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酒业新闻网

华夏酒报官方网站

官方
微信
官方
微博
首页 > 深读 > 正文
旺季不旺,酒业最难三季度?
来源:《华夏酒报》/中国酒业新闻网  2025-10-11 15:32 作者:张瑜宸

“双节”(中秋、国庆)落幕,标志着酒业正式迈入第四季度。由于绝大多数节庆消费集中在三季度,素有“金九银十”之称的消费旺季,历来被视为行业全年走势的关键风向标。

那么,今年三季度酒业整体表现如何?

增量的尽头是分化

要客观评估今年三季度酒业的整体表现,我们或许需要从二季度的走势中寻找铺垫。

作为行业的“压舱石”,白酒的结构性分化正愈发清晰。财报数据显示,21家白酒上市公司2025年上半年合计实现营收2430.17亿元,同比微降0.9%;归母净利润为949.5亿元,同比下降1.38%。其中,TOP5企业营收占比超过60%,净利润集中度更是接近90%,行业“强者恒强”的格局进一步凸显。

在整体承压的背景下,仅有6家企业实现了营收与利润的双增长,且增速普遍放缓;更多企业则陷入营收与净利润“双降”的困境,部分企业跌幅甚至超过100%。更值得警惕的是,一些酒企虽账面利润看似可观,但经营活动现金流持续为负,暴露出回款困难、库存高企等深层隐忧,反映出渠道动销不畅与资金链压力并存的现实。

资本市场的反应最为敏锐。东吴证券研报显示,2025年二季度,主动型基金大规模减配白酒板块,这一资金流向无疑是对行业现状的一次严峻“投票”。高端白酒普遍遭减持,减仓幅度从15%到超过30%不等;区域酒企的表现则呈现两极分化:部分企业基金重仓股数环比下降近三成乃至六成以上,而个别企业持股数量却逆势增长94.2%。这种鲜明的对比,恰恰反映出在当前环境下,市场对企业的业绩确定性与抗风险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然而,市场的天平从不一味地倾斜。就在多数资金选择撤离之际,顶流基金经理张坤却在二季度大举加仓白酒股。这一逆市操作释放出明确信号:在整体看空的氛围中,部分长期投资者认为行业悲观预期已被过度反映,当前估值正逐步具备长期配置吸引力。

除白酒之外,葡萄酒行业的表现更为低迷,整体营收与净利润双双下滑,六家代表性企业上半年总收入仅约20亿元。长期以来其主打的“风土”与“情怀”叙事,已难以打动年轻消费者。如何对接年轻人追求轻松、悦己的饮酒方式,成为摆在葡萄酒企业面前的现实命题。

相比之下,黄酒品类在年轻化转型中初见曙光。今年上半年,三家黄酒上市公司合计实现营收19.26亿元,同比增长3.38%;净利润达1.77亿元,同比增长4.12%,展现出稳健的复苏态势。

以会稽山推出的“一日一熏”气泡黄酒为例,其通过加汽轻饮、低度爽口的新形态,成功激活年轻消费市场,带动企业营收显著增长。这说明,传统酒类并非没有出路,关键在于能否跳出固有思维,将“厚重历史”转化为“轻盈体验”,真正融入火锅、烧烤等现代餐饮场景,实现从“礼品”到“日常”的角色转变。

啤酒行业整体保持微增。华润、青岛、重庆、燕京、惠泉五家企业上半年合计实现营收614亿元,同比增长2.51%;净利润145.51亿元,同比增长5.79%;总销量达1549.19万千升,同比增长2.05%。尽管增速持续放缓,市场集中度提升,但企业并未坐以待毙。

为开辟“喝好”的新需求,各大品牌纷纷布局精酿、果味、茶饮风味新品,甚至跨界进入饮料赛道,积极寻求“第二增长曲线”。然而,若精酿领域长期停留在风味创新与概念营销的“内卷”层面,恐将陷入“泡沫繁荣”——看似热闹喧嚣,实则难以构筑可持续的竞争壁垒。

由此可见,今年三季度酒业的整体表现,正是在分化与重构的基调中徐徐展开。从白酒的增速放缓与现金流隐忧,到葡萄酒的转型困局,再到黄酒与啤酒在创新中试探新机,无不预示着行业已告别普涨时代,还在深度调整与价值重塑的周期里徘徊。

三季度业绩压力最大?

