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酒业新闻网

华夏酒报官方网站

官方
微信
官方
微博
首页 > 市场 > 正文
中国酒业如何用好“历史经典产业”新政策——以“量子思维”突破企业困境实现跃迁式发展
来源:《华夏酒报》/中国酒业新闻网  2025-11-23 16:08 作者:李后强

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副主任、成都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席、四川省社会科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 李后强

10月,工信部发布的《关于推动历史经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2026-2030年)》(征求意见稿),将“酿酒”正式列为历史经典产业,与丝绸、茶叶、瓷器等并列,这是国家层面对酿酒产业的历史地位与文化价值的确认,更是对其未来发展的深切期许,标志着中国酒业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在国内酒界引起巨大反响。面对这一重大政策转向,我们必须思考:酒业如何把握机遇,担当起“民族瑰宝”的时代使命?为摸清相关情况,推动此项工作,2025年11月21日至23日我与四川省生活美学研究会会长韩毅专程赴陕西柳林酒业集团、宝鸡市苏轼文化研究会和中国青铜器博物院调研。

中国青铜器博物院是一座以展示和研究周秦时期青铜文化为主的国家一级博物馆,坐落在国家4A级景区中华石鼓园内,总建筑面积为3.48万平方米,其中,展厅面积达到1.5万平方米,馆藏文物总数超过48.7万件(组),包括120余件一级文物,如何尊、折觥、厉王胡簋等禁止出境文物。该馆不仅是研究和展示古代青铜文化的重要场所,也是了解中华文明的重要窗口,吸引了众多游客和学者前来参观和研究。宝鸡市苏轼文化研究会在凤翔区东湖内,有苏轼塑像、各种研究资料和景点。陕西柳林酒业集团坐落在宝鸡市凤翔区柳林镇,这里坐拥秦岭北麓好环境,是历史上著名的“酿酒古镇”。该酒厂始建于1974年,2018年重组改制成立陕西柳林酒业集团有限公司,坚持“为世界酿一杯好酒”的企业愿景和贯彻“品质、品牌、文化、生态”的发展理念,投资60亿元打造了两千余亩智能化生态酿酒庄园,以年产5万吨优质基酒、储能30万吨之雄图,铸就中国白酒产业新丰碑。

在调研期间,我受邀参加2025中国酒业华夏论坛并作主题演讲,内容如下。

深刻领会从“传统产业”到“历史经典产业”的定位升华

《指导意见》将酿酒列为“历史经典产业”,是认知维度的重大跃升,其意义深远。

第一,“历史经典”凸显了产业的“根”与“魂”。 酒不仅是饮品,更是流淌在中华民族血脉中的文化符号。从夏商周的祭祀酒醴到唐宋的诗词酒令,酒文化已深度融入中国社会的肌理。新定位要求我们以敬畏之心对待酿酒产业,保护好这份“活态遗产”。

第二,“经典”二字赋予了新标准与新使命。 “经典”是具有真理性、示范性、权威性、公认性、深刻性、思想性、普适性、独创性、永恒性的重要文化遗产,能跨越时代限制,经受住时间的考验,对历史和社会具有深远影响。“经典”不分新旧,主要代表品质、品味与品牌的极致追求,特别是代表内在品质的卓越性、独特性、精湛性。酒业的高质量发展,核心不再是规模扩张,而是价值提升、文化彰显与可持续生命力的锻造。酒企不仅要成为成功的商业实体,更要成为文化的传承者与创新者。

第三,国家战略背书提供新机遇。 纳入历史经典产业序列,意味着酒业将在文化遗产保护、技艺非遗申报、科技创新、品牌国际化等方面获得更多政策支持,为行业转型升级提供强大动力。

政策红利下,需关注几个重要问题——

从消费品到文化产品的跃升。 酒类产品被重新定义为具有文化传承功能的历史经典产品。酒企可借此重新定位,从追求销量转向文化价值与商业价值并重,提升品牌影响力。

开创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政策为酒业提供文化赋能,包括工艺传承与保护、品牌故事重塑、文旅融合机遇等。酒企可深入挖掘历史文化资源,构建富有吸引力的品牌叙事,发展工业旅游、酒庄体验等新业态。

市场格局加速演变。 政策将推动资源向名优酒企集中,中小企业可凭借地方特色走“小而美”路径。产业链协同发展、资本关注度提升,也将为行业注入新活力。

引发品质革命。 政策推动酒业从规模导向转向品质导向,建立更严格的标准体系,推动科技创新与文化传承融合,保护风味多样性,实现可持续发展。

把握机遇与挑战。 酒企需避免文化符号的简单粘贴,平衡传统与创新,构建全产业链文化赋能体系,加强行业自律,培养复合型人才。

精准把握《指导意见》对酒业格局的深刻影响

《指导意见》将推动酒业发展范式转变,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发展”。 竞争重点从“量”的博弈转向“质”的较量、“文”的彰显和“绿”的底色。企业需注重内涵式增长,聚焦品质、品牌、用户体验与社会责任。

