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它外包出去,交给台商这样的专业代工企业去做,而自己专做营销和服务,这是海尔集团目前正在推进的战略转型。
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营销服务这样一个完整的家电制造产业链中,逐渐淡出生产制造业务,把它外包出去,交给台商这样的专业代工企业去做,而自己专做营销和服务,这是海尔集团目前正在推进的战略转型。
改革开放让众多跨国公司“入关”,中国市场的竞争俨然国际竞争,中国的龙头企业不免产生国际化情节,然而并购并不等于利润。联想成功收购IBM的PC业务的溢美之词尚未绝耳,杨元庆已经为金融危机中的市场所困,65岁的老人只好再度出山。海尔搁置收购计划,自然也在情理之中。但是,海尔触手可及的“世界500强”渐行渐远。更不可思议的是,海尔进行了180°大转弯。
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营销服务这样一个完整的家电制造产业链中,逐渐淡出生产制造业务,把它外包出去,交给台商这样的专业代工企业去做,而自己专做营销和服务,这是海尔集团目前正在推进的战略转型。
这与AMD有些类似。
曾经的全球第二大芯片厂商AMD,也在金融危机、连续巨亏七个季度之后,剥离其制造业务。然而据最近消息,AMD已经跌出芯片厂商排行榜前10名。AMD下滑固然可能是暂时,其原因固然也是多方面,但这也从一个侧面给张瑞敏敲响了警钟。
战略转型,应该是要在合适的时间做出合适的战略调整。惠而浦、西门子虽然也有外包,但是洗衣机、冰箱等核心业务依然以自己生产为主。海尔这次出牌的路数,实在怪异,显得不合时宜。
且不说“千日再造流程”未央,高层变动频繁。在海尔集团的5万员工中,有60%以上是生产线上的制造员工,在当前国家裁员政策之下,这3万多人将如何消化?此次启动的转型的巨大风险,可想而知。
海尔光荣的历史,很大程度源于占尽天时地利人和,政府支持,媒体追捧。到今天中国家电行业发展逐渐成熟,业内渐渐看不出海尔在中高端市场和长虹、海信他们相比有什么品牌优势。
海尔在“家电下乡”政策中获得最多的市场份额,或许能够表明海尔在低端市场的优势,这是在经济低迷时期。经济复苏之后,根据80/20法则,品牌争夺的主战场还是在中高端市场。尤其是微利的家电行业,“长尾”市场更难倚靠。
极度注重营销,这也是中国企业的特色。打造完美的渠道,想法是不错,但是别忘了,忠诚度来源于产品质量、品牌价值。
世界营销大师米尔顿·科特勒曾经说过:“电视机产业的利润并非来自第一个生产电视机的公司,而是有能力向同一个用户卖出4台电视机的公司,它提供的产品的质量使得用户能够持续不断地购买它的产品。当原来的产品被淘汰时,客户仍然会买同一厂家的产品,这就是客户的忠诚度。”
台商代工的海尔产品,是否会符合市场的口味?独家技术的私密性,是否又有保证?而且,远离了制造,把精力重点放到营销,研发方面自然要弱化了。
文章来源中国酒业新闻网IBM收购普华永道咨询业务,转型IT服务商,依然领衔IT界,背后孜孜不倦的技术创新,单2008年一年就有4000多项专利。而海尔之前的发明专利数字就比较难看,转型之后就更不用说了。张瑞敏的路,注定要艰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