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酒业新闻网

华夏酒报官方网站

官方
微信
官方
微博
首页 > 深读 > 葡萄酒 > 正文
胡文效为山东葡萄酒业发展开出良方
来源:中外葡萄与葡萄酒  2016-08-23 15:25 作者:
日前,在山东葡萄酒产业发展研讨会上,山东省葡萄与葡萄酒协会会长胡文效问诊山东葡萄酒发展,提出了很多新的思路。

面对市场需求的多元化、个性化趋势,国产葡萄酒存在诸如品种单一、品质雷同,葡萄品种酿酒品质区域风格个性、产品品牌企业特点不突出,供给竞争力相对较弱等问题。

从葡萄种植、酿酒生产、品牌建设、政府产业政策等方面分析有如下主要原因:酿酒葡萄原料品种、品质、生产成本与国际上酒葡萄酒新旧世界国际相比均存在劣势地位;酿酒生产技术创新、产品创新能力与国际上酒葡萄酒新旧世界国际相比存在差距;企业对差异化品牌战略和个性化产品品牌塑造关注度不够;政府层面对葡萄酒产区优势、特色酿酒葡萄品种培育支持力度不够,或者不够精准;国家、产区品牌塑造乏力,对企业产品品牌塑造贡献小;产业层面相关支持因素(科技、教育、机械设备、辅料等)创新能力基础薄弱;企业层面对“大师级”人才缺乏。山东葡萄酒产业面临的突出问题如下:

(1)酿酒葡萄原料生产成本较高,葡萄酒产品市场竞争力受到严峻挑战。

一是资源性成本较高。山东人均土地面积少,葡萄生产用地成本高;山东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高,劳动力资源相对稀缺,葡萄酒生产用工成本提高。二是气候因素导致管理成本增加,山东气候雨热同季,葡萄病虫害综合防治成本增加;应对气候变化、极端天气防御成本增加;内陆地区冬季需要埋土防寒,增加管理成本。另一方面,葡萄酒产业国际化程度高,葡萄酒生产受国际影响大,进口葡萄原酒价格偏低,企业栽培酿酒葡萄积极性不高,种植酿酒葡萄投入不足。

(2)葡萄酒产品产区风格特征不突出,产品结构仍不合理。

葡萄酒产区划分及立地条件研究工作滞后;葡萄品种老化,葡萄酒酵母菌种单一,对葡萄新品种选育、品种区域适应性及酵母菌新菌种选育的基础研究投入不足,产区产地风格特征不突出,能与国际着名产区标志性品种酒相抗衡的产品,尚未凸显出来,有一定规模的原产地单品种葡萄酒除蛇龙珠、贵人香、霞多丽等特点较突出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外,其他风格特征突出的如小芒森、马瑟兰等种植规模较小,多品种混酿葡萄酒鲜有能与国际名酒品质抗衡的产品,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从产品结构看,虽然通过调整产品结构有效改善,但干型酒比重仍然过大,品质风格雷同并没有根本解决。起泡酒、半甜酒、加香葡萄酒、大众餐酒等适口、适宜年轻人消费、农村市场消费的产品比重还较小。

(3)品牌建设滞后,自主品牌消费信心不足

相关调查研究表明,我国葡萄酒市场兼有品牌寡占与竞争特点,市场集中度较高,但有大量的新企业进入,垄断势力与竞争企业并存。企业品牌及产品品牌对消费购买意向均具有显着的正向影响关系,在产品品牌强度相同的条件下,消费者对具有较强企业品牌的购买意向更为显着。这要求强势企业品牌应在产品品牌方面提高关注度;弱势或新进入企业应在产品差异化方面塑造产品品牌。作为聚焦核心受众(消费者)、架起生产与消费桥梁、充分表现葡萄酒产品品质个性的产品品牌,对多数消费者来说仍然是一个盲区。这也说明多数企业对产品品牌塑造的关注度还不高。国家、产区特色优势品种品牌尚未形成,产品品牌塑造公共资源缺乏。

(4)高层次专业技能和经营人才不足。

葡萄栽培与葡萄酿酒职业技能型人才和复合型经营管理人才缺乏,专业技术人才流动性较强,企业对人才培训、培养投入不足。

(5)葡萄酒产业政策导向不明显。

葡萄酒产业集成了葡萄种植、葡萄酿酒与葡萄资源综合利用、葡萄酒文化旅游等一、二、三产业,产业链长,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突出。葡萄酒产业是山东优势特色产业,相对其他农业特色产业,葡萄酒产业(葡萄栽培、葡萄酿酒、葡萄资源综合利用、葡萄酒文化旅游)政策导向不明、支持措施乏力。

