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酒业新闻网

华夏酒报官方网站

官方
微信
官方
微博
首页 > 深读 > 白酒 > 正文
周恒刚百年诞辰:我们瞧见了一个知识分子的画像
来源:中国酒业新闻网  2018-10-08 17:15 作者:记者 刘保建

2018年9月26日,中国酒业协会在北京举办“致敬匠心、传承经典”——中国白酒泰斗周恒刚先生诞辰100周年纪念大会。对于这个在中国白酒行业里如雷贯耳的名字,很多人蓦然意识到,他已经辞世14年了。

为酒而生,终成泰斗;贡献卓越,无人堪比。恰如袁隆平之于水稻,李四光之于地质,有人将周恒刚的白酒历史地位,比拟为开一派天地的宗师,实为定论。逝世之后,茅台、泸州老窖、黄山头三家酒企分别为他塑立了铜像。

站在百年诞辰的当口,我们对这位白酒传奇人物的推崇,除了一以贯之的“匠心精神”,也增添了更多的细节和视角。在白酒工业一片荒漠下,他致力科研推广应用:主持白酒试点工作、制订白酒分析方法、建立完善白酒品评体系、奠定白酒香型分类,推广麸曲酿酒应用等,背后都离不开他长期接受的科学训练。他生前喜爱深入白酒企业一线发现问题,注重理论实践的双开拓,追求科学务实,尊重严谨认真,并著书立说泽被后世,想来更脱不开作为一个知识分子的自我成长。

周恒刚是谁?

对于近十年进入白酒行业的人来说,他们有时或会发问,周恒刚究竟代表了什么?

周恒刚,1918年9月28日出生于辽宁省大连市,辞世于2004年6月16日,享年86岁。1937年至1942年,就读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应用化学科。1949年4月,参加革命工作,历任东北专卖局生产处技师、东北专卖总局哈尔滨酒精厂工程师、东北烟酒总公司工程师、轻工业部烟酒局、食品局工程师;1972年8月,任河北省廊坊地区轻工业局副局长、高级工程师等职。

他曾兼任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理事,河北省食品工业协会副会长,中国白酒专业委员会名誉会长,是全国第二、三、四届评酒专家组组长,是第五届、六届、七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科技大会代表,全国劳动模范。

从今天的眼光看,他是一名不折不扣的学者,是白酒行业重要的开拓者和奠基人,在业界中享有极高威望。病重期间仍然关注着我国白酒工业发展,心系着白酒队伍的建设。

他是中国白酒试点工作的创造者、参与者和领导者。“烟台试点”被白酒行业称之为试点之师,“烟台操件法”被称为白酒生产大法,时至今日,仍是生产的指针。“低温入窖,定温蒸烧”是白酒酿造的真谛;涿县试点总结的稳、准、细、净经验是提高白酒产量、质量的关键措施;茅台试点对酱香型白酒通过查定写实与深入研究,揭开了多年之谜;已酸乙酯的发现及已酸菌的培养,对浓香型白酒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凌川试点、周口试点、玉泉试点、昌平试点、芦台试点等有力推动了我国白酒工业的发展。

周老是白酒制订分析方法的奠基人。建国以后,在他组织带领下,对白酒这一古老传统产业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分析方法的研究与制订,对于各项目的操作条件的掌握提出了科学依据使分析结果正确性有了保证。制订了白酒原辅料检测方法、大曲麸曲检测方法、窖泥培养检测方法、白酒产品的检测方法。

中国白酒品评理论、品评技术、品评方法在周恒刚组织领导下,不断摸索、实践、总结形成了一套较完备的体系。1952年第一届全国评酒会到1989年第五届全国评酒会,在这30余年中,我国的白酒感观鉴评工作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起步到完善,形成了一整套科学完整的工作体系。五届全国评酒推动了行业发展,在消费者中产生了深刻印象。尤其周恒刚主持的第三届评酒会,是我国评酒史上的里程碑,它创造的白酒品评方法和香型分类,在当下和将来都有着重大的指导作用。

他著书立说,流芳于世。70年代后期,他带领进行了大师白酒研究工作:《泸型白酒窖泥微生物的选育与防止老化的研究》获河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轻工部科技进步三等奖;《酱香型白酒香味成分的研究》获河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生料酿制白酒及推广应用》获河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技术开发优秀成果奖;《浓香白酒工艺改革研究》获河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990年他所在的单位河北省廊坊市食品所被授予河北省科技兴冀省长特别奖。众多科研成果,现正在应用。

他笔参造化,学实天人,当代宗师,桃李芬芳。几十年著书1680余万字。在全国23个省(市)举办了不同内容培训班,学术讲座上千次,发表论文400余篇。他培养了一批专业人才,带出了一支完整的专业队伍。

中国酒业协会理事长王延才评价,周恒刚是从事白酒工作几十年的学科带头人,回顾他数十年脚踏实地为中国白酒行业发展不懈奋斗的经历时,更深的感受到从他身上折射出的中国老一代知识分子的风采,以及他对理想和信念的追求。