第二,文化从“营销噱头”变为“价值基石”。 酒企需深入挖掘历史文脉、酿造哲学与地域风土,构建独特的文化IP体系,使文化成为品牌溢价和消费者忠诚度的根本支撑。

第三,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 在坚守传统工艺精髓的基础上,积极拥抱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新质生产力,实现“智慧酿造”“精准酿造”,提升品质稳定性与创新力。

第四,产业竞争生态重塑。 鼓励构建健康、协同的产业生态,不同酒企之间在共同做大“中国酒”文化品牌、开拓国际市场等方面加强合作,形成“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格局。

第五,国际化从“产品出海”升级为“文化出海”。 酒业需创新传播方式,讲好中国酒的故事,让外国消费者理解其背后的技艺之美、礼仪之雅和哲学之思,实现文化输出。

高质量发展引领酒业新未来

在政策东风的推动下,中国酒业的高质量发展将呈现五大趋势——

第一,生态酿造成为根基。 好山好水出好酒,生态酿造将从口号转变为硬性标准。企业需注重水源保护、土壤养护,构建全链条生态体系。

第二,科技赋能驱动升级。 用现代科技为传统酿造插上翅膀。渠道库存周转天数延长,倒逼企业利用大数据优化供应链。科技将成为传承的助手,而非替代。

第三,文化铸魂构建品牌高地。 未来竞争是文化的竞争。年轻消费者占比提升,光瓶酒市场突破1500亿元,显示消费者更注重品质与文化认同。酒企需深挖历史文化,讲好品牌故事,塑造独特文化IP。

第四,多元共生优化产业生态。 酒业之美在于“和而不同”。大众消费市场成为增长引擎,光瓶酒50—100元价格带增速达40%。头部企业入局这一蓝海,正是品牌与大众的深度连接。

第五,全球视野推动香飘世界。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2024年白酒出口额增长20.4%,以东南亚市场为桥头堡,中国酒的文化价值正逐步推向全球。

历史经典酒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基于对《指导意见》的理解和行业现状的观察,未来酒业高质量发展要坚持以“十五五”规划为引领,把握有效路径——

第一,深度挖掘与创新表达文化价值。 酒企应系统梳理厂史、技艺史,运用现代传播手段让文化“活”起来,推动酒旅融合,打造酒文化综合体,增强消费者体验。

第二,践行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 将ESG理念融入酿酒全过程,构建绿色供应链,推行清洁生产,强化产区生态保护,守护酿酒微生态。

第三,加快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建设自动化生产线,部署传感器网络,实现精准控制;利用大数据分析消费者偏好,构建全链条质量溯源系统,增强消费信任。

第四,推动消费场景多元化与产品创新。 关注新中产、Z世代等群体的需求,开发适合新场景的产品,探索定制、圈层营销等新模式,传递健康、愉悦的生活态度。

第五,优化产区协同与品牌梯队建设。 核心产区需强化规划,避免同质化竞争;支持龙头企业引领,鼓励中小企业做优做精,形成多层次、差异化的品牌梯队。

第六,实质性突破国际化进程。 制定长期国际化战略,与海外文化机构联动,参与国际赛事展会,遵循国际标准,培育海外消费习惯。

总之,工信部的《指导意见》为中国酒业描绘了高质量发展的宏伟蓝图。我们肩负的不仅是一个产业的兴衰,更是一份文明的传承与光大。

中国酿酒自古以来都是历史经典产业,我们要有历史与文化自信。在贯彻落实文件中,我们一定要从确定性的“牛顿思维”转向概率性的“量子思维”(关联、叠加、跃迁、参与、整体、相退、坍缩等等),进行“顶层突破、底层重构”,从不确定性中找到新的确定性。人类社会的本质就是不确定,大自然的本质就是确定。凡是有人参与的活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等)都必须用量子思维,因为人有意识、具有对抗性和不确定性。文化就是人化,是人创造的物质与精神的总和,因此文化有好与坏之分。文明是则文化之中的精华,是正向的、积极的、美好的、进步的部分,没有坏的文明。文化有冲突,文明没有冲突。如果说农业文明是线性思维,工业文明是机械思维,那么数字文明则呼唤“量子思维”。量子世界的核心特征是叠加态、纠缠性与不确定性。在商业领域,这意味着:未来不是单一路径的延续,而是多种可能性的并存;成功不是线性积累的结果,而是关键节点的跃迁。量子思维属于文明,一直伴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但没有认识到其主要特征——

概率性跃迁思维。从确定性思维转向概率性思维。传统商业思维追求百分之百的确定性,而量子思维接受概率性结果,注重创造概率优势。正如电子在不同能级间的跃迁,商业创新也往往呈现非线性突破特征。

