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酒业新闻网

华夏酒报官方网站

官方
微信
官方
微博
首页 > 文化 > 文化 > 正文
不喝酒的理由
来源:  2015-12-21 14:22 作者:
     刚到企业不久,遇到一个不得不喝酒的场合。大家见我“金口难开”,一位老板说:“你要记住,有多大酒量就有多大的能量,你能不能提拔,就看你喝酒的态度文章来源华夏酒报了。”虽是玩笑,但确实让人感受到了不会喝酒的尴尬。
     酒是中国的特色文化,有道是:“烟搭桥,酒开路”,“无酒不成席”。由此演绎的祝酒词、敬酒歌等,更是因地域、民族习俗的不同而丰富多彩,源远流长。
     我在努力工作的同时,也在苦练酒量,争取做一个出得酒场、入得商场的职业经理人。但无论怎样努力,工作倒是不落人后,酒量却毫不见长。每遇喝酒便痛苦不堪,以至于平时开朗活泼的自己,一到了酒桌上就少言寡语,甚至不言不语,从不主动敬酒,别人敬酒则尽量编理由回避。要么谎称皮肤过敏,要么就是胃有问题,但往往并不奏效。
     我也常拿一些“大人物不喝酒”的故事说事,但每次都被热情的酒友挡了回来:“那些大人物离我们太远了,我们搭不上边,现在只有一句话,是朋友你就喝下,不是朋友你可以不喝!”
     有时为了朋友们“宁伤身体,不伤感情”的劝导,不得不勉为其难,结果逢喝必醉,狼狈不已。不会喝酒,已成为自己的一块“心病”。
     一日,我在一次小型的聚会上遇到了“知音”——某啤酒厂厂长,他竟滴酒不沾。
     别人问他:“不喝酒怎么能知道酒的质量好坏?”
     他反问:“那些当体育裁判的,人人都是优秀运动员吗?”
     他说:“只要依靠专家,严格把握技术标准,即使自己不会喝酒,也能生产出好酒来。”
     同样让人惊奇的是,在2007年度“风云浙商”颁奖仪式上,获奖者之一的绍兴黄酒集团董事长傅建伟也是酒量不佳。
     主持人很纳闷:酒量不高又怎么能把一个酒业集团公司搞得红红火火,还当上了“风云浙商”呢?
     他的回答很风趣:“我不会喝酒,可不代表我不会品酒,中文‘品’字三个口,这就说明酒量无需多,三口足矣!”
     的确,不会喝酒并没影响他成为酒业经营的行家里手,他旗下的“古越龙山”还成了股市上的佼佼者。
     有了这些借口,我不再为不会喝酒而犯愁,不再刻意去练什么酒量。遇到别人“逼”我喝酒的时候,我经常会搬出这两个例子。然后端上饮料,来上一句:“只要感情有,喝啥都是酒,各位,我先干为敬……”
  转载此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华夏酒报》。
要了解更全面酒业新闻,请订阅《华夏酒报》,邮发代号23-189 全国邮局(所)均可订阅。
编辑:车婉宁
相关新闻
  • 暂无数据。。。
总排行
月排行

—— 融媒体矩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