针对葡萄酒产业面临的形式和山东葡萄酒产业面临的发展问题提出如下几点意见。

(一)总体思路

立足山东葡萄酒、果露酒、黄酒产业实际,认真贯彻十八大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省委十届十三次会议精神,按照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改革的总体要求,发挥市场决定、企业主体、政府支持推动、社会组织参与作用,依靠创新驱动,以转变发展方式(由外延扩张向内涵集约型转变、由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率型转变)为主线,以产品结构调整(增品种、提品质)为主题,以增强企业(自主品牌)竞争力、实现生产生态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围绕葡萄栽培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结合,酿酒生产信息化融合,葡萄酒等饮料酒产品品质提升、风格特征凸显,消费文化和营销模式创新,集成社会资源,保持山东葡萄酒产业全国领先水平。

(二)主动转变发展方式

山东是农业大省,发展葡萄酒产业依然是山东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选择之一。丘陵和山地约占山东版图的百分之三十五,不适宜其它农作物生产,这为发展葡萄酒产业提供了自然资源。从近些年潍坊、济南、泰安、日照等利用山地发展葡萄酒产业的实践看,也证明是可行的。从目前山东葡萄酒产业规模、产区与企业分布、企业生产经营方式现状看,葡萄酒产业发展仍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借鉴中外葡萄酒生产经营方式成功的经验,发展葡萄酒庄园及庄园集群,提高山东酒庄酒总体生产规模,并推进葡萄资源综合利用,延伸葡萄产业链条,创新葡萄酒庄园文化旅游,提高单位土地面积上的综合收益,是实现葡萄酒产业发展的有效方式。山东目前仅有七十余家葡萄酒庄园,占葡萄酒企业总数的三分之一,说明转变葡萄酒生产经营方式,仍然是山东葡萄酒产业发展的重要任务。

对从事“工厂式”经营的葡萄酒企业,建议考虑转变生产经营方式,建设自己的葡萄酒庄园。近几年来,企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新进入葡萄酒产业的企业增多,政府应从制度层面降低葡萄酒庄园市场准入门槛,支持、引导企业投资葡萄酒庄园,是促进葡萄酒产业转方式的重要措施。从酒庄经营的角度,建议准备投资葡萄酒的企业在城市近郊选择适宜酿酒葡萄栽培的小环境,结合当地历史文化特点,建设特色葡萄酒庄园,生产具有地区特色的酒庄酒。

改进葡萄酒庄园经营方式,促进生态、生产、生活协调。葡萄酒庄园是生产、生活的场所,创新庄园园区生态环境,提高葡萄酒庄园文明水平,是提高酒庄竞争力的必要措施。

葡萄种植、葡萄酿酒、葡萄酒品鉴推广是葡萄酒庄园经营的三个重要环节,需要练好内功。依靠技术创新,实现葡萄种植良种化、标准化、机械化、简约化、生态化和葡萄酿酒生产信息自动化;创新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葡萄酒品鉴推广方式,有效推广葡萄酒产品。创新需要人才,山东葡萄酒产业发展亟需一大批葡萄栽培农艺师、葡萄酒酿酒师和品鉴推广职业技能人才;同时亟需融汇葡萄栽培、葡萄酿酒理论、技术的创新型人才。企业应重视专业人才团队建设,加强人才培训、培养,谁拥有一支稳定的、能“打硬仗”的人才队伍,谁就能赢得创新、市场竞争的主动权。

