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酒业新闻网

华夏酒报官方网站

官方
微信
官方
微博
首页 > 文化 > 文化 > 正文
一只酒瓶勾起的回忆
来源:  2015-12-21 14:23 作者:
  10月17日,在石家庄举办的全国第七届酒器交流会已结束,瓶友们大都已满载而归了。上午,我去车站送走了两位山东的老友,而后返回驻地,打点行装,准备乘中午的火车返家。
  原本热闹的市场只剩零星几个摊位,这只“杨柳青”酒瓶静静地放在武汉一对夫妇的地摊一隅,我把酒瓶拿在手里,问道:“杨柳青酒产于天津,怎么跑到你武汉人的摊子上了呢?”摊主夫妇答道:“酒瓶就是购于天津,只是要带走的东西太多了,减少点重文章来源华夏酒报量吧!能卖就卖掉,不能卖就带走。”我没多想就买下了。
  之所以看中这只画有“连年有余”造型普通酒瓶,不为别的,因为它勾起了我尘封多年的一段童年记忆。
  姥姥家住天津,而我们全家生活在保定。父母的每月工资加起来也就80多元,除了维持一家五口的生活开支外,还要挤出一部分给我的爷爷奶奶、姥姥寄去,日子过得紧巴巴。因此,一有机会,父母就要带上我搭乘单位的拉货车去天津看望姥姥。我与父母通常是坐在货车的车槽中,春夏秋三季还好,最难以忍受的是冬季,车外是滴水成冰,车槽中更是寒风呼啸,我们虽然“全副武装”,但还是被冻得浑身僵硬,满脸通红。
  那时道路窄,也就三、四十迈的车速,从保定到天津,需要4个小时的时间。去的次数多了,也就记住了“杨柳青”这个地方,每次路过这地方,父母就会对我说道:“杨柳青在你天津姥姥家的西边,那里的年画在全国很有名。”
  对我来说,只知道车到杨柳青,就意味着离天津不远了!下车后,与司机约好返回时间和地点,径直奔向姥姥家。姥姥看到我们,既高兴又心疼。每每拉着我的小手说:“看把你们冻的,快来暖和暖和!”通常我们会在姥姥家住上一宿,第二天返回。
  相聚总是短暂的,却是温馨的。我们依然会坐在装满“棉包”的货车上,带着还没有欢喜够的心情离开。车过杨柳青,也就算是出了天津了。对我们一家来说,杨柳青是那样的有情,也是那样的无情。
  捧着“杨柳青”酒瓶,我想到的不仅仅是年画,更多的是想到我曾经的童年。

  转载此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华夏酒报》。
要了解更全面酒业新闻,请订阅《华夏酒报》,邮发代号23-189 全国邮局(所)均可订阅。
编辑:车婉宁
相关新闻
  • 暂无数据。。。
总排行
月排行

—— 融媒体矩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