知识分子心中那汪平静的水

周恒刚具备高级知识分子身上极强的实践精神。中国酒业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宋书玉表示,周恒刚的研究都是务实的。他一生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相关研究一直是基于酿酒生产实际所开展的一系列研究,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之上的。

以今天的眼光看,周老更像一名喜爱“田野观察”的学者。参加工作以来,周恒刚一直在深入企业第一线,据说走过10000多家酒厂,解决了企业无数疑难问题,提出了生产、技术、质量、香型等许多方面独特的见解。

他的研究不在书桌,很多都是在工厂进行。也因此,他的研究成果可快速应用于生产,能为酿酒生产技艺和品质提高带来推动。同时,他通过户外的研究和科研活动,培养了业内一大批的科研力量,后来都成为行业中坚。

洋河股份董事长王耀在现场回忆道,记得1998年,周老到洋河酒厂,曾经亲自下车间考察调研,肯定机械制曲的发展,这对洋河也是很大的鼓励。周老亲自下车间,注重实践的精神,非常令他感到钦佩。

中国酒业协会技术委员会副主任赵建华在回忆师生情谊时,也是这么认为的。他说,周老的工作作风就是“到生产第一线去”,这给他一生留下了宝贵的财富。周老常说,我们的研究项目来自于生产,如果你不懂得生产就研究不出来好酒,不会做白酒的人就搞不了白酒研究。这种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较真的科学研究”,深深地影响了他。

除了实践务实,严谨认真,大约是这位行业巨人给行业留下的另一个非常深刻印象。著名白酒专家孙国强回忆起周恒刚时提到,周恒刚先生谦虚谨慎、严格认真的品格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

而江南大学副校长徐岩则表示:周老作为白酒行业的泰斗,其工作中所体现出来的工匠精神、严谨务实以及注重实践的科学精神,对行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令人钦佩。

注重务实实践和科学严谨的精神,让梁金辉这位曾接触周老的古井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认为,“让我们今天找到了匠心,找到了那汪平静的水”。

“负重前行”的父亲

虽然已离开14年,但周心明(周恒刚的小女儿)一想到他的笑容,便能感觉那个慈祥和谦和的父亲今日依稀犹存。作为白酒泰斗的子女,周心明对父亲的怀念和追思,不仅仅停留于父女血缘,还有对她教育的言传身教,以及感动于一个白酒大师在事业上的追逐、探索、奉献。

在周心明的记忆里,父亲自称“酒匠”,与白酒结缘60年,几乎走遍了全国各地大小酒厂,被人称为“周工”。

印象中深刻的一件事是在八十年代,周恒刚在天津武清酒厂搞试点,病倒在厂里,昏迷了三天,全厂职工很牵挂他。周恒刚在大病初愈后重回酒厂。当时职工正在食堂聚餐,看见周恒刚出现了,都惊喜地跟他打招呼。

“看到这一幕,我知道,家人无法留住父亲在家继续养病,因为父亲心系着酒厂,而酒厂也需要他,”周心明对《华夏酒报》记者回忆说,父亲身上有一种带着行业“负重前行”的责任。

周恒刚是乐观开朗和幽默风趣的人。六十年代,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都非常艰难。周恒刚常年奔赴在各地酒厂,白天跟工人一起劳动,晚上做实验至深夜,饿了就到牲口棚里,掰块豆饼充饥。工人发现他脸色不好,有些浮肿,经过医院检查,诊断为营养不良。从此,周恒刚每日有半块豆腐的福利,但他常与工人一起分享。后来,他把这些事情当成笑话讲给周心明听。

但父亲当年工作付出实为艰苦异常。2012年,周心明曾走访湖北黄山头酒业。她看见父亲深浅住过的房间还保留着原貌,简陋而破旧,黄山头总工指着书桌上的旧台灯说,周工在厂里那两年,深夜常亮着一盏灯。周心明为此难以控制自己的情感,泣不成声。

她也提到父亲的严谨、孜孜以求的科学精神,教育并影响子女们。82岁那年,周恒刚收到第四届国际酒文化研讨会邀请函,各国专家学者共150人参加,主办方要求周恒刚演讲时间不能超过15分钟,既要言简意赅,又要深入透彻,这对于一位82岁的老人来说,无疑是一次严峻的挑战,是一次高峰的攀登。

时值盛夏,周恒刚为此认真准备演讲稿,一遍遍修改直至满意,并一遍又一遍地练习,视同在台上的正式演讲,前后不厌其烦的重复着。最后,这次在日本的演讲,获得了赢得热烈掌声,全场起身鼓掌以示敬意。耄耋之年的父亲严谨治学,给周心明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持之以恒,刚正不阿。周心明说,父亲的为人做事的品格情操影响着我们,他对事业的热爱就像他的名字一样。正是有父亲这样一代又一代的白酒匠人的躬体力行,尽心竭力的奉献与付出,才能使中国白酒行业不断的发展壮大。

编辑:姜磊
相关新闻
  • 暂无数据。。。
总排行
月排行

—— 融媒体矩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