(三)继续深化产品结构调整

认真研究市场需求层次结构,审查产品市场定位,确立目标市场,开发生产适销对路、性价比高的产品,转换销售模式,仍然是葡萄酒企业的工作重心。在产品结构调整中,在巩固好已有中高端产品的基础上,应重点面向大众消费,其中青年消费人群是葡萄酒、果露酒市场应引起重视的人群。面向大众,要强化“健康、适口、性价比高”理念,开发新鲜、淡雅的干型、半甜型葡萄酒等;面向年轻消费人群,要强化“新颖、活泼”理念,开发起泡酒、加香葡萄酒、果味浓郁的果酒等。从我省酿酒原料情况如酿酒葡萄种植规模、葡萄园树龄和其他果树资源丰富实际出发,完全可以酿造出高品质、风格特征突出的新鲜葡萄酒、起泡酒、加香葡萄酒、果露酒等大众消费的产品。从过去10年国际情况看,全球起泡酒销量自2002年以来一直保持着稳步增长之势。2013年,全球起泡酒的产量达到176万千升,比2012年增长11%;而起泡酒占葡萄酒总产量的比例也同时上升,从2002年的4%增长到2013年的7%。目前,中国市场消费,起泡酒增长较快。黄酒同样需要深化产品结构调整。黄酒应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面向大众消费者,开发健康、适口特点突出的产品。对有的企业建议考虑开发以发酵酒为基酒、配以药食两用动植物组织萃取物的配制酒,以“健康”、“适口”为理念,这类产品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

(四)推进产区划分与标准法规建设

突出葡萄酒产品产地、品种区域风格特征,提高产品品质,需要进行产区划分和生产管理法规、标准建设。对葡萄酒产区划分,建立产区及产品分级制度,国际上已有成熟的经验,山东现代葡萄酒生产也有百余年历史,近三十余年来,取得了快速发展,已有近二百家各种类型的葡萄酒企业分布在全省各地。山东地处中国东部,有15多万平方公里,沿海、内陆地形、土壤、气候差异较大,根据葡萄栽培经验,几乎全省各地都可以找到适合酿酒葡萄栽培的生态区域。半岛地区发展葡萄酒相对成熟外,以济南、泰安、枣庄为轴线的鲁中南山区也开始发展葡萄酒产业,鲁西、鲁西北黄河故道也曾成功栽种过酿酒葡萄。现在,内陆地区许多地方有发展葡萄酒的愿望,通过产区划分基础性工作开展,能动地引导全省葡萄酒产业发展意义重大。即便是山东半岛地区,土壤、气候生态环境也存在差异,也有进一步细分的必要,进一步引导小产区优质、特色产品生产,突出产品差异化,增强产品竞争力。

推进山东葡萄酒产区划分工作,突出产品产地特征,针对具体产区的生态条件和产品定位,满足优质葡萄栽培自然、生态和人文需求,实现优质葡萄持续生产目的,稳定葡萄与葡萄酒质量和风格,需要制定产区生产管理技术规范,建立产区保护法规、产区与酒庄分级标准等,是提升山东葡萄酒国际市场竞争综合实力的战略任务。这项工作的开展需要集成政府、大学、科研机构资源,在现有企业基础上,开展基础性研究工作。

(五)创新葡萄酒消费文化、营销模式

借鉴欧洲葡萄酒文化推广经验,立足中国消费者饮食习惯,从中国葡萄酒产业实际出发,创新性建立具有民族特色的葡萄酒消费文化体系,倡导健康饮酒、饮健康酒的消费理念,培育未来潜在消费群体,引导消费新鲜酒,是葡萄酒产业持续发展的战略任务。创新葡萄酒销售模式,线上线下结合,构建网络时代营销新组合,建立互联网时代葡萄酒销售服务体系,发展葡萄酒电商和物流,更加方便消费者消费葡萄酒。规范葡萄酒文化旅游服务体系,引导葡萄酒文化旅游消费。众所周知,酒庄投资回报周期长,已建成酒庄应创新经营,渡过初期困难关口,加快新酒消费市场开发和旅游文化产品开发,改进旅游服务条件,提高旅游服务水平,增加营业收入。在酒庄建设中,为满足生产和文化旅游需求,酒庄主题建筑风格、葡萄园规划、酒庄酒生产及观光旅游各功能要素等定位问题应引起企业高度重视。

(六)注重自主品牌培育,提振自主品牌消费信心

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切实增强品牌意识,苦练内功,加大品牌建设投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追求卓越质量,丰富产品品种,提升产品品质,建立品牌管理体系,提高品牌培育能力,企业要诚信经营,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不断提升品牌形象。凝聚社会共识,支持自主品牌发展,培养消费者消费自主品牌情感,增强消费信心,扩大自主品牌消费。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关注自主品牌成长,讲好山东葡萄酒的故事。

编辑:王吉本
相关新闻
  • 暂无数据。。。
总排行
月排行

—— 融媒体矩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