,而且在原料、设备方面也有不少的差距。《干白葡萄酒新工艺的研究》主要从四个方面展开,分别是:关于原料方面的研究,关于“酒的生成”方面的研究,关于改善酒质方面的研究和关于提高干白葡萄酒稳定性方面的研究。通过这些研究,最终确定了干白葡萄酒新工艺的工艺流程、工艺参数和工艺规程。这项研究使干白产品出口对路,据1980年秋交会反馈,长城牌干白、半甜白葡萄酒适合外国人的口味,并进入香港第一流饭店和超级市场。此外,在项目研究过程中还培养了一批相关的科研人员,为我国干白葡萄酒的创新与发展奠定了人才基础。
  转载此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华夏酒报》。
要了解更全面酒业新闻,请订阅《华夏酒报》,邮发代号23-189 全国邮局(所)均可订阅。
编辑:编辑:王玉秋
相关新闻
  • 暂无数据。。。
总排行
月排行

—— 融媒体矩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