然而,这一转型的阵痛,并未因传统旺季的到来而消解,反而在消费端的真实反馈中被进一步放大。

从多方反馈来看,今年白酒行业的“金九银十”成色明显不足,三季度业绩普遍承压。行业未在传统旺季迎来预期复苏,反而在动销、价格与市场信心三个维度上,面临今年以来最为严峻的挑战。

采访中,多位葡萄酒经销商直言市场“凉意明显”,甚至称,这可能是“最难过的一年”。尽管进口酒呈现“量减价增”的态势,均价上涨提速,但整体跌势仍在扩大;啤酒虽进入消费旺季,但竞争更趋白热化。在部分地区,企业为抢占终端,不惜支付陈列费以维持铺货率,折射出增长放缓背景下的“内卷式”竞争愈发激烈。

白酒形势尤为严峻。有经销商透露,整体销售额同比普遍下滑约20%。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区域型酒企正持续承受名酒渠道下沉的挤压。在乡镇与农村市场,越来越多的全国性品牌加速渗透,尤其在35元以上价格带,本地酒企几乎丧失竞争力,市场份额被玻汾、洋河高线光瓶、绿西凤、红星大曲酿、顺品郎等高性价比的大厂光瓶酒快速抢占。

这一局面不仅反映出消费分级趋势的深化,也暴露出区域酒企在品牌力、渠道管理与成本控制上的系统性短板。随着名酒不断实施“降维打击”,地产酒的生存空间持续收窄,行业洗牌仍在加速。

对此,华泰证券研究指出,白酒“国庆+中秋”双节延续调整趋势,整体仍有承压,行业延续分化,龙头表现相对稳定。从动销端看,行业同比仍呈现下滑趋势,部分区域环比略有改善。

从价格带来看,高端酒需求更为刚性,飞天茅台、五粮液批价较前期均有所提升,动销好于竞品。国窖坚持控量稳价,低度表现相对稳定;次高端受消费场景和需求承压的影响,价位、动销均有不同程度的下滑,但汾酒青花20批价同比/环比表现稳健,经营势能向上;茅台1935批价下行且库存阶段性去化后需求回升;剑南春水晶剑在宴席市场需求稳定;大众价位酒动销好于高端及次高端,中秋旺季大众宴席消费相对刚性,消费场次有所保障,区域龙头如古井、迎驾、今世缘等大众价位表现靠前。

从消费场景分析,升学宴、婚宴和中秋旺季的亲朋聚饮场景修复较快,300元以下大众价位产品随之修复表现相对靠前;政商务消费表现仍有所承压,但预计未来随政策限制边际收窄,也将实现稳步恢复;礼赠需求受消费力影响有所减少。区域表现方面,双节动销均有不同程度下滑,山东、河南在低基数基础上表现相对靠前。

整体来看,由于前期需求快速下滑,部分渠道和终端经销商回款和进货更为谨慎,行业库存企稳,部分酒企边际去化库存,在一定程度上释放了经营压力。

面对压力,酒商与酒企的策略也出现明显转变。酒商心态趋于保守,从过去“押注旺季冲业绩”转向“稳周转保生存”,更加注重实际动销,拒绝盲目压货,并倾向于通过适度降价促销加速资金回笼。多数酒企则发力大众市场,将资源向300元以下价格带倾斜,推出更多适配朋友小聚与日常饮用的高性价比产品。

综合来看,尽管三季度挑战严峻,但市场普遍认为,这或许是行业触底的关键时期。中信证券指出,白酒行业正在快速筑底,预计2025年三季度就是本轮行业的基本面底部。随着渠道库存的逐步出清,后续复苏趋势较为明确。

不过,对复苏形态的判断仍趋谨慎。业内人士多认为,本轮复苏更可能呈现平缓的“U型”反转,而非迅速的“V型”反弹,行业或需在底部经历一段时间的盘整。或许没有人知道黎明何时到来,但所有信号都在提示:最难的季度,也许正是最接近反转的时刻。


编辑:尤明珂
相关新闻
  • 暂无数据。。。
总排行
月排行

—— 融媒体矩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