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酒业新闻网

华夏酒报官方网站

官方
微信
官方
微博
首页 > 深读 > 啤酒 > 正文
从摆酒摊到开大篷 资深篷主谈十余年参节感受
来源: 青岛晚报  2007-08-24 13:01 作者:孙成富

        “假设忽然啤酒节不开了的话,我会感觉生命中缺失了重要一部分。毕竟它已伴随我13年了……”昨天下午1时,记者进入柏龙大篷时,负责人王全正在
给服务生示范如何使用刚从德国进口的打酒器。与他一样,HB和维森大篷的宋修伟、威麦大篷的王涛等这些有着十余年参节经验的大篷主们依然延续着对啤酒节的痴迷和创业之初的勤奋。

       “最初时没有大篷,只有小篷。无非就是十几平方米的地方,支一些遮阳伞,下面是矮桌和马扎子。”1994年,第四届啤酒节上,王全单枪匹马干起了啤酒代理商的营生,他曾连续数年亲自摆摊卖酒,而代理的也只是国内品牌啤酒或国际上的小品牌啤酒,如青啤、英国的棕啤、新加坡虎牌啤酒等。宋修伟也回忆说,十年前的市民和游客喝酒也很随意,买了啤酒用塑料袋一装,就到小桌上就着简单的小菜畅饮起来。

       “柏龙大篷现在已成为啤酒节上的知名品牌,现在很多客人都是慕名前来。”看着眼前来往的游客,王全回忆起了他代理柏龙品牌的经历。2003年,王全趁去德国考察的机会认识了该品牌,通过去厂家参观,学习对方的啤酒文化和管理经验。“柏龙是德国第一品牌,当时大部分青岛人都不了解它,于是我回来就立刻下手运作了。”王全说,如今四年过去了,他的小篷已变成了大篷,经营面积已经从十几平方米扩展到3000平米,并分为了三个区:大篷区、小篷区和VIP区,人员已达到400余人,管理层40多人。

       “虽然啤酒大篷已不再是我的主业,但我每年都会很认真地去对待它,而不是当作在‘玩票’。”王全说,因为十几年来自己已产生了一种“啤酒节情结”。他说,每年啤酒节他都得提前两个月下手准备,“严格检验和保证远程运输的啤酒保质期,报关、通关,以及采购德国原装的设备和餐具。比如今年大篷还增设了欧式廊柱,请来了德国酒娘给游客助兴。”王全说,光装修费和租金就超过了100万元。

       王全说,办大篷的主要支出是装修费、租金和工作人员薪水。根据以往经验,每年创收能达到20万元左右。参节经验多了,王全也想了更多的点子“广开财源”——记者在柏龙大篷看到,舞台幕布上和大篷的垂帘上均张贴了著名通讯品牌和汽车品牌的广告画。用他的话说就是“降低成本,以节养节“。

       和王全一样,宋修伟和王涛也是在啤酒节16天里终日“驻篷”,“客人多的时候,就得亲自上阵,客串一把服务生,很多时候一晚只睡三四个小时。”昨晚,啤酒节指挥部告知记者当日客流和酒量——8月22日入城18万人,饮酒56吨。累计264万人,饮酒751吨。毫无疑问,这些数字中很大一部分是大篷带来的。看着服务生们来往的身影,游客们畅饮狂欢的姿态,那些资深的篷主们是否已随思绪飘回了“摆摊时代”?

编辑:张勇
相关新闻
  • 暂无数据。。。
总排行
月排行

—— 融媒体矩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