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双碳”目标持续推进的今天,作为能源消耗大户的啤酒产业,正面临着节能降耗、降本增效的紧迫挑战。随着ESG理念深入人心,绿色低碳转型已成为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繁荣下的隐忧,啤酒行业迎来能源效率大考
中国啤酒产业在高端化、品质化转型中稳步前行。华润啤酒凭借“国麦振兴”与绿色制造实践,在ESG领域表现突出;青岛啤酒启动全价值链碳盘查,持续推进绿色工厂建设;百威则制定了2025可持续发展目标,积极推进碳中和进程。这些行业龙头的实践,为整个产业的绿色转型引领了方向。
然而,在这片繁荣景象之下,啤酒产业作为传统能源消耗大户,正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节能降耗压力。作为典型的能源密集型产业,啤酒生产的核心环节无一不是“能源吞噬者”。在糖化煮沸过程中,麦芽需要在45℃、63℃、72℃的温度阶段逐步加热,并持续沸腾60分钟-90分钟,这一过程会消耗大量蒸汽。随后的冷却环节同样能耗惊人,麦汁需要迅速从沸腾温度冷却到发酵温度,传统制冷系统耗电约占啤酒厂总用电量的30%。而为了保证食品安全和风味纯净,啤酒厂必须执行极其严格的CIP(原位清洗)与SIP(杀菌)流程,这些环节消耗的高温热水和蒸汽,成为啤酒生产中的隐性能耗黑洞。

在这条传统路径上,每生产1000升啤酒,就会产生150公斤-200公斤的二氧化碳排放。随着国家“双碳”目标的推进和ESG理念的深入,这种粗放的能源管理模式,已成为制约啤酒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瓶颈。
政策与市场双轮驱动,绿色低碳成行业必答题
在政策端,国家层面正在加速推进制造业绿色转型。1月,《啤酒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GB 32047-2025)强制性国家标准正式发布,将于2026年8月1日起实施。该标准将能耗限额等级分为1级、2级、3级,其中,1级代表行业能耗先进值,2级为新建、改扩建企业的准入门槛,3级则是现有企业必须满足的最低能耗要求。新标能耗要求较2015版下降了13%至23%,凸显了国家对啤酒行业节能降耗的严格要求。
与此同时,于4月正式实施的《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要求第25部分:食品、烟草及酒、饮料和精制茶企业》(GB/T32151.25-2024),为酒企构建了覆盖生产全生命周期的碳核算框架,标志着传统高耗能产业的碳排放管理迈入精细化阶段。

在市场端,领先的啤酒企业已率先行动。华润啤酒通过“国麦振兴”战略,系统性推动国产啤麦从育种、种植到酿造的全链条升级,同时,在绿色制造方面,通过“轻量化玻璃瓶”等项目实现显著减排;青岛啤酒则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供应链的各个环节,通过智能化升级和清洁生产,持续降低产品碳足迹;百威作为行业领军企业,更是在全球范围内推行“100%使用可再生电力”等雄心勃勃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引领行业绿色变革;燕京啤酒在其四川酿造基地通过低氮改造项目,采用高效燃烧技术大幅降低能源损耗,同时,显著减少二氧化碳、硫化物及粉尘排放,将节能减排效能融入酿造全流程。
技术破局,思安SiED解决方案的行业实践
面对行业共性难题,思安新能源等能源服务商带来了创新解决方案。思安的SiED综合能源整体解决方案以“三综合”(综合能源品类、综合能源环节、综合技术应用)为核心理念,基于Si系列平台软件产品、E系列边缘智控产品和D系列能源设备产品,为啤酒企业提供了从能源设计、建设到运营的全生命周期服务。
在蒸汽系统方面,思安方案提供了多元化的“零碳”供汽选择。电储热锅炉系统可利用夜间谷电储能,白天释放蒸汽,不仅降低了碳排放,还能显著降低供汽成本。如果采用绿电驱动,甚至能实现供汽环节的零碳化。
蒸汽热泵、机械式蒸汽压缩热泵(MVR)技术,则能回收煮沸环节产生的二次蒸汽,经过压缩提温、提压后,重新用于加热麦汁。这种高效系统可以使煮沸环节的蒸汽消耗大幅下降,与传统工艺相比,能耗可降低40%-60%。

思安方案中的“冷热联供”系统实现了能源的梯级利用。该系统整合了多种形式的余热资源,包括煮沸工艺的冷凝热、氨冷机冷凝热、空压余热等,通过高温热泵、吸收式制冷等设备,实现热能的多级提质与循环利用。通过(E-DOMs™)制冷智控系统,实现动态匹配与智能调控,在满足制冷需求的同时,将余热高效转化为热水或蒸汽,重新用于清洗、杀菌等工艺环节,实现能源闭环。此外,(E-DOMs™)边缘智控系统还覆盖空压、供热等多个能源场景,其中,空压机的余热回收,充分利用空压机工艺产生的低品位余热,实现节能、减排、降费。采用边缘智控技术,制冷机智能化程度大幅提升,针对工艺用冷特征,实现优化控制,满足麦汁、啤酒冷却需求,显著提升系统整体能效与运行稳定性,并降低能源成本,实现全流程的用能优化与智能响应。
在能源管控中心,思安为啤酒厂配备了“智慧大脑”——综合能源管理平台。该平台以综合能源操作系统(Si-MeOS™)为核心,能耗碳排放监测实时追踪全厂能耗与碳排放数据,并结合综合能源优化调度,实现多能耦合协同与成本最优运行。搭配规划仿真系统,可在项目前期进行能耗模拟与方案优选,从设计源头杜绝冗余。在运营阶段,智慧运维平台依托AI与预测性维护技术,大幅降低人工依赖,提升运维效率与系统可靠性,系统确保每一份能源都发挥最大价值。
基于大语言模型的AI Engineer Agent工程师智能体的应用,让AI与啤酒酿造充分结合,以往需要复杂人员操作的指令,通过简单的对话,即可完成能源系统的巡检、自诊断和优化,从“能源算不清”到“全链精管控”稳供、降本、低碳,数智化给啤酒产业打下了坚实的底气。
实际案例显示,该方案可助力啤酒厂实现综合能耗下降8%-15%,能源费用减少10%-25%,运维人员成本下降30%-50%,碳排放量减少15%-30%。更重要的是,通过绿电驱动、余热回收利用和智慧管理等措施,让啤酒产业真正实现了从“高碳酿造”到接近“零碳酿造”的跨越。
绿色酿造,未来已来
每一杯啤酒的背后,都承载着企业对环境责任的理解和对可持续发展的承诺。在碳中和成为全球共识的今天,啤酒行业的能源革命已不再是一场单纯的技术竞赛,而是关乎企业长期竞争力与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战略选择。从国家政策的强力引导,到龙头企业的率先实践,再到专业技术服务商的技术支撑,啤酒行业的绿色转型生态系统正在不断完善。

未来,随着更多啤酒企业拥抱绿色低碳变革,中国酿造行业有望在品质提升与能源革命的双轮驱动下,走向更高效、更清洁、更智慧的新纪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