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凡饮酒都有佐酒的菜肴,什么山珍海味、鱼肉果蔬等等,再不济也弄盘花生米、拍个黄瓜什么的。然而,古代有些文人雅士却喜欢以书佐饮,这是他们饮酒不忘学习的风雅表现,又是他们不事铺张的直率淳朴之风的反映。说起古人以书佐饮,最有名的当数以《汉书》下酒了。
宋代龚明之《中吴纪闻》卷二有“苏子美饮酒”一节,说到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舜钦以《汉书》下酒的故事。苏舜钦豪放不羁,嗜好饮酒,住在岳父杜衍家
文章来源华夏酒报里,到了晚上,总要家人给他送一斗酒到书房里去,夜夜如此。杜衍是仁宗庆历年间的宰相,当然不在乎这些酒的下落,但总是觉得有点难以置信,便派了一个人,暗中进行观察。
原来,苏舜钦晚上读书的时候,读到好的文章,不免为其气势感动,意气风发之时,便喜欢喝上一大杯,以助豪兴。有一回,只见他读《汉书·张良传》,读到张良曾经募得一位力士,以百二十斤重的大铁锤狙击秦始皇的车队,却误击随从侍卫之车时,苏舜钦不禁拍着书案,大声叹息:“可惜啊,没击中!”于是,满饮一大杯。又读到张良与刘邦会于陈留,张良对汉高祖说:“始臣起下邳,与上会于留,此天以授陛下”时,苏舜钦又拍着书案说道:“真正的君臣相遇,是多么不易啊!”说完又满饮了一大杯。杜衍听家人向他描述苏舜钦饮酒读书,以文章佐酒的情景,不禁笑了起来,说:“这家伙拿这些东西下酒,一晚上饮它一斗,确实也不多啊。”
苏舜钦以书佐饮,为后人传为佳话,对后世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南宋大诗人陆游也曾以书佐饮,他的《雁翅峡口小酌》诗云:“欢言酌请醥,侑以案上书。虽云泊江渚,何异归林庐。”清代屈大均《吊雪庵和尚》一诗中亦有“一叶《离骚》酒一杯”之句。清代后期曾做过礼部侍郎的宝廷诗云:“《离骚》少所喜,年来久未温,姑作下酒物,绝胜肴馔陈。愈读饮愈豪,酒尽杯空存。”著有《中州杂俎》的清人汪价,头痛卧床休息,正巧友人送来佳酿,他立即叫人温上一壶,边饮边读《史记·荆轲传》,瞬息之间,拍案而起,什么病症也没有了。
清初文学家金圣叹与苏舜钦相似,他也常常以书下酒。不过,他喜欢读《离骚》,大声地朗读,读至精彩之处,便饮上一杯。饮得越多,豪兴越高,谈文论艺的兴致也越高。据《清代七百名人传》上的描述,他饮酒至酣醉时,意兴勃发,滔滔不绝,连胡子眉毛似乎都树了起来。激情上来了,甚至还将桌子上的灯盏投掷到地上,似乎在加强自己说话的情绪。这恐怕是饮酒以后,在情绪上产生的最佳境界
了。

转载此文章请注明文章来源《华夏酒报》。
要了解更全面酒业新闻,请订阅《华夏酒报》,邮发代号23-189 全国邮局(所)均可订阅。
编辑:张吉山