叠加与同步思维。摒弃"非此即彼"的二元思维,拥抱"既此又彼"的叠加状态,构成厂商命运共同体。我们可以同时处理传统与创新、本地与全球、稳健与冒险等多重矛盾,实现协同发展

量子纠缠思维。建立产业生态系统的深度关联性,实现远距离、瞬时性的协同效应。正如酒商群体可以构建跨地域、跨行业的价值网络,产生"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涌现效应。酒界应用量子思维,就要敢于打破“非此即彼”的旧逻辑。比如,企业不再只是“盈利”或“公益”的二元选择,而是可以实现“商业向善”;人才不再局限于“全职”或“兼职”,而是可以构建“生态化协作网络”;创新不再是“闭门造车”,而是通过开放平台实现“群体智慧涌现”。量子思维还告诉我们——观察者影响被观察者。企业家的心态与信念,本身就是一种能量场。当你相信“不缺资金、不缺人才”,你就会吸引资金与人才;当你认定“没有难题”,你就会找到解法与答案。这不是盲目乐观,而是以高维认知重构现实的能力。

在战略上,做到“天人合一、天下唯一、天下第一”;在文创上,做到“从物到人、再到神与信(仰)”的阶梯递进。把“神话”转变为科学,把“盲人摸象”转变为“系统观念”,把“刻舟求剑”转变为与时俱进,把文化转变为文明,把精神转变为物质。要认识到毒品与药品没有本质的差别,只有剂量的差异,适量饮酒有利于健康,过量饮酒一定有害。凡是与民生福祉,人性本真有关的产业永远是朝阳产业、优势产业。传统产业并不是落后产业、夕阳产业。只有落后的观念、产品和技术,没有落后的产业。

柳林镇地理环境特殊,酿酒条件优越,柳林酒质非常好,风味独特,“酒海香”既是工艺创新更是历史的传承。柳林酒业集团只要注重战略调整,提高思想层面与能级,用好量子思维,就可以在这次史无前例的酒业大洗牌中胜出,成为中国酒业新的头部企业。目前关于中国白酒的讨论、争论、议论、建议、对策等等,都是传统的小打小闹、小修小补、不痛不痒,完全没有意识到当前问题的空前严峻性,完全不能解决实质性的底层逻辑,只会越来越混乱、越来越糊涂,必须认识到这是一场思维革命——从牛顿思维转向量子思维,只有量子思维才能理清思路,才能实施“降维打击”与“升维突破”,才能解决眼前及未来发展问题。在三维空间解决二维空间的问题很容易,在四维空间解决三维空间的问题很顺利。低维空间的困难,在高维空间都有答案,一切矛盾都是因为空间维数太低。提升自己的思维度数,就没有“内卷”(只要足够优秀),没有“难题”(只要打开心结、真正开窍),也不缺人才(只要有法眼、慧眼),更不缺资金(只要有赚钱的项目)。凡是有人参与的活动必须用量子思维,凡是没有生命参与的活动都可以用牛顿思维。摆脱当前白酒困境,必须坚持量子思维。

“源浚者流长,根深者叶茂。”我们要以新政策为指引,坚守匠心,勇于创新,共同擦亮“历史经典”这块金字招牌,推动中国酒业从“名酒”到“民酒”再到“经典酒”的跨越,让这一杯蕴含千年智慧的民族瑰宝,香飘世界,润泽当代,传续永年!

在论坛结束时我强调,对历史的最好继承,是创造新的历史。要尊古而不复古,守正而不守旧,唯如此,中国酒业方能打破旧有框架,以思维破局引领整个行业的转型升级。当前的形势正如狄更斯《双城记》中的名句:“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智慧的时代,这是愚蠢的时代。”这本质上是“三观”问题,特别是思维问题。思维是人类最大的监狱。我们需要消灭一个以“以营销者为主导的梦幻世界”,建立一个以“消费者为导向的现实世界“,积极拥抱新质生产力,按照“发展型改革”到“治理型改革”再到“人本型改革”的逻辑,由高速度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今天的论坛就是把“最坏”变为“最好”,是真论坛,提出了真问题,贡献了真招数,没有大话、空话、套话、假话,十分难得。相对而言,论坛规模小但意义大,题目小但价值大,时间短但影响长。五个圆桌论坛,话题设计好 、嘉宾选择好、组织协调好、会务保障好、现场效果好!可以说,谋划精心、组织精细、主题精准、流程精湛、会场精致、发言精彩,标准高、效率高、层次高、质量高,是一次空前的酒业学术研讨会。历史会记住今天的论坛、记住今天的嘉宾、记住今天的留影、记住今天的柳林!我们坚决支持“中国酒业华夏论坛”继续办下去!并且要越办越好!(本文系作者2025年11月22日在“2025中国酒业华夏论坛”上的主题演讲)


编辑:马越
相关新闻
  • 暂无数据。。。
总排行
月排行

—— 融媒体矩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