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的今天,是一个特别的日子,北宋文豪苏东坡在908年前的这一天辞别人世,化羽归去。苏东坡一生炽爱着生活。不管是春风得意的顺境(少得可怜),还是身陷小人群狼的包围,这位智者总有办法让自己快乐而达观。如果不是对生活有着炽热的爱意,我们很难理解,为什么大师在狼狈不堪的日子仍然活得一丝不苟。
本文为你解析一个别样的苏东坡,不仅是文思泉涌的大文豪,他还是一个有趣的人,一个大"玩家",一个会写诗也会炖猪肉的人。苏东坡曾经在文章里感伤山川的永恒和人世的短暂,其实,和他笔下的山川一样,他是一个注定了要永恒的人。
林语堂评价苏东坡时说:"他的人品道德构成了他名气的骨干,他的风格文章之美则构成了他精神之美的骨肉。"这句话有些形而上,其实,按我的理解,苏东坡就是邻家那个有些固执的可爱老头。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苏东坡有一次和他亲爱的弟弟苏辙,也就是苏子由先生谈天,苏东坡自称"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儿。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好人。"
苏东坡的精神趋向于出世,因此和方外之人———道士、和尚――很有话说。同苏东坡夜游赤壁的人中,那位忧伤吹箫的朋友,就是道人杨世昌。
杨世昌是绵竹人,以善吹箫和制酒闻名。杨世昌听说苏东坡贬谪黄州,再也在绵竹的道观里呆不住,千里迢迢地跑到黄州看望苏东坡,还把制作蜜酒的秘方告诉了苏东坡。苏东坡专为此事写了一首诗,在诗前的小引中写道:西蜀道人杨世昌,善作蜜酒,绝醇酽,余既得其方,作此歌以遗之。苏东坡好酒而酒量小,得此制作蜜酒的秘法,自然喜不自禁,免不了时常酿它几瓮,和朋友们把酒临风。
秋风遍地的一个夜晚,苏东坡和朋友们又聚在一起喝酒,半夜时分酒局散了,苏东坡独自回到家,可任凭他怎样打门,家童却睡得鼾声如雷。苏东坡无奈,干脆一个人拄着拐杖走到了长江边上。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迎着江风的吹拂,半醉半醒的苏东坡感慨万千,一种希望摆脱人间政治恩怨,寄情生命于山水之间的愿望油然而生。第二天,他写了一首词,词的结尾说: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非常有趣的是,当这首词传出去之后,许多人不知怎么就以讹传讹,说是苏东坡昨晚驾着一条小舟长啸而去,不知所终。闻听此言,太守大吃一惊――他负有看管苏东坡的职责。等到太守气喘吁吁地赶到苏东坡家里时,苏东坡正发出巨大的鼾声,睡得正香呢。太守这才会心一笑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