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香识酒,醉游世界
上一站还是炎热的武汉,一眨眼的工夫,我就来到了日光照得人睁不开眼的拉萨。有酒香的地方就会有我。从美国到德国,再到神秘的中国西藏,我的每一次旅行都像是一杯醇美的酒,让人沉醉难忘。
德国,曾经“神秘”的白啤酒
虽然因为工作关系我每年要飞行至少9万公里,走遍分布在10多个国家的30多座酒厂,但是如果问我自己旅行想要去哪里,那么一定是德国。我的祖父是地道的德国人,而且也是一名酿酒师,德国啤酒的味道一直存在于我们家族的血液里。
每次到柏林,我总要在餐馆点上一杯白啤酒。德国南部是“白啤酒”的故乡,这种高度发酵、泡沫很多的淡啤酒,由小麦芽和大麦芽混合后酿制,浓厚却又滑顺的口感每次都让我欲罢不能。柏林当地人很喜欢在喝时加入覆盆子糖浆或香车叶草糖浆,使它成为红色或绿色的混合饮料。
我最近一次品尝白啤酒,是在奔放豪爽的慕尼黑。在这里,如果你不大口吃肉大口喝酒,就会被巴伐利亚人瞧不起。红色的窗帘映衬着白色墙壁与黑胡桃木家具——拥有典型德国南部牧歌风情的“白色啤酒馆”就坐落在慕尼黑宽广的塔尔街上。从玛利恩广场朝城东的依撒尔古城门一路前行,不一会儿我就发现了这家小酒馆。头顶上的吊灯被擦拭得雪亮,楼梯旁的展示木柜里排满了各式各样的啤酒杯,杯上印着圆形蓝底白字的标记,突出这里的酒水特色正是白啤酒。如蜂蜜金黄色的酒里,充满了浓郁的果麦香。我第一次品尝这家酒馆里的白啤酒时,便知道它的历史绝不寻常。这种酒香和口感,来源于1607年巴伐利亚最古老的“上层发酵法”。而这座酒馆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540年,它的历史比“上层发酵法”还要悠久。
其实,早在巴比伦的远古时代,已经有人将小麦当成啤酒的原料来使用,但是后人并不知道古代的德国人如何将小麦制造成啤酒,但“白啤酒”这个名称却被
文章来源华夏酒报保留下来。十五世纪前半叶,德国一个地位较高的贵族开始制造这种似乎失传已久的白啤酒,使得白啤酒又受到宫廷贵族的喜爱和赏识。但由于制造技术和小麦种植的权利一直掌控在贵族手中,平民百姓没有机会接触到白啤酒,也使得这种酒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成为神秘的传说。现在白啤酒已经是德国人日常饮用最多的一种啤酒。著名的品种有巴伐利亚白啤酒,柏林白啤酒和莱比锡白啤酒等等。
度林卡,布达拉宫前的美酒颂
白色的帐篷如同尘地上绽放的雪莲花,蓝天下身着各种颜色长袍的藏民手舞足蹈,糌粑和奶茶的醇香飘荡在布达拉宫四周的空气里。7月初,当我抵达拉萨时,这里的藏民们正在为传统的“林卡节”而欢欣雀跃。
好客的藏族人带我品尝了糌粑、奶茶和具有西藏风情的青稞酒。我学着藏民的样子,捧起一大碗青稞酒准备豪饮。辛辣、刚烈、纯粹——刚喝下第一口,我就被喉腔中猛烈的刺激味道击晕了。连高原反应都没能打到我,一口青稞酒却差点把我放倒。要知道,我可是每年要在世界各地喝掉200升啤酒的好酒量!
和青稞酒的猛烈刚劲不同,青稞啤酒反而入口酸甜,轻柔绵长。啤酒本来就是一种“因地制宜”的饮品,我在世界各地品尝过许多不同口味的啤酒,而西藏独有的青稞啤酒却是当下最让我心仪的一种。当我第一次喝下青稞啤酒时,唇齿间首先感受到的是青稞发酵后的酸甜味道。酒水入腹后,口腔里还回荡着啤酒的清香。
对于啤酒而言,每一次酿酒使用的原料都有差别,因而每个地方的啤酒也具有不同的口感和香味。不可能每个批次的天然麦芽都是完全一样的。由于气候的变化,不同温度、潮湿度下的麦芽的成分会有所不同,酒花也如此。
去世界各地游历,找出各地出产的啤酒差异,哪怕是最细微的,然后通过酿造技术弥补这些差异——这是我的工作,也是我的愿望。作为一名旅行者,我的脚步已经踏寻了大半个地球。而作为一名酿酒师,我的寻酒之旅还只是刚刚开始。
转载此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华夏酒报》。
要了解更全面酒业新闻,请订阅《华夏酒报》,邮发代号23-189 全国邮局(所)均可订阅。
编辑:车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