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逛论坛,看到网友“胡不归”说领导成天板脸训诫,他受够了,打算甩手不干了。后面跟贴无数,大有共鸣,都在陈述自己的相同感受,或者分析辞职利弊关系的。
文章来源华夏酒报 看完帖子,我想起“胡不归”名字的由来。《诗经·式微》:“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大意是:天都黑了,我为什么还不能回家?都是因为你啊,让我成天起早摸黑!估计很多人都发过类似牢骚,“胡不归”若真想辞职,他根本不必跑到网上来闲扯,直接辞掉就是了,他不过是吐吐心中的怨气罢了——果然,后来他说自己没辞职。
人生有很多无奈,其中一种就是对自己的生活状态不满意,同时又难以放弃原有的生活状态。选择了一种工作或和某人组建了一个家庭,就可能选择了一种人生,很难再有大的改变。常常会意识到固有状态带来的压抑,然而,很少有人会自问:这种生活状态究竟适不适合我?或有没有更好的方式可以容纳我们的生活,并同时解放我们的心灵?当我们开始思考时,立刻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谁都不是单纯的社会个体,你想要再次起锚,而你身上早就牵绊几重了。如何能挣、敢挣、舍得挣开?
陶渊明做到了。“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陶兄当初是彭泽令,好歹算国家公务员,可他觉得营营役役窝窝囊囊的生活束缚了自己的灵魂,精神家园都要彻底荒芜了。于是,陶兄一甩手,走人了,自此归隐山林,饮酒自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换了我们,怎么舍得砸掉到手的金饭碗?
物质社会,人的欲望是成倍膨胀的。陶渊明归隐田园之后,同样要面临吃饭问题,他在诗中自嘲种田“草盛禾苗稀”,收成不佳,最终“饥来遣我去,不知竟何之”,要学陶渊明,就要把欲望降到最低点,在当今社会,难矣!
关于撂饭碗的事儿,张爱玲写过一篇小文。一对穷夫妻依傍着富亲戚生活,端人家饭碗,免不了要看人家眼色。有一回,男人愤怒了,拉着老婆说:我们走。然后,顿了一顿,接着说:走,到楼上去。——他们能走到哪里去?男人当然明白自己的处境,吃饭时,自然又下楼了。
我们都是张爱玲笔下的那个男人,奔波在红尘俗世中,积郁在胸,有时恨恨然怅怅然地想:式微,式微!胡不归?——谁不想归?可是,能归到哪里?——借着酒、借着书本、借着网络,或者别的什么,算是给自己修的空中楼阁,在郁闷时躲进去,吃饭时,咱也欣欣然下楼,好好端着手里的饭碗。
转载此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华夏酒报》。
要了解更全面酒业新闻,请订阅《华夏酒报》,邮发代号23-189 全国邮局(所)均可订阅。
编辑